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與契苾將軍書》

(王勃 唐朝)

昊天不忱, 哲人終否。

畢公逝矣,傷如之何!

敬想情則懿親,義惟良執,

非夫人之為慟,仆與此公,

早投交契, 其誰為慟乎?

夷險之際,終始如一。

常思並建忠孝之績,

共申家國之讎。

而負壯志不就,古人所悲。

何圖一旦長訣,嗚乎哀哉[!

管仲不存, 叔牙空在;

子皮已喪,子產何依?

興言追昔,良增痛悼。

適得韋四郎書,具承大郎雅意,

知欲以此公碑誌,托之下走。

夫撫今懷昔,理寄斯文;

旌德敘功, 事屬知已。

是以子期幽思,感叔夜之形言;

伯喈雄藻,待林宗而無愧。

下走雖不敏,幸托深期,

此而不為,誰當為者。

但恐位卑先達,才非拔萃,

虛承厚眷, 不副高聞。

謹遣舍弟勛往,面取進止。

臨書啜泣, 慘惶不次。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白話文:

浩瀚的蒼天未能誠信,

卓越的人物否極而終。

畢公去世,悲傷奈何!

恭敬地想像情則為至親,

義惟有良友,

不是夫人為之極度悲痛,

還有誰更為悲痛呢?

在下與此公,早年相投契,

艱難危險時,始終能如一。

常思一併建立忠孝的業績,

共同申行家國的酬報。

壯志未就,古人所悲。

何曾想到某日永遠離別,

啊悲哀呀!春秋時齊國的管仲不存,

摯友叔牙過於善良而不可輔君;

春秋時鄭國的子皮死了,

知己子產悲嘆無人而助其善行。

有感而言追憶往昔,

深為增加痛悼之情。

剛剛得到韋四郎帶來的書信,

完全敬奉大公子的美好意思,

知道將要以畢公的碑誌,託付在下。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感念於今懷念於昔,

疏理其情寄託其文;

旌揚高德評議勛功,

義不容辭事屬知己。

因此向秀情思積鬱,

感年嵇康作思舊之賦;

蔡邕雄文麗藻,

稱頌郭太為碑銘之文。

在下雖然不為敏悟,

有幸深受期望囑託,

我不為此,其誰當為?

但恐怕名位卑於前輩,

才能並非出眾,

虛受深厚眷顧,

不副高雅聞聽。

謹派家弟王勛前往,

當面領取旨意。

臨筆哭泣抽噎,

凄慘惶怖不能多言。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與契苾將軍書》作者介紹

《與契苾將軍書》作者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詩人王勃。

王勃約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約公元650年),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為「初唐四傑」之首。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高宗皇帝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成,重陽節時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含情能達會景生心體物得神之千古駢文名篇《綿州北亭群公宴序》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歲。他用一首詩和一篇文,讓一座樓和一座城,還有一頓飯和幾個人,從此千古留名。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據說唐高宗看見此文後,曾「一驚三嘆」: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高宗便給出五星好評:「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見序文後,尚有《滕王閣詩》一首,皇帝老兒大為稱奇:「這娃,文思泉湧,勢如雪崩,根本停不下來啊!」

一篇讀罷,高宗回味良久,突然問左右:「王勃現在哪?朕當初不該趕走他啊。」

侍臣卻回答:「啟奏陛下,王勃離開洪州後,前往交趾探親,返程時,在南海溺水,受驚嚇而死,年方二十六歲。」

高宗一下子愣在原地,痛惜不已。

除了王勃,「初唐四傑」中,其他三人,結局也都較為悲慘:楊炯四十餘歲,便卒於盈川;盧照鄰因文入獄,後又患病致殘,自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參與揚州起事,「亡命不知所之」。

「初唐四傑」共同的特點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都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這就是」天妒英才「吧!

一位叫韋四郎的人,帶給王勃一封信,說畢國公去世了,請王勃為死者寫碑文。寫信者是契苾何力將軍的大兒子契苾明。王勃回書給契苾何力,言與死者交情雖好,但死者是王公,我擬碑誌是否妥當,再予請示。畢公,畢國公,唐太祖李虎第四子「畢王房」下的景淑,見《新唐書.宗室世系》。

情深意重情真意切之千古駢文名篇《與契苾將軍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