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又是一年柳絮季,專家聯手教你將呼吸疾病擋在門外

又是一年柳絮季,專家聯手教你將呼吸疾病擋在門外

2019年5月4日,2019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論壇暨第五屆BI肺健康高峰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今年的會議匯聚了來自呼吸內科、腫瘤科、兒科、外科等多科室的千餘名專家,同探討呼吸疾病診治的難題,推動我國呼吸疾病診療水平的提升。

我國著名呼吸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表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我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數急劇增加,防治形式嚴峻。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及疾病負擔均位居前列,包括慢阻肺、哮喘、肺癌、間質性肺疾病等。呼吸慢病現狀令人擔憂,開展早期干預是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必然趨勢。「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指出,「目前我國呼吸疾病防治需求與呼吸學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突出,急需搭建起呼吸專科醫聯體信息化平台,即整合資源、構建體系、照護患者、發展學科,醫聯體的發展對於提升國家呼吸學科整體行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9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論壇暨第五屆BI肺健康高峰論壇啟動儀式

慢阻肺患者超一億

早期干預,「彈藥」 「利器」須兼備

慢阻肺(COPD)是一種逐漸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壞性慢性肺部疾病,被稱為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動聲色」的隱形殺手。目前,我國患病人數已超一億,已成為國人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

慢阻肺的診治要趁早,通過長期、規範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癥狀、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對於反覆出現咳、痰、喘的人,應當關注並早期發現疑似癥狀,儘早去醫院確診是關鍵。國內外公認的權威指南《慢阻肺診斷、治療與預防全球倡議(GOLD)2018版》指出,支氣管擴張劑(支擴劑)是慢阻肺治療過程中控制癥狀的核心藥物。在科學規範治療的基礎上,慢阻肺治療進入雙支擴劑時代,即聯合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支擴劑。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廣州醫科大學南山學院副院長鄭勁平教授表示,」小氣道是慢阻肺的主要病變部位,在疾病早期階段就受損,可能早於肺氣腫的發生,並與疾病進展相關。高效沉積於小氣道的吸入治療可以更好改善此部位的病變,改善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軟霧吸入裝置能產生獨特氣霧,並具有噴霧速度慢、持續時間長和微細顆粒比例高的特點,保證有更大比例的藥物遞送至小氣道。」

約1/3的兒童在3歲前至少有過一次喘息

抗膽鹼能藥物療效優

喘息是學齡前兒童常見呼吸道癥狀,學齡前兒童反覆喘息是遠期哮喘和肺功能下降的風險因素。環境、基因和病毒感染是導致喘息發生的常見因素。在患病率逐年攀升的同時,我國兒童喘息/哮喘的控制水平並不理想。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變態反應專科委員會副會長洪建國教授表示,氣道狹窄和阻塞是兒童發生喘息的主要原因,兒童喘息相關性疾病包括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肺炎和其他,患者需要規範化治療和管理。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異丙托溴銨應用於常見兒童喘息,聯合應用異丙托溴銨可改善中重度哮喘急性發作患兒癥狀,降低住院率。

間質性肺疾病診療地圖1.0發布

疑似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看病有路可尋

首批獲得中國醫師協會認定的7家間質性肺疾病(ILD)診療中心(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南京鼓樓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宣布成立。

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一組包含200多種不同程度累及肺間質和肺泡腔的肺部疾病總稱。以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為例,它是一種較為兇險的類型,其病因不明,好發於中老年男性人群。IPF患者從首次癥狀出現到被明確診斷,通常被延誤1-2年,首診時有一半的IPF患者被誤診為慢阻肺、哮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肺部疾病。當有缺氧、呼吸困難、乾咳、氣短、體重突然減輕、嘴唇發紫以及杵狀指等癥狀體征出現時,就應懷疑是IPF疑似患者,應當及早到醫院呼吸科就診。

近年來,IPF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而醫生和公眾對IPF的總體認知率低,導致患者就醫晚,漏診和誤診率高。此次宣布成立的7家間質性肺疾病診療中心,將大大方便群眾就診,疑似IPF患者可以到上述中心就診,這將極大地縮短確診時間,儘早獲得規範化治療。

延長肺癌患者生存獲益

合理「排兵布陣」是關鍵

肺癌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發病率居首位的腫瘤,也是每年死亡率最高的腫瘤。近十年來,靶向藥物的問世顯著延長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針對EGFR突變陽性NSCLC的EGFR-TKI發展到現在已有三代,患者面對一代、二代、三代的肺癌靶向藥物,如何「排兵布陣」,是非常關鍵的。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腫瘤學系主任周彩存教授指出:」在靶向治療藥物選擇越來越多的今天,我們應選擇合適的EGFRTKI藥物,優化治療順序可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生存獲益。全球首個在EGFR常見突變患者中評估靶向治療順序的真實世界研究GioTag研究結果提示,二代藥物序貫三代藥物的治療模式給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全球吃飯報告來了!《柳葉刀》:20%以上中國人死於「吃錯飯」
說一個很嚴肅的事實:靜脈曲張也會引發「猝死」……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