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稱「帝王之宅」,不單指「陽宅」還有「陰宅」,陵墓遍地都是

此地稱「帝王之宅」,不單指「陽宅」還有「陰宅」,陵墓遍地都是

去過南京的人都知道,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六朝古都,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著「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我們的主席更是說這裡是:「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諸葛亮也評價這裡是「帝王之宅」,當然,這裡所說的「帝王之宅」,不單指「陽宅」,還有「陰宅」。

那麼,我們的古都南京,在經歷過百年輝煌繁華殆盡之後,又有多少帝王長眠於此呢?

都知道,南京依山傍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宜居城市。其原來最高峰是紫金山,之後,隨著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紫金大廈則一躍成為南京目前最高峰。南京城市內有一池玄武湖,是由三塊水域組合而成的,來過南京的人紛紛誇讚它的秀美。可以說,南京在歷史上是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這期間,更是留下了很多自然景觀和歷史瑰寶。

史學家曾在南京的東郊湯山上發現了猿人頭骨,之後,經研究發現:南京是三十五萬年前古人類居住的地方。越王勾踐滅吳國後,在中華門的西南側建立了城池,這成為南京最早的城桓記錄,所以,南京城足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公元三世紀以來,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都在南京建都,所以,南京也有「六朝古都」的美名。

而後,南唐、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也在此地建都,故而,南京又有著「十朝都會」的說法。南京城經歷了十個朝代的變遷,為世人留下了很多歷史遺產,其實,這其中就包括陵「墓文化」。更因很多陵墓年久失修無人問津,社會新聞就曾報道過:有一些民工甚至「住」進了朱元璋八公主的福清公主墓,之後,隨著記者的走訪發現,這個墓室里都是這些民工的生活用品,甚至,酒杯酒壺亂放,更有人斗膽直接睡在了石棺床上。

南京城經歷了多個朝代變遷,這些朝代的君主們早已與南京糾葛在了一起,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君主葬身於南京?

第一個葬身於此的皇帝就是吳國孫權,他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墳冢蔣陵就位於南京近郊鐘山獨龍阜的玩珠峰下。之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孝陵,以月牙形的神道將孫權蔣陵環抱其內。據說,早在修孝陵的時候,就有人建議朱元璋:挪走孫權蔣陵,以免影響自家的風水寶地。可是,朱元璋敬重孫權是一位好漢,所以,就將蔣陵留了下來。

至今,孝陵依然是和蔣陵並存而在,並且,明朝的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它更是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甚至,其座陵墓的格局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二十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這在中國歷史上算是非常罕見的一個現象了。這裡,我們既然說到了朱元璋的孝陵,那麼,為什麼明孝陵距今五百多年時間,卻從未遭遇盜掘呢?

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清朝給自己「做面子」,早在南宋被蒙古滅亡之後,蒙古人就派遣僧侶楊璉真迦領隊將南宋皇帝的墳墓挖掘殆盡,甚至,還把裡面的珍貴寶物奉獻給新蒙古皇帝,所以,蒙古一族在漢民心中就成了「強盜」的帶名詞。之後,更是因為沒有漢民的支持,蒙古人在經歷風雨飄零的九十年後倉皇下台。所以,清政府對朱元璋的墓地不僅不盜,而且,還派專人對其進行維護,每逢清明之時,大清皇帝還親自祭祀。

以至於,孝陵更是成為了清政府與漢民示好的一個「紐帶」;

其二、是孝陵的「防盜」系統強大,這座陵墓修建了近四十年才完工,這期間,動用軍工幾萬人,終於造就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墳冢。孝陵依山而建,這裡本就是穩固非凡的石頭山,甚至,為了更加保險,工匠採用橫向方式鑿入山體,把內部掏空後,再建造陵墓。這個工程十分浩大,質量非凡,再加上,古代沒有炸藥,盜賊從上面打盜道是不可能的事。並且,孝陵則是把主墓修建在一個角落裡,讓盜賊摸不到頭腦,甚至,還會因為觸動墓里的流沙機關而喪生。

其實,在東晉、南朝之時,也有不少君主在南京修建陵墓。當然,還有一些陵園,其墓前有很多巨大而生動的石刻作品,為我國石刻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陵墓建造方面,南朝沿襲了東晉時期一些傳統,由於,南朝時期有著豐富的物質基礎,宮殿講究奢華,修建陵墓自然就投入不少精力。雖然,有不少陵墓建築毀於戰火,但是,從神道旁邊的天祿、麒麟的規格來看,依舊不失古樸、凝重、莊嚴的感覺,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令人感覺非常震懾。

劉宋王朝有八位皇帝曾葬於南京,在南朝皇帝的「知名度」排名里,劉裕因政績最好,被人熟知,史稱「中華雄傑」。他的初寧陵曾被考古隊員挖掘出來,其他君王的陵墓,除了昏君劉駿的景寧陵被挖出來,南朝皇帝的陵墓更多的則是在戰亂中無法找尋了。齊朝的帝王陵墓現有的是:宣帝永安陵、高帝泰安陵、武帝景安陵、以及明帝興安陵、景帝修安陵五陵。而後葬於此地的還有著名的 「南唐二陵」,即:南唐烈祖李盛欽陵和中主李順陵。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這個地方除了著名的帝王陵墓,還有包括鄭和在內的大將陵墓超過了九個。這些陵墓都繼承了始於東漢的堪輿之術,選擇葬地,講究「望氣」「風水」,所選之地,一般要「背倚山峰,面臨平原」。這樣的墓葬風格直接影響了後來中國的整體墓葬風格,唐、宋、元、明、清各代的葬制皆由此發展而來。

可以說,南京的陵墓文化也只是歷史一隅,現今,很多陵墓已經對外開放,在弘揚中華文化的同時,這些地方也成為了不少遊客踏青的好去處。

參考資料:

【《建康實錄》、《南京的六朝陵墓》、《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家族守墓八百年,但是,至今他們都不知道主人的真正墓地在哪裡
此人是秦帝國的設計者,曾權傾天下人人膜拜,結果卻被活活腰斬了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