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拍拍貸、品鈦等互聯網消金「第三勢力」,能打敗持牌系「正規軍」么?

拍拍貸、品鈦等互聯網消金「第三勢力」,能打敗持牌系「正規軍」么?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穎馨 趙文悅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萬億消費金融市場中,一股正在崛起並不斷壯大的「第三勢力」,助推著自2015年初起到如今的消費金融熱潮。

這股勢力不容小覷,真正讓市場火起來,讓消費者知道這個詞的就是它們。在諸多消費金融從業者眼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弄潮兒」究竟是誰?在消費金融大爆發時代它們會擁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又會面臨著怎樣的風險?

崛起

長期以來,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商業銀行、持牌消金公司等金融機構,近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具有流量優勢的互聯網巨頭及數量眾多的互金平台也先後殺入市場,並逐步形成互聯網消費金融「第三勢力」。

所謂「互聯網消費金融」,是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向各階層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的金融服務,是傳統消費金融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其本質還是消費金融,但相較於傳統消費金融,互聯網消費金融大大提升了效率。

從具體業務來看,互聯網消費金融有別於住房和汽車等大額消費貸款,主要用於消費者日常消費的小額信貸。通常來說信貸期限不會超過一年,信貸金額在20萬元以下,根據貸款是否直接用於消費場景(包括醫美、教育、旅遊、租房等)分為消費分期及小額信貸(屬於現金貸)兩種。

除了持牌機構的互聯網化,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上大致形成了幾種代表性模式:一類是依託電商平台發展起來的消費金融,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為代表;一類是主打分期購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如樂信旗下分期樂等;還有一類是P2P平台,以拍拍貸、人人貸等為代表。

「以BATJ為首的互聯網公司,依託電商和社交場景深耕金融,與消費金融『正規軍』逐漸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一名持牌系消金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互聯網公司手握大量用戶數據,在流量運營上具有很大優勢,因此會給「正規軍」帶來一定的威脅。

記者了解到,此前電商巨頭推出的消費金融服務主要還是針對其自身消費場景下的分期產品,隨著用戶徵信數據的不斷積累,針對非消費場景下的個人信用貸款也陸續出現。以2016年1月正式推出的螞蟻借唄為例,按照芝麻分分數不同,用戶可申請1000元~30萬元的貸款額度,利率在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五,還款最長期限為12個月。數據顯示,2017年借唄全年利潤總額近72億元,扣除所得稅後的凈利潤亦高達61億元。

另一方面,基於不同場景發展起來的分期平台亦成為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市場參與者最多、競爭最激烈且提供的服務差異化最大的類別。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與百融金服旗下百融行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洞察報告》指出,與電商平台不同的是,分期平台往往是與場景方合作,代消費者將資金支付給商品服務的提供者,之後再由消費者分期向分期平台償還。

如主打3C產品的分期購物商城分期樂,其通過與蘋果、寶潔、OPPO、VIVO、美的等品牌商建立合作,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產品分期服務。樂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樂信「新消費」戰略,分期樂商城今年將繼續拓展更多商品品類和品牌,加大服務類商品比重,引入優質電商平台進駐。歸根到底,重點還是往年輕人喜歡的品類去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額現金貸領域,除了一些大型互聯網平台及初創型公司在布局外,P2P平台早已「跑馬圈地」。隨著網貸監管意見提出小額分散原則,並對貸款額度進行限制,越來越多P2P平台的小額信貸業務被推上市場。從拍拍貸等多家美股上市互金公司的業績來看,小額信貸業務對其利潤貢獻佔比較大。

TO B 新生意

從上述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來看,資金來源構成了不同平台之間發展模式差異的原因之一。「諸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主要是通過小貸公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獲取更多的資金,資金成本較低;而大部分互聯網平台主要是選擇助貸模式開展業務,其資金來源相對單一,更多是以持牌金融機構和P2P平台為主,資金成本相對較高。」某消費分期平台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不少P2P平台轉型助貸模式,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

