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961年至今,全球冰川消融9萬億噸,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

1961年至今,全球冰川消融9萬億噸,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

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早已為眾人所知。提到冰川,我們往往會聯想到極地地區,但極地冰川並不是唯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冰川。實際上,包括阿拉斯加、格陵蘭島、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脈在內的其範圍內的冰川都處在全球變暖的威脅之下。

近期,由蘇黎世大學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小組於2019年4月8日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自1961年以來,地球上已經有超過90000億噸的冰消融殆盡,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7mm。這項研究的核心是歐洲航天局(ESA)發布的氣候變化倡議(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簡稱CCI)。CCI中的冰川監測項目為研究小組提供了來自全球範圍內的冰川數據。

蘇黎世大學地理學專家Frank Paul表示,研究小組需要通過冰川輪廓的變化來計算冰川的融化量。目前,研究小組的數據主要來源於美國陸地衛星系列下的一顆衛星,但今後,歐空局下屬的哨兵系列衛星將會為研究提供更多的數據。研究人員通過數據構造數字高程模型(DEM),並與世界冰川檢測局的數據相結合,最終得出九萬億噸這個數字。(下圖源:Copernicus Sentinel data (2017)/ESA/CC BY-SA 3.0)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30年里,地球冰川的融化速度顯著提升。地球每年總共損失3350億噸冰,海平面會因此上升近1毫米!換言之,地球每年都會損失相當於三個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總量。在海平面上升的所有因素中,冰川融化約佔其中的三成。

CO2含量對地球的氣溫產生了不到1攝氏度的貢獻。其實,這個貢獻是個平均值。平均到什麼程度了呢?某地升溫10度,某地降溫10度,對地球來說,平均氣溫是「不變的」。地球的冷熱交替主要是海洋造成的,然而某些地方氣溫異常會導致水溫變化而使洋流中斷、漸弱或改變。冷的地方變熱,熱的地方就會變冷。這種不平均導致了冰川的大規模破損。

這些數據的意義就在於為我們提供準確而長遠的問題解決方案。歐洲航天局冰川與氣候高級顧問Mark Drinkwater表示:「我們需要利用哨兵系列衛星提供的數據,在現有的冰川監測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我們需要建立對於逐年消融的冰川的準確認識。ESA對待冰川融化的態度是十分嚴肅和堅決的。」

全球氣候的變化導致了冰川的加劇分解,冰一旦落於水面,不需要融化就使水的體積增大,這是阿基米德原理。全球海洋面積佔總表面積71%,如果這些面積上面放上從南、北極融化的水,會使水面增高60多米。

冰川和冰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供給體。冰川的融化將會導致可利用淡水資源減少,對於灌溉、發電等生產生活環節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此外,海平面的上升也對沿海、島嶼國家構成嚴重威脅。人類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呢?

作者/朱張航宇

信息源:ESA、CC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在生命出現之前,是RNA統治著地球?科學家:硫脲是生命的起點
科學家:看到黑洞照片後,感到解脫和無比自豪!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