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中國最神秘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逢盛世一統出現,每到亂世就消失

中國最神秘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逢盛世一統出現,每到亂世就消失

中國最神秘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逢盛世一統出現,每到亂世就消失

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雜誌,推出「秦石鼓文」,更是稱之為「中國九大鎮國之寶」。

石鼓是一組十個饅頭狀的花崗岩刻石(以為是石制的鼓的請去面壁),每個直徑約1米,重約一噸。上狹下寬,形似鼓,因此得名「石鼓」。唐朝人根據它們的出土地點,將它們命名為「陳倉石碣」或「岐陽石鼓」。後人又根據鼓身上的文字,將十面石鼓分別命名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

據金石學家唐蘭先生考證,石鼓的刻鑿時代為秦獻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石鼓上刻的文字,後世稱為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狀若「倉頡之嗣,小篆之祖」。就書法層面來說,石鼓文屬秦文大篆類,介於西周金文和秦小篆之間,又稱「籀書」,是我國文字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也有人說是今天漢字的「祖宗」。

唐初627年,十面石鼓在天興三疇原(今陝西寶雞石鼓山)被一個牧羊老人發現,當時的石鼓就已歷經千年風雨。日炙雨淋,加上野火焚燒,導致石鼓上的部分文字斑駁脫落,465字中有一半已經無法辨認。當時人們對上面的大量神秘文字十分不解,便認為石鼓是上天賜予的神物,甚至還焚香跪拜。

石鼓被發現後,一直曝露在野地里,這些碩大的石體型似鼓,圓而見方,上窄下大,高約3尺,中間微凸,模樣奇特。令人不解的是,當一塊大石上的泥土被清除後,居然顯露出大量的神秘文字,筆法奇異,竟無人能識。當時的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聞訊,紛紛前去臨摹作拓。

在雍城躲避戰禍的唐肅宗還曾責令官員將石鼓運到雍城城南,供駐紮的文武百官賞玩。後來,隨著戰亂逼近雍城,石鼓又被倉促移至荒野,掩埋起來。為了保守這個秘密,官員們對外宣稱石鼓已經「毀失」。

100多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在戰火中風雨飄搖。正在雍城躲避戰禍的唐肅宗聽到石鼓的傳聞,心生好奇,還曾責令州府官員將10面怪石遷往雍城城南,供駐紮的文武百官賞玩。石鼓被遷至雍城短短几個月後,便隨著戰亂的來臨而蒙難,石鼓被倉促移至荒野掩埋起來,並對外宣稱「毀失」。

到了元和元年(806年),地方官吏終於查訪到了石鼓的埋藏之處。石鼓重新出世,已是蝕跡斑斑,石鼓上的字跡殘缺不全,引得無數人為之慨嘆。當時還是國子學博士的韓愈聞訊上書,請求把石鼓搬到太學府,然而直到元和九年(814年),有關部門才將石鼓移到鳳翔文廟。這時,十面石鼓中的「乍原」石鼓已經失蹤,只剩下九個石鼓。

90多年後,曾經鼎盛的李唐王朝忽然在接連爆發的戰亂中坍塌,鳳翔孔廟淪為戰場,在戰火中被焚毀,廟內所藏的9面石鼓也被人盜運一空。這是石鼓第二次因戰亂遺失。直到宋朝建立,宋仁宗下旨尋找石鼓,時任鳳翔知府的司馬光之父司馬池找到了9隻,唯獨唐朝遺失的「乍原」石鼓依舊沒有消息。

司馬池因為擔心完不成任務被大BOSS責罵,就私下派遣工匠,連夜採集相似的石材做偽,制出一面假的「乍原」石鼓。可惜宋仁宗和朝廷中的眾多大臣都是文化人,一下子識破了司馬池的伎倆。司馬池先是因功被封賞,後又因欺君而獲罪。

到了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向傳師重金求來一份太氏石鼓文拓片,在對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時,他意外發現,這份新的拓本居然保留有「乍原石鼓」的文字,證明太氏曾收藏過乍原石鼓。向傳師急忙趕到關中太氏的老家,卻發現太氏全家已於一年前死於瘟疫。為了避免瘟疫傳播,人們還把太氏的房屋財產全部燒光。

向傳師不死心,在關中繼續查訪,居然在他居住的客棧後面的屠戶家中發現了幾朝幾代人魂縈夢繞的「作原石鼓」。此時,石鼓的上部被鄉民削去,中間被掏成凹狀用來搗米,而上面斷裂開的兩道邊則被屠夫用來磨刀。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損毀嚴重,僅餘下半部的4行文字。

大觀年間,向傳師將乍原運至汴梁,交給朝廷。此時全部石鼓上可以辨認的文字只剩下432個。宋徽宗集齊十面石鼓之後,欣喜異常,下令用黃金填注石鼓文,以減緩風化,並防止人任意作拓。

靖康之變時(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汴梁,擄走了徽、欽二帝,而10面石鼓,則因鼓身被填注的黃金,而被金兵視為珍寶,尾隨著被掠的徽欽二帝北遷。石鼓被運到燕京後,不甚了解中原文化的金人並未發現其價值,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黃金,便將它們丟棄荒野。至此,石鼓第三次因戰禍而遺失。

經過這些磨難,石鼓文到元代只有386個字了,而且還包括近一半的不可辨認的字。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聯軍攻破燕京,隨軍而至的御史大夫發現了掩藏在廢墟之中的10面石鼓,並請專人看護。而後的元、明、清3代,石鼓一直沒離開過燕京。 然而,10面石鼓在北京的安穩日子只持續到上世紀30年代。

抗日戰爭時期,為避免石鼓毀於戰火或被日人擄走,國民政府將石鼓隨故宮國寶運到重慶避難。抗戰勝利後,石鼓遷往南京,途中曾發生兩次車禍,石鼓卻奇蹟地保存完好。

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後,蔣介石見大勢已去,倉皇撤退,將國寶文物大量轉運至台灣。已被送回北京故宮保管的石鼓,也運抵機場。但臨近起飛時,飛行員卻報告說,飛機已嚴重超載,無法保證飛行安全。一行人再三商討,決定將這10面石鼓留在大陸,這才有了今日的故宮石鼓館。

1956年作為國寶珍藏於故宮博物院至今,歷經漫長的磨難,命運多舛的石鼓終歸其所。說它「每逢亂世就消失,盛世一統便出世」一點不為過。正如那些已經無法辨識的文字一樣,石鼓背負的那些殘斷的歷史,和它顛沛流離的命運,與中華民族所經歷的苦難一直緊密關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食天下 的精彩文章:

水泥妹騙局被曝光,簡直是在「吸人血」。網友:你騙人的樣子真的丑!
學會幾道家常菜,色香味俱全,來客人不用愁,香到流口水!

TAG:玩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