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群人很悲催,只有江浙地區才有,不準讀書,還不準通婚

中國有群人很悲催,只有江浙地區才有,不準讀書,還不準通婚

進入明清時代,中國已經與此前的大元王朝截然不同,突出表現就是不再將人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男人等四個等級。然而,這個時期,還是存在著階級的不同。比如,在同一時期的李氏朝鮮,他們將在本國婦女有淫行的,而且剩下私生子的人稱之為「棒子」。這個「棒子」不得了,就註定是地位低下的人,在朝鮮只能充當雜役,做粗活。

然而,在這個時期,在中國的江浙地區,也悄然出現了一類人,這類人官府要求一不準讀書,二還不準與其他人群通婚,世世代代只能做低賤的活。比如,收廢品、抬棺材、理髮、唱戲、收雞鴨毛等等。

要問這類人是什麼人?其實就是墮民。

何謂墮民?

原來跟蒙元王朝有關。話說,大元王朝時期,全國各地都是有蒙古人駐軍鎮守。隨著朱元璋的崛起,一部分蒙古士兵回到了漠北大漠,然而,還有一部分人被大明軍隊俘獲,成了俘虜。為了區分,就將他們稱之為「墮民」。

寧波人王靜在他的著作《中國的吉普賽人——慈城墮民田野調查》寫到:「慈城墮民形成時間應在明初之際,人員構成主要是元末駐守在寧波、紹興一帶元軍官兵戰俘。」

意思是說,寧波慈城鎮的墮民,形成在大明王朝初期,他們的人員主要是元朝駐守在寧波、紹興一帶的元軍官兵。

在這個時代,一般俘虜是要被殺頭的,但是在江浙地區,採取了寬大處理,留下了一條性命。

性命雖然留下了,但是明朝卻規定這類人,低人一等,無法跟平民一樣。突出表現就在三個方面,一個就是不準與平民通婚;一個就是得與平民雜居在一起,也不得遷出墮民聚居區;還有一個就是不得接受教育,接受不了教育,自然就不能參加科舉應試,不能參加科舉,基本就不能為官從政。最為關鍵的就是這些墮民的「賤民」身份,還要世代相傳,不得改變。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墮民怎麼生活呢?

為了生活,這些墮民不得從事與平民一樣的工作,只能做一些當時被認為最低賤的職業,比如,收廢品、抬棺材、理髮、唱戲、收雞鴨毛等等。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六小齡童——章金萊的父親章宗義,就是典型的墮民。章宗義曾在他的著作《取經路上五十年》中寫到:「1924年,我出生在紹興學士街一戶商人家裡。祖上是元末蒙古族的後裔。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把駐在南方的元朝蒙古軍隊集中在一起居住,世世代代只當吹唱道士、吹鼓手、喜娘或儐相……」這裡的學士街就是墮民在紹興的久居之地。

為此,六小齡童在其著作《六小齡童·猴緣》中也曾寫到:「我家其實是元末蒙古族的後裔。我的祖先隨著蒙古騎兵的鐵蹄踢踏,從大漠黃沙的塞北,來到了山清水秀的越國江南。朱元璋滅了元朝建立明朝之後,就把所有留在南方的蒙古人貶為「墮民」,集中居住,不準參加科舉,不準進入上流社會,不準與一般平民通婚往來,不得隨意遷徙。他們只能做吹拉彈唱的道士、收舊貨的小販、打錫箔的手工藝人……在紹興,他們只能居住在唐王街、學士街、永福街三條街里。」

那麼墮民緣何只有江浙才有呢?其實,並不是中國其他地區沒有墮民,而是大部分被殺了,被勞改,極少數送往邊遠地區的衛所。

參考文獻:

【《六小齡童·猴緣》、《取經路上五十年》、《中國的吉普賽人——慈城墮民田野調查》、《敝帚軒剩語.丐戶》、《越言釋·惰貧》、《清稗類鈔·奴婢類·喜婆》、《皇朝通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國有個地方,與中國人有關,外國想開發,華人:不行,我們買了
日本說:我們是單一民族,這比中國強,專家說:你們有白種人血統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