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會說話的孩子和會考高分的孩子,你選哪一個?

會說話的孩子和會考高分的孩子,你選哪一個?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從上小學開始跟蹤觀察小孩,發現從小溝通能力強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高出50%。

從總統到喬布斯,從那些超人氣的TED視頻達人,到各級中小學的學生會主席,出現在聚光燈下的人物……

都是那些演講和口才,溝通表達能力都很厲害的人。

只要我們身處社會,無論是學習、生活、工作還是社交,都離不開「說話」二字。

說話不僅對孩子性格養成至關重要,更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與成就。

說話,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核心競爭力。

01

為什麼說語言表達能力

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能力呢?

大家好,我是王小騫,我是一名主持人,央視從業22年,我也是一位五歲孩子的媽媽,我的女兒早早五歲。

為什麼會想到開這一堂課呢?

因為我跟所有的媽媽一樣,有的時候,恨不得替孩子開口。

在女兒早早上幼兒園時,幼兒園組織學期末親子party,要求小朋友和家長一起表演小節目。在表演前一天,我跟早早在家排練唱了一晚上的《童年》,排練時進行地愉快而順利,早早也唱得很開心。

然而,在party演出時,早早兩度上台,又兩度下台,愣是沒有表演成,還在舞台上大哭起來。

我當時都呆住了,又著急又心疼,明明排練的很順利啊,不應該感到害怕啊。

這種感覺讓我回想到了,在我20多年的央視主持的生涯中,我參加主持過無數的少兒表演類節目,看到過很多很多小朋友一上台小臉憋得通紅的,也有在台上大哭,也有台下準備了很多天,上了台就忘詞的...

沒有想到,我的女兒也會有這樣的一天...

當時看到這些小朋友,就讓我有一個大大的遺憾,

替他們著急,甚至想替他們張嘴。

現在看到我的女兒,我也是同樣的感受,既著急又心疼。

無論在社會處於什麼角色,你都要在人前說話

無論你的分數考多高,工作職位有多好,

你都要口語表達,去獲得自信,獲得更多的機會。

口語是一個人自信的來源。

如果孩子在人前說話就哆嗦,只敢看著地面或者鞋尖?

做父母的在一邊是不是特別無力?

孩子能說會道不是天生的,也不會遺傳,需要有意識的訓練和良好的語言環境。

這也是激發了我想要幫助孩子開口,將我的主持經驗知識傳達給孩子們,讓孩子在脫離我們的保護下,也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能夠表達自己的人。蜻蜓FM有聲讀物www.qingting.fm在線收聽。

有了這麼一個小想法之後,在生活中,我會有意識地去給我的女兒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通過遊戲,講故事,互動等方式,記錄孩子的童言童語,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1. 在生活中用語言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早早交了個好朋友叫寶寶。寶寶姐姐說曼陀羅花有毒,種子毒性最大,早早記住了。回來後,對有毒植物格外感興趣,問我還有什麼植物有毒?我說夾竹桃等等。晚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聊天,我說:「夾竹桃為啥叫夾竹桃?為啥不叫夾木桃、夾石桃?」

早早爆發出早式嘎嘎笑,然後平靜認真地說:「媽媽,夾竹,可能是個地方。」聽完,我的腦子裡閃過一道亮光!在一個叫「夾竹」的地方發現了這種植物,由此命名,這個推測是成立的!

雖然這不是真正原因,但依然佩服孩子的推理能力!

