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建築化身為權力

當建築化身為權力

公共建築首先是權力的表徵,然後才是美的範疇,它是掌權者的工具,威武的建築可以達到使人崇敬和臣服的效果。

人類自遠古時代起就開始建造巢穴以躲避野獸的襲擊。從那時起,建築就成了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築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現實功能需要了,除了遮風擋雨、提供庇護所之外,人類還賦予了建築很多精神層面的意義,建築創造出的特定空間和結構會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引起心靈的共鳴,由此建築也被稱為「凝固的音樂」。

不僅如此,古今中外所有的文明中,建築無一不被視為表現人類力量的永久紀念物。從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臘的神廟,從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到秦始皇的陵寢,這些著名的建築物不僅蘊含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也表現了人類渴望確立自己的存在、彰顯權力的願望。

法西斯總理府讓小國臣服

1938年初希特勒命令首席建築師施佩爾對總理府進行改造,必須讓它符合帝國的身份,尤其在弱小國家的領導人面前,更要顯示出帝國的威嚴。希特勒終生痴迷於建築,在他看來,宏偉的建築是消除德意志民族自卑感的一劑良藥。任何人都不能只靠空話帶領一個民族走出自卑,他必須建造一些能讓民眾感到自豪的東西,這並不是在炫耀,而是給國家以自信,是為了鞏固國家的政權,威懾敵人。

新總理府的恢弘壯麗很快就發揮了作用。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查在絕望中來到柏林,其時,法西斯德國正在圖謀完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哈查此行正是試圖為挽救國家而做最後的努力。但他剛一來到新總理府的廣場,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懾住了。新總理府入口兩側分別豎立著一個超過4米高的青銅雕像。這是兩個赤裸強壯的日耳曼人,左邊手執出鞘長劍的銅像代表希特勒的軍隊,右邊手握火把的銅像象徵納粹黨,頭頂是一隻展翅的帝國雄鷹抓著納粹的十字標記。台階旁的黨衛隊隊員頭戴鋼盔,肩跨刺刀步槍。哈查在他們的注視下,顫巍巍地往上走,幾乎不能呼吸。穿過門廊,哈查進入一個沒有窗戶的大廳,牆上是異教徒的圖案,腳下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大廳沒有任何傢具陳設,甚至連一塊地毯也沒有,強硬的線條透露出無比的威嚴。大廳盡頭的青銅門閃閃發光,脅迫著來訪者不由自主地前行,就像是經過一個風洞時被吸了進去。走到這裡,哈查發現他的心臟已經不可抑制地加速跳動了。

這種設計已經遠遠超出了建築本身,而成為了納粹國家的縮影,是為了讓每位來訪者產生一種壓迫感,使他們走過這段路後,無不陷入對德國威權的敬畏之中。哈查經過漫長的旅程終於來到了希特勒的書房。370平方米的巨大空間使這裡根本不像是一個房間,從門口到希特勒的辦公桌還要走一分鐘,這讓哈查早已飽受折磨的神經幾近崩潰。

這正是希特勒的目的,在談判中,伴隨著兩次暈厥和強心針的刺激,哈查終於土崩瓦解,在《捷克斯洛伐克投降條約》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希特勒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這個國家,這其中宏偉的新總理府功不可沒。如果說建築曾被用作戰爭的武器,這無疑是最好的寫照了。

建築彰顯權力

藉助威嚴的新總理府,希特勒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難怪有那麼多政治家都熱衷於通過建築顯示自己的權力。

薩達姆?海珊就是一位熱衷於建築的獨裁者,他很清楚如何運用建築頌揚他和他的王國,恐嚇對手。儘管伊拉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狼狽不堪,軍隊被驅逐出科威特,但薩達姆為了維護自己在國內的權威,卻開始修建「戰爭之母」清真寺,以此宣揚伊拉克在戰爭中取得的勝利。薩達姆試圖建造一個實實在在的建築,抹去自己被打敗的形象。這不是薩拉姆第一次利用建築來提振形象。在伊拉克南方港口巴士拉,沿著海岸線有數排3米高的銅像直指海灣對面的宿敵伊朗,它們是為了紀念上世紀80年代與伊朗的邊界戰爭而建的。

而在薩達姆統治時期,與他有關的建築和雕像遍布伊拉克境內,在巴格達,以薩達姆本人的雙手為模型建造的巨大青銅手雕塑握著十字巨劍矗立在公路上。這樣的建築薩達姆永遠也不會嫌多,因為他就是要通過這些建築讓國內外的敵人明白:伊拉克是薩達姆的天下。

