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為什麼要春夏養陽

為什麼要春夏養陽

了解中醫的人們,可能都知中醫歷來倡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很難使人們理解和接受。一般來說,春夏天氣漸熱乃至炎熱,自然界陽氣大升、大旺,人應該養陰而抑制陽氣過旺,維持陰陽平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來自於《內經》,自然也需從《內經》中尋找答案。

早在《內經》中就說: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人們也普遍而知地下水冬天是暖的,夏天是涼的,這也道明了春夏是「浮陽」,秋冬是「浮陰」。冬至和夏至,是二十是節氣中的兩個節氣,也習慣稱「二至」至即止,就是冬至陰止而復生陽,夏至陽止而復生陰。

二十四節氣,月首為節,月中為氣(也稱中氣)。氣為天地之氣,也可解釋為地球內收縮和放射功能。冬至和夏至,都處於月中,皆為「氣」。也就是從根上說,春夏是涼的,秋冬是暖的,所以在中醫上、養生上,都主張春夏不多食冷飲,秋冬用涼水洗臉等等。

一陰生或一陽生,其實都和太陽位置發生逆轉有關,夏至為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其後白晝逐漸縮短,夜晚逐漸增多,陽氣逐漸減少,陰氣逐漸增多,所以夏至一陰生。古時還說,地球自夏至開始逐漸向內收斂吸收陽氣,釋放陰氣故而一陰生。至冬至陽氣盈滿,地心陽能最高,所以冬天地下水是暖的。這些天地之氣的變化,中醫必須遵循而變應,所以中醫認為:春夏要養陽,秋冬要養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番時代 的精彩文章:

老人口臭不同性和防治
咳血的腎虛火旺和治法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