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投降以後,蘇聯和英國,為何都沒有在日本駐軍?
說起駐日美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目前,美國在日本本土駐紮了大量的軍隊。美國在日本駐軍,主要依據就是1945年簽署的《波茨坦公告》。但是根據公告的要求,需要美英蘇中等國家共同向日本派遣駐軍,而不是美國單獨駐軍。按照公告的規定,蘇聯和英國也需要派遣駐軍。那麼,曾經的4國共同駐軍日本,為何只剩下了美國呢?
一、美國遏制蘇聯,不希望蘇聯在日本駐軍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的戰事結束。根據之前的規定,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別派遣軍隊進駐德國。對於這樣的結果,美國高層感覺很後悔,因為這無形中擴大的蘇聯的勢力範圍。1945年7月,蘇聯、美國和英國的領導們在波茨坦舉行了回憶,並且通過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儘快投降。公告的第七條規定:「在日本建立起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及日本製造戰爭之力量業已毀滅前,日本領土須經盟國之軍隊予以佔領。」按照公告的要求,日本本土需要由美國、蘇聯、英國等國家的軍隊進駐。其中,美國軍隊佔領本州地區,英國軍隊佔領九州島地區,蘇聯軍隊佔領北海道和本州的北部。鑒於美國和蘇聯已經在德國、奧地利、波蘭等問題上爆發矛盾,日本戰敗投降以後,關於駐軍的問題,美國高層內部的態度也不一樣。
其中,負責行政、後勤的官員們認為:蘇聯軍隊可以佔領日本部分地區,用於減輕美國軍隊在日本駐軍的費用。但美國軍方則認為:不能由蘇聯駐軍,那樣一來,日本還就失去了封鎖的價值。對於行政官員和軍事將領之間的矛盾,美國總統杜魯門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做出的回答是:「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想給他們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奧地利那樣去行動。」起初美國的態度是「蘇聯可以象徵性的派遣一些部隊,但必須接受駐日佔領軍總部的管理。」關於是否能夠在北海道等地駐軍的問題,蘇聯曾經與美國爆發了激烈的爭論。但蘇聯剛剛經歷了蘇德戰爭,國家急需進入恢復生產的階段,根本無力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象徵性的派遣軍隊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因此,蘇聯方面最終選擇了讓步,沒有在北海道等地駐軍。
二、英國曾經派遣了幾萬軍隊,但逐步進行了戰略收縮
按照現在的觀點,英國由於經濟吃力沒有在日本駐軍,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在二戰結束以後,英國為了鞏固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曾經積極準備派遣軍隊。英國總計向日本的九州島等地派遣了3萬多軍隊,其中英軍和英屬印度軍隊都是9000多人,澳大利亞軍隊1萬多人,紐西蘭軍隊幾千人。這些國家都屬於英聯邦體系,因此可以合併。但是在二戰結束以後,英國的國力已經大大削弱。印度曾經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國沿大西洋沿岸的殖民地,都是圍繞遠航印度建設。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後獨立。隨後,脫離了英國的統治以後,印度迅速從九州島地區撤回了軍隊。同樣在1947年,紐西蘭成為了主權國家。1948年,紐西蘭從日本撤回了軍隊。由於英國本土軍隊大規模裁撤,造成了國內兵力的空虛。
英國逐步從日本撤回了大部分軍隊,到了40年代末期,駐紮在日本九州島地區的英聯邦軍隊中,僅僅包括1萬多澳大利亞軍隊和少量的英國軍隊。在日本駐紮軍隊中,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實際利益。1950年,澳大利亞從日本撤軍。此時,只剩下了2000多英國軍隊。其實,由於美國軍隊在日本佔據主導地位,英國在日本駐軍以後,並沒有得到絕對的話語權。對於英國自身來說,實際作用並不大。隨著首相艾德禮上台,英國進入了戰略收縮階段,英國高層已經出現了從日本撤軍的呼聲。1951年,世界上48個戰勝國與日本簽署了《舊金山和約》。隨著和約的生效,英國在1952年撤離了僅剩的一部分軍隊。隨著英國軍隊的撤離,駐日佔領軍形成了以美國一家獨大的狀態。


※白寶山搶劫了140多萬現金,血案累累,為何沒有瘋狂花錢?
※警察前來抓捕的時候,白寶山擁有手槍,為何沒有進行抵抗?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