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殘破的大理石,為什麼那麼好看?

殘破的大理石,為什麼那麼好看?

在希臘諸多的考古博物館裡見到的大理石雕塑,很少有不殘破的。遍布世界各個博物館裡無數殘破的大理石雕塑,共同構成了輝煌完整的古希臘雕塑藝術寶庫。

殘破的大理石,散發著古典的光輝,那些殘破的部分,彷彿成為它深刻的構成元素,更為攝人心魄,更讓人為之怦然心動。殘破的大理石,為什麼那麼好看?

這是一件來自希波克拉底的故鄉——科斯島(Kos)考古博物館的大理石雕像,創作於公元前二世紀。考古學家推測,這是一個舞蹈的繆斯,或者是迎風而立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在科斯考古博物館中,她的編號為23號。

身體上所有能夠自由表達感情的部分都在歲月中悄悄消逝了:頭頸、手臂、小腿和腳,舞蹈的動態和迎風而立的姿勢,只能透過軀幹的起伏和衣紋的線條傳達。

大理石的雕塑,是雕塑家心中理念的顯現,是那「看不見」的觀念和構思的大理石顯現。希臘人的話是:「看得見的事物,是看不見的事物投下的影子。」這些殘破的大理石,正是承載那些「看不見」的觀念的物質現實事物,如今,經過時間和歲月的損毀剝蝕,從四肢、軀幹和頭頸,正一點點在潛隱和消失,正逐漸一點點回歸到「看不見」的「觀念」世界中去,正在朝著柏拉圖的那個「永恆」和「完美」的世界走去。

所有殘破的大理石,在時間軸線上,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向上來看。這些殘缺的部分,彷彿是正在生成的事物。這些生命力頑強的軀幹,如春天枝幹,即將抽枝發芽,即將長出四肢,長出脖頸,綻放如花笑顏。大理石的所有已然存在的部分,正在由「看不見」的世界,朝著「看得見」的世界形成。

古典時代雕塑家的最高理想,是以有形的雕塑,顯現那柏拉圖「看不見」的「永恆世界」的影子。雕塑家的雄心壯志是永恆之物,是永恆世界。古典雕塑的完美形式,是朝向永恆。

永恆的事物,具有不可毀壞的特質,每一部分和元素中,都擁有著全部事物的整體信息和神韻,生物學上的「自相似性」,是與永恆的大理石接近的構造:生物的每一個局部,都蘊含著生物整體的全部信息,只要有任何一個局部存留,就可以尋找和感受到整個生物體的全部信息和曼妙風致。古典雕塑的精品,就如此這般地接近這樣的品質。其「看得見」的部分將「看不見」的部分完美呈現。

每一次時間河流中對於這個雕塑的沖刷、損毀、剝蝕,都不僅不能減損它的整體信息的傳達,而且彷彿在更為有機地建構著這一「燦若新成」的生命體。每一次損毀,都是一次增添,每一道劃痕,都是一層增色。

大理石的屬性,決定了這是一種只能減損剝蝕,不可添加熔鑄的材質。在方向不可逆的時間矢量上,大理石雕塑處在無可回返的不斷減損和傷殘進程中,展現著她們的決絕之美、永恆之美。

我們在科斯島的這件起舞的繆斯或者迎風的勝利女神軀幹前,感受希臘大理石的殘破之美。這些彷彿是「由技通道」的作品,是處在「大道之行」的減損和純粹過程中,「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在漫長的時間河流中,一件雕塑逐漸在形成自身的第二次面容。這樣的面容是雕塑作品在時間河流的沖刷中,經過無數偶然而又必然的命運契機而構成的,卻又無法被雕塑家本人所得見。

是這樣的面容,這樣一件正在消失卻又正在生成的事物,在博物館裡和我們相遇。正因為有著這樣「此消彼長」、「消長與共」的「永恆事物」,才讓我們勿忘心安,讓每日的陽光得到解釋,讓人類的歷史得以存在,如大浪淘沙般更迭和積累。

大理石是人類歷史的另一種面容,我們從中感到時間的另一種存在形態。世界有殘破,時間更絕美。

來源:僑邦海外

熱點推薦

【石材研習社小程序】

文章底部新增留言功能,歡迎踴躍留言評論

ID:stone5A

ID:scsc365

ID:chinastone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材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大理石演繹超有格調的現代東方韻味
別墅這樣用石材,低調奢華有內涵

TAG:石材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