根據零壹財經(微信公號:Finance_01)此前發布的《消費金融2018年度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助貸模式即平台在前端負責獲客、申貸及後端的貸後管理、催收等業務,資金來自銀行、持牌消金公司、信託、資產證券化及P2P等方式,這些平台的盈利主要是獲取信息服務、數據服務等相關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發布《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

助貸業務的進一步規範,讓不少平台嗅到了B端服務的「新生意」。

品鈦消費分期業務負責人岳昳婕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金融及商業機構中,隨著消費分期逐漸成為線上交易平台的「標配」產品,越來越多的非頭部電商、垂直細分場景、互聯網流量平台想要開發消費分期產品。基於此,品鈦研發了即插即用的「標準版分期」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品鈦已對接了數百家商業機構,包括攜程、去哪兒、唯品會、貝貝網、伊美爾、滬江網校、學霸君等,涵蓋電商、旅遊、教育、醫美等重要場景。

樂信也敏銳抓住了B端機會。財報顯示,2018年樂信通過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實現金融科技收入20.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8%。此前的4月19日,樂信與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數十家國有大型銀行、保險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涵蓋金融科技、智能營銷、支付合作、風控數據等多個領域。樂信CEO肖文傑透露,今年樂信將組建專門的部門,針對B端用戶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挑戰

消費金融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平台進入,但後進入者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亟須關注。

來自合規方面的風險或是大部分平台的主要擔憂。在監管明確部分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不具備放貸資質後,很多機構紛紛進行整改並壓縮相關業務。但事實上,在一些創新性業務上,除了業務資質,平台也可能遭遇合規性、政策性風險。

上述零壹財經(微信公號:Finance_01)發布的《報告》指出,例如個人貸款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貸款利率畸高、貸款業務催收不當等,這些都是消費金融服務商面臨的潛在違規情況,面臨較大的整改風險。

與此同時,早期在各個細分場景中,不少平台在風險偏好上相對激進,盲目擴張,為了衝量,降低其風控標準,不惜與一些資質存在問題的小場景方合作,最終出現內外勾結套現、騙貸,或者場景方捲款跑路的情況,導致平台遭受損失,甚至很多分期平台逐步倒閉。記者注意到,尤其在醫美、教育等場景,很多名噪一時的分期平台,如今均被迫停止展業或大面積裁撤門店、人員。

來自市場的惡意競爭風險也不容小覷。「行業早期經常談到反欺詐,而反欺詐存在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數據污染。很多機構都說自己有黑名單,但這個名單準不準?這些數據從哪兒來的?沒有人能給準確的答案,以致於當時很多好客戶被誤拒誤殺,這樣就會影響與合作的持牌金融機構關係。」某金融科技機構產品部門負責人指出,很多機構由於沒有徵信牌照,不需要對自己的數據負責,在對外輸出數據的時候會「留心眼」,不希望自己的核心客戶在別的平台享受同樣的服務,存在故意污染客戶數據的情況。

「此外,在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數據孤島問題依然表現突出。雖然百行徵信已在陸續接入機構,但當前個人信用歷史記錄的共享和價值挖掘顯然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上述消費分期平台負責人直言,信用體系發展緩慢是當前消金業務開展的一大挑戰。

提及2019年消費金融行業的持續規範,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告訴記者,從對「714」高炮平台的曝光和整頓,到網貸備案試點方案的推出,消費金融的灰色地帶逐漸被清理,「牌照化、強監管」成為未來消費金融業務的主要形式。

「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各消費金融機構也面臨著持續分化轉型的壓力。頭部機構憑藉著先發優勢和股東資源,在市場上形成優勢性的地位和份額,穩定增長;其他機構則需要在資源耗盡之前,持續地轉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細分市場,實現盈利。不過,不是每一個轉型都能取得成功,不排除有機構轉型失敗、清盤退場的可能性。」陳嘉寧說。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季度零壹GFI有所回暖 區塊鏈季度融資筆數和總額創新低
最全銀行理財能力排名,你家上榜了嗎?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