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讓人敬佩的四個「女帝」,於中國有大功,可惜鮮有人知!

最讓人敬佩的四個「女帝」,於中國有大功,可惜鮮有人知!

談及古代的「女帝」級政治家,最廣為人知的是漢朝呂后、唐朝武后、清朝慈禧。其實,史書上的「女帝」,卻不盡這三個,還有很多「稱霸一時」的女帝,比如東漢鄧太后、北魏馮太后、宋朝劉太后、遼國蕭太后、清朝孝庄等等。

在古代社會,由於男權主義原因,女帝即便再優秀,也會被批為「牝雞司晨」,國之將亡的妖異徵兆。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來觀察,卻可以看到,其中有四個女帝最讓人敬佩,原因很簡單,她們於中國有大功。讓人遺憾的是,除了武則天的功績,其他三人功績鮮有人知。

本文所謂的「女帝」,並非一定像武則天稱帝,而是實現了「臨朝稱制」(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幾乎等同於皇帝發布命令,就差最後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身份了。


呂后

在後人眼裡,呂后的陰狠毒辣,彷彿就是她的一生,其實遠非如此。司馬遷的《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呂后的評價可能顛覆大家的認知:「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是何等的肯定?

呂后所為,粗略來看有四件:軍事上,即便面對匈奴對她的羞辱,也依然忍了下來,採取和親政策,沒有這一點,漢朝如何恢復經濟;經濟上,不僅繼續重視農業,而且還放寬了商業,劉邦曾下達抑商法令;政治上,無為而治和與民休息,其中與民休息就廢除、減輕了很多刑法;文化上,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讓先秦很多古籍能流傳至今)。

總而言之,呂后所作所為,給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任何輝煌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前人艱辛的努力,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漢武雄風,少不了呂后的奠基。


鄧綏

對於鄧綏(suí),估計十有八九未聞其名。公元106年,27歲的漢和帝突然駕崩,面對「主幼國危」的局面,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由於有專權之嫌,廢長立幼,加上臨朝稱制16年之久,所以歷史名聲也算惡名遠揚。

從歷史評價來看,有六個字讓人震撼,即「興滅國,繼絕世」,興旺一個快要滅亡的國家,這是何等的功績?慈禧稱李鴻章是「再造玄黃」,鄧太后不單是再造玄黃,還有興旺王朝的能力。鄧太后的功績,除了傳統重視農業、勤政愛民、親賢臣遠小人等之外,還有兩點極為關鍵:幫助東漢度過了「水旱十年」的天災,對外解決西羌之亂,解除東漢外部危機。

王夫之評價漢朝是「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其實東漢末年,之所以還能軍力強悍,就和鄧太后的努力密不可分。


武后

武后即為武則天,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關於她的功績,自不必多說,是一個於中國有大功的女帝。

學者胡戟評價認為,「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後面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其實,隋煬帝和武則天的政治改革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科舉制」。隋煬帝開啟科舉制,武則天進行了最重要的一次完善。官員選拔規則的改變,觸犯了掌握話語權之人的利益,所以自然要被口誅筆伐,還比如反腐皇帝朱元璋等。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武則天承上啟下,留下「貞觀遺風」的同時,也奠基了「開元盛世」。尤其是武則天對科舉制的改革,讓寒門子弟真正能走上政治舞台,有了一個正規且持續的途徑,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劉娥

劉娥是宋真宗(簽訂澶(chán)淵之盟)的皇后,《三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的「毒皇后」,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總之,在野史小說中,劉娥是一個狹隘妒忌、殘害忠良、謀奪江山的一代奸妃。其實,正史上對劉娥的評價卻非常高。

民國史學家蔡東藩評價劉娥,「有呂武(呂后、武后)之才,無呂武之惡」,這一句話評價了三個人,說明呂后、武后、劉娥這三人都有才,其中劉娥更勝一籌,還沒有做過什麼壞事。除了傳統的治理國家之外,劉娥還有三件事值得稱道,即結束黨爭(讓朝廷穩定)、發行交子(紙幣,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商業改革(促進了大宋商業的真正繁榮)。

從一個賣藝的孤女,到帝國的皇后,劉娥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更為重要的是,劉娥本有機會效仿武則天,最後卻聲明「不作此負祖宗事」。

程朱理學興起之後,對女性愈加偏見,儘管上述四位「女帝」功績耀眼,但卻依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以至於今人對她們功績鮮有人知,她們惡名卻是遠揚。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至於最完美的一個「女帝」劉娥,更是被《三俠五義》顛倒黑白。

歷史是勝利者的宣言,但歷史更是男人的歷史。戰爭讓女人走開,政治也讓女人走開,如果女性一定要上去,幾乎只能留下臭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商朝疆域之謎,或被考古發現揭開,學者感慨:紂王堪稱千古一帝!
西方學者:中國象棋源於印度!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