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他們都是來源於生活,是老祖宗在平時的日常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往往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但別看它短小,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在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瓜田李下」。每次聽人說起,雖然明白是一句勸人向善的話,卻不甚了解其中的含義。

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瓜田」和「李下」分別代表什麼,究竟要告訴世人怎樣的道理呢?

這句話出自曹植的一首詩《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是說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應該懂得避嫌。

經過別人瓜田的時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提,不然容易讓人懷疑你偷瓜。

走到別人李子樹下的時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則很像是動手去摘李子。

這兩種行為,都容易引起誤會,越是正人君子,越應該儘力避免。

這就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在北齊時期,有一個叫袁聿修的的博陵太守。他學識淵博,為官清廉,從不收取別人財物。深受百姓愛戴,當地文人聯名為他立碑表彰,並送他一個雅號:「清郎」。

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

二人敘述別情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麼不必要的嫌疑。

但反覆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裡,與往常不同呀!

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

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

邢邵一想,確實也是這樣,就沒有再勉強他。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所難免。但是做人做事還是要懂得主動避嫌,尤其在一些有理難辨的場合。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舊唐書·柳公權傳》:「瓜李之嫌,何以戶曉?

唐文宗時期,皇帝派郭旼到邠寧地方做官,引起了朝野議論,人們認為是郭氏送了兩個女兒入宮才換來這個職位的。

文宗向柳公權訴苦,說郭家的兩個女兒入宮其實是為了拜見太后。

柳公權告訴皇帝,事情的真相不是每個人都了解,重要的是您本身處在嫌疑的地位,就難怪別人不非議。

「瓜李之嫌」說的就是事件本身容易引起誤會,當事人有口難辯,不能擺脫嫌疑。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常言道:「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背後不說人?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誤入「瓜田李下」,也都有面臨「瓜李之嫌」的時候。坦蕩如君子,不該懼怕遭人誤解。

只要自己做事合乎道德禮法,沒有邪念,無論別人說什麼,都不必太在意。

但是,畢竟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世俗的框架下,活在別人的聲音里,所以適當的時候,還是要避一下嫌。

公生明,偏生暗。「瓜田李下」不可憂,君子避嫌是防微杜漸,只要行得端、做得正,流言遲早不攻自破。

正如晚唐詩人韓偓的詩中所言:「提防瓜李能終始,免愧於心負此身」。

人生在世,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就算無法被所有人理解,但只求無愧本心就好。

—《END》—

後台回復以下數字,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1.卸下你的累

2.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3.2019年齡劃分新標準,對照過後驚呆了

4.這6張照片,把婚姻、家庭和朋友講透了

5.詩詞丨每個姓氏都有一首詩詞,你屬於哪首?

6.2019精闢到噎死人的句子,太犀利了,經典!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瓜田李下」原來是這個意思,卻少有人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詩詞丨你一定不知道,詩詞在生活里原來這麼重要!
早讀丨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