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有一種傷害叫"給你帶了旅遊紀念品"

有一種傷害叫"給你帶了旅遊紀念品"

有一種傷害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外旅遊,除了交通安全、強迫購物、景區擁擠,還特別容易受到來自旅遊紀念品的傷害。

在蘇州買了一頂草帽,到武漢發現同款,於是和店家說是這裡買的帽子,想換一個顏色,店家二話不說就給換了。到了廈門,如法炮製,又換了一頂顏色不同的帽子。

同樣一塊真絲繡花手帕,真不真絲不知道,只知道在蘇州叫「蘇綉」,在四川叫「蜀綉」,在江西成了「贛綉」,而且一看就是電腦繡的。

到處都是雷同的香包、掛鏈、手鐲……能在鑰匙扣上簡單粗暴地印上景區的圖案都已經算是走心了好嗎。

每個旅遊城市都有一條專門用來騙外地人的街。以老街的名義,打著文藝的旗號,千篇一律地賣著從同樣的地方批發來的工藝品。

這個神奇的地方叫義烏。諸多小商品在這裡生產、加工、出貨,商販採購後運送全國各大旅遊景點售賣。這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所以全國各處的旅遊紀念品基本都一個樣。

樣式雷同還不算,質量也是驚人的粗糙。更別提黑心商家賣的假冒偽劣。

鳳凰的銀鐲褪色變黃銅,秦皇島的塑料珍珠掉了皮,10塊錢在香格里拉買了一雙氂牛骨筷子,打開後被劣質塑料味嗆出三里地。在重慶「茶山竹海」穿著竹子人字拖,格嘰格嘰走了倆小時,人字還在,拖沒了。

從西安扛了一整個鞋盒大的泥巴燒的兵馬俑,13個小時火車搬回北京,擺在書柜上瞬間空氣凝重,而且在半年內一個接一個地碎掉了?

而且不論多麼謹慎,人生總會遇到幾個賣玉的影帝。

老劇情:老闆恰好跟旅遊團是老鄉,恰好今天有喜,不是老婆生了雙胞胎就是八十歲老母慶生,全場翡翠一折起,在坐的各位有福了是不是?

新劇本:老闆一出場就掏心窩:我們有原則,不掙老鄉的錢。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塊標價2000元的玉,貨號00584,真實價格是貨號,584元。

大家恍然大悟,也動了心,這麼仗義的老闆,還不趁機買些首飾回去哄哄老婆?於是紛紛掏錢。老闆推來推去,最後豪爽一揮手:好吧,你們非要買,我今天豁出去了,再給大家打個88折!

有一種傷害叫

2017年三月,雲南出台「史上最嚴」旅遊整治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嚴厲打擊購物商店虛假宣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不正當商業行為。

旅遊回家,你會盯著大理古城那條民族風大花或碎花長裙發獃,甩給跳廣場舞的老媽都被嫌棄。

也會捧著三亞的椰子殼或貝殼的工藝品直發愁,擺出來覺得丑,收起來太佔地,為啥不用它裝一下當初掏錢時候自己腦殼裡進的水?

國內受傷害,國外找安慰?千萬別期待在國外就一定能買到做工精良、別具一格的紀念品。不負責任的人哪兒都有,偷懶這件事也一樣。

況且眾多國外旅遊紀念品都有一顆火紅的中國心。德國新天鵝堡買到廣州紡織的花布,阿姆斯特丹大街隨處可見國內製造的木鞋,好奇地拿起一個丹麥陶瓷碗,碗底赫然寫著熟悉的「Made in China」。

這些瞬間讓你在陌生的街頭熱淚盈眶,沒走遠,咱又回家啦!

中國製造沒毛病,但我為啥要千里迢迢跑去外國,吭哧吭哧背回一堆毫無特色的東西?

聰明人胸有成竹:我在國外什麼紀念品都不買,只是每到一座城市就挑一枚冰箱貼,夠有意義吧?

直到他看了這個想打人:

有一種傷害叫

五大洲六大洋,某寶分分鐘保證你一次性集滿全世界各大著名景點,不用跑世界,只需跑去樓下拿個快遞。還包郵哦親。

從此知趣又學乖,旅遊前先去網上買一大包給同事朋友分發的特產零食小禮物。人還沒出發,特產都已經送到了。

什麼樣的紀念品會讓你想買?

除去質量太差、價格虛高、坑蒙拐騙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大多數紀念品毫無亮點,很難戳心。說到底,旅遊紀念品的品質根本沒有跟上旅遊業蓬勃發展。

名人故居里那些浩然正氣的紀念品,講真,你會買嗎?

旅遊紀念品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設計。做不出創意的紀念品,並非當地文化不夠多,而是人對文化的挖掘不夠深。

美國管理學大師托馬斯·彼得斯曾說過:「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中外不少博物館在開發IP這方面先行一步。好的商家會引導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優秀的文創產品也會吸引觀眾更關注藏品本身。

腦洞越大越有趣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把名畫里的首飾「拿」到現實中做成真實的飾品,讓女性戴上名畫中的項鏈。

「你的色號是?」 「紫禁城宮牆紅!」

建議故宮也不妨進軍彩妝界,讓國際大牌看看真正的中國風是什麼,別瞎整狗年粉餅了。

蘇州博物館把「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做成了抹茶曲奇;四川三星堆推出了古蜀面具餅乾;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系列餅乾更是不重樣:西漢皇后之璽玉印、漢代長樂未央瓦當、唐代開元通寶貨幣、盛唐時期的著名銀器舞馬銜杯銀壺。

梵高博物館出品的薯片,靈感來自於梵高的畫作《吃土豆的人》。

把枯燥的文物做成好吃的,遠比冷冰冰地擺在桌上的復刻品更討喜。

用起來才有生命力

五脊六獸和刻度尺的結合自然又妥帖、這才紀念品的正確打開方式。

擺件註定只能供人觀賞,唯有把傳統文化移植到生活中,才能有最長久的生命力。

比薩三腳架包、故宮傘、紅酒塞,這些傢伙是夠實用,美觀嘛……見仁見智。

再說說非物質遺產工藝品,估計沒幾個人會感興趣,這聽起來龐大又嚴肅的話題,從來和我們的生活沒多大關係。

比如雲南織染工藝草木染,如今依然使用純天然或用植物來染出來的布料,完整地保留草木染的技術,但並不一定採用古老的紋樣,而是聘請年輕的設計師來進行創新。

「能把它做成什麼樣,是我們每一代人的能耐。」美觀、實用、有文化有價值的東西終究會討人喜歡。

一件元素開發到底

圍繞一件「明星藏品」進行系列開發也是好主意。單說大英博物館用「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相關的文創產品就包括拼圖、筆記本、筆、錢包、卡套、電腦包、滑鼠墊、U盤、T恤、領帶、傘、行李箱等等。

基本上平時你會用到的,都可以在這塊石碑上尋蹤覓影。

如只擷取元素,不妨看看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的 「陶俑襪」。

他們起初也是走展品複製的老路,在考慮推出「更易被接受的商品」時,博物館注意到了這兩尊表情單純的陶俑。

為避免同事朋友又給你帶了鮮艷而劣質的伴手禮,你可悄悄暗示一句:只帶好吃的,就行啦!

不用謝。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