四歲的年紀,有如此發散性思維,通過好奇心引領的下沉一層的合乎邏輯的推測。對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長,不干擾不打斷,真真地看見,並送上不吝的讚美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2.關於電子產品,與其粗暴限制不如好好利用,幫孩子形成自律。

我的女兒,早早會用她的奶味童聲對著我說:「歷史深處,總有一抹亮色。」「如果我們能獲得長壽,等我們年老的時候,我願和你卜鄰而居,共度衰倦之暮年,此生之願足矣!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一字不差。兩段文字分別來自爸爸的手機視頻和我的手機視頻,一段是爸爸配音的紀錄片,一段是我和爸爸的演出,合誦的是朱生豪情信。

由此,推導如下:1.不必將手機等等電子產品視為孩子的敵人,與其粗暴限制不如幫助他們形成自律,到了約定時間就關,完全做得到。2.確保孩子在電子產品中看到的不是垃圾。

在我們的育兒過程中,經常通過對話、講故事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在我跟女兒早早溝通的過程中,也學到了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我也學到了如何和用小朋友理解的方式,「淺」入「深」出講出內容。

王小騫女兒早早的童言童語來自蜻蜓FM00:0004:35

Lisa是一位80後媽媽,是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高管,管理著三四百人的小團隊。

她通過朋友介紹找到我說,又很著急又很委屈:「王老師,我的孩子在學校里不愛說話,就連上台發言都不敢。

有一次參加家長公開課上,看到班級里所有的小朋友都大膽舉手,積極發言,只有看到我兒子小小的縮在角落,連頭都不敢抬一下,生怕老師提問他問題。「

他真的很聰明啊,怎麼在班級里就蔫了呢??

聽到這裡,唉呀,我太能感受了。

當孩子還不能自信表達,做父母的更不能表現的著急,

做父母的,沒有隻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能意識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這是一件好事兒,都是明智的家長。

我們做的第一步應該是保護他們的自信心。

我邀請孩子的媽媽來參加我們的口語課,第一節課,孩子還很緊張,怯生生的喊我「王老師好」,連簡單的自我介紹都沒有。

我邀請孩子和孩子的媽媽一起選擇了一本故事書,分別扮演書籍里的角色,玩中學習,效果翻倍!

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來讓小朋友理解口語表達的精髓,讓孩子的領會到口語表達的樂趣。

一節課後,這位小朋友就有了一個明顯的改變,願意跟我主動說話了。

課程結束後,我給孩子布置了一些預習作業,讓孩子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在經過兩個月訓練以後,這位媽媽給我發來小朋友的照片說,小朋友參加了演講比賽,還獲得了一等獎,在課堂上分享故事,朗讀作文。

還當上了學校里的小小講解員,在校園內迎新生,大大方方的新同學和家長面前介紹校園。再也不是那個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一說話就臉紅的小男生了。

會說話的孩子和會考高分的孩子,你選哪一個?

網路異常

取消

重新上傳

在與小朋友溝通中,鼓勵小朋友大膽去說,一步一步的激發孩子的興趣。

會說話的孩子和會考高分的孩子,你選哪一個?

從激發興趣到夯實基礎,掌握方法到登台演繹。

會說話的孩子和會考高分的孩子,你選哪一個?

在課程設計中,分為五個步驟:

朗讀篇:激發表達興趣,掌握聲音的情感密碼。

正音篇:扔掉塑料普通話,口語表達的基礎。

氣息篇:讓呼吸上下貫通,聲音好聽的關鍵。

詩詞篇:聽故事學國學,表達出經典的深意。

劇場篇:演繹好小故事。

採用五個方面分步驟拆解訓練方式,循序漸進,簡單而可複製的訓練模式,玩中訓練,打造語言環境,讓孩子開口說話。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越往後跑,對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就顯得格外重要。

綜合能力有哪些呢?其中有一條,那就是在人前表達自己的能力。

不愛說話的孩子總是會被別人覺得性格孤僻,不夠活潑。

不愛說活,連很多機會都與他們擦肩而過。

不會說話,越沒有機會「說話」,明明有很多才能,卻沒有機會被發現。

他們常常被別人誤以為是沒教養、不懂事,甚至被認為內向、膽小、沒用的標籤。不受外人的喜愛,就連父母,也偶爾覺得面上無光。會說話的孩子和會考高分的孩子,你選哪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