不僅是獨裁者,通過民主選舉的領導人同樣對建築情有獨鍾。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競選成功後,他希望工黨能擺脫舊有的形象,向世界展現一個現代化的英國。於是布萊爾急切地採納了千年穹頂計劃,為迎接新世紀興建一座標誌性建築,因為一個走向現代的新政府要想慶祝它所取得的成就,這是最為顯眼的方式。布萊爾相信,千年穹頂建成後,它將成為全世界羨慕的對象,英國可以憑此建築引領世界走向充滿創造的未來。同時布萊爾還希望穹頂成為頌揚新工黨的標誌,成為新工黨的宣傳工具,讓選民透過這個建築擁護新工黨。

體現宗教的神聖

宗教也同樣通過建築表達它們的情感。宗教建築是人們感受諸神威嚴的場所,必須體現諸神的權柄與榮耀。因此宗教建築總有一種強大的精神感召力,讓人感受到其間的神聖與莊嚴。

埃及神廟是世界最早的宗教建築之一,在結構上通常有高大的牌樓門,形體對稱,整個內部空間由大殿和長廊構成,而有著眾多高大林立的柱子的柱廳是埃及神廟的最大特色,宏偉的大廳被眾多巨大的石柱分割成一塊塊狹小的空間,使進入者產生自我渺小、對神敬畏的心理。

希臘神廟是歐洲宗教建築的起源,神廟被認為是神靈在當地的居所。它以內部的正殿為主體,殿內立有神靈的雕像。清晨,當廟門開啟時,沐浴在金光燦爛陽光中的神象,經常使膜拜者為之神往。

在西方中世紀的基督教社會,哥特式建築的教堂風靡一時,哥特式風格的建築,是為基督教量身打造的天國。

哥特式教堂建築風格誕生於公元12世紀的法國巴黎,在13世紀中葉達到成熟,並推向西、中歐各地。哥特式教堂外部有許多造型挺秀、高聳入雲的尖塔,這些向無窮高處上升的尖頂,它引導人們的心靈儘可能地擺脫一切現實的羈絆,向著精神的天國而去;而同時眾多的尖頂又象是塵世中向蒼穹伸出的雙手,它在向「上帝」呼籲拯救,呼籲聖靈重歸人間,使人類得到精神上的復活。

教堂的牆體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往往能給人造成一種向上升華飛騰、觸及天國神秘的幻覺。基督教認為光是神不斷放射出來的,而自然界的美是反射了神的光明,而藝術家是通過其心靈而創造出藝術,而心靈是由聖靈感動,因為心靈與聖靈最接近。同時,對於欣賞者與感受者來說,由於看到藝術而感動,這樣也就是接近了聖靈。

這些教堂內部空間的精心安排與裝飾,就是要創造一個神聖空間,作為通往天國的「中介」,當信徒踏入教堂,就能在心靈上感受到上帝及天國的存在,從而與外面的現實世界分離開來。

哥特式教堂建築代表著中世紀鼎盛時期教會權力的至高無上,反映出基督教影響曾經達到的登峰造極的地步。

宏偉的公共建築

建築物不僅能展現個人的豐功偉績,它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不論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國家,它們的公共建築都顯得氣象宏大,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國家的繁榮和蒸蒸日上,鼓舞人民對國家的信心。

而最能彰顯氣勢的莫過於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了。美國在其狂飆突進的20世紀初,就擁有10座超過200米的高樓,無論在高度還是數量上都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隨後,381米高的帝國大廈於1931年建成,並保持世界最高建築物的記錄長達41年。到了20世紀70年代,世貿大廈、西爾斯大廈先後佔據了世界第一高樓的美名,但再也沒有哪個建築物能長時間地保持記錄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挑戰者,正躍躍欲試地加入到這場高度競賽中,以彰顯自己國度的繁榮富裕。

競賽最激烈的地方出現在亞洲,許多發展中的城市開始以最快的速度修建高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1996年,吉隆坡的雙子塔建成,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第一次沒有出現在西方。人口僅有兩千多萬的馬來西亞憑藉這座88層樓的雙子塔建築一躍成為世界的焦點,吉隆坡也因為變得精神煥發,彷彿這座城市已經成為了國際大都市。

在這之後,上海421米的金茂大廈和492米的環球金融中心、台北509米的101大廈和釜山560米的千年塔國際商務中心相繼建成。2010年1月4日,828米的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竣工,成為當前世界第一高樓。遍地開花的摩天大樓令原本默默無聞的亞洲城市為世界矚目,甚至放射出過分刺目的光芒。

正如尼采所說:「建築是權力的雄辯術。在建築中,人的自豪感、人對萬有引力的勝利和追求權力的意志都呈現出看得見的形狀。」建築折射了建造者的雄心抱負和對權力的渴望。但尤為諷刺的是,很多統治者為了炫耀自己的權力而修建奢華的首都,但新都建成後不久,許多帝國便土崩瓦解了。時過境遷,當初的統治者早已灰飛煙滅,只剩下這些建築物依舊威嚴地矗立在那裡,述說著統治者當初的榮耀和權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崇拜紅色?
跳舞讓你越跳越聰明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