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遍地都是健身房,生意真的這麼好做嗎?

遍地都是健身房,生意真的這麼好做嗎?

小心!盯著你錢包的健身生意花樣更多了。

轉載聲明:本文授權轉載自「DT財經」,搜索「DTcaijing」即可關注丨作者:黃元愷

手中的補劑杯搖晃出調酒師的腔調,足上的耐克鞋摩擦出魔鬼的步伐,DT君一路小跑,最後還是未能逃脫與大肌霸們在高峰時段「競爭」寶貴鍛煉器材的命運。在幾位壯漢的虎視眈眈下,DT君沉默的做功,心裡卻開始了思考,眼看健身年卡就要到期了,接下來要去附近幾年內長出十幾家的健身工作室?還是隔壁24x7營業的智能健身房?

將手裡的蛋白粉沖劑一口飲盡,DT君轉身快步往公司行去,心中已經有了新的選題——這麼多的健身生意,本質上到底有什麼不同?TA們真的能把人從傳統健身房手中搶走嗎?


轉角就能遇到健身教練,大城市健身房數量遠超酒吧和KTV

健身房從上世紀末進入國內市場至今不過二十年,其間經歷了北京奧運的催化,全球化健康生活理念的滲透,以及互聯網資本的洗禮,現今已經十分火熱。

就以DT君所在的上海為例,全市健身房達到近5000家,覆蓋水平遠遠超過了酒吧和KTV。基本做到了辦公區和居住區兼顧,商業休閑和文體中心一網打盡,達到了轉角就能遇到健身教練的規模。

根據IHRSA的數據,中國大陸目前擁有健身房大約4.6萬家,已經趕上並超過了美國。從城市的分布看,健身房數量基本與城市規模和發達程度一致,北京與上海遙遙領先。

非一線城市的健身房/工作室同樣開的如火如荼。除了那些熟悉的省會城市,健身在東莞、無錫這類城市也存在感滿滿。如果粗暴地按照常住人口與健身房數量的平均比例來算,重慶與天津看起來仍舊大有可為。


健身新生意越來越多,智能健身房想把健身門檻拉到更低

健身風潮在各大城市盛行,除了因為拉你辦卡的健身房,也離不開健身工作室的巨大貢獻。

大約六年前,意圖更能取悅健身者們的健身工作室開始流行。與傳統健身房相比,工作室在賣相上並沒有優勢——大約是兩百平米裝修一般的空間,散布著數量有限的器材,除了六七位教練,整個場館別無長物。

不過,健身工作室卻是沒有「辦卡」困擾的。常在健身房附近遊走的人,被強行搭訕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搭訕的目的通常就是推銷健身卡和私教。對於傳統的健身房來說,預售訓練權益和課程幾乎是唯一的商業模式。為了安利順利,這樣的健身房通常要準備寬敞的場地、高檔的器材,教練的顏值和口才更勝專業度和教學能力,銷售的目標必須是超售兩三倍於健身房容量的健身卡……

兩相比較,健身工作室麻雀雖小,對於一些健身愛好者來說體驗卻更勝——不接受辦卡自助鍛煉,只有私教,銷售氛圍一掃而空;砍去大部分器材,精簡場地,先期投入省去大半;付費模式既可包月後無限課時,亦可按課時收費,鍛煉門檻明顯降低……

從初出茅廬到虎坐中堂,彈指區區五年,健身工作室已經頗具規模,而且似乎比傳統健身房更讓人滿意,以北京和上海為例,健身工作室的會員續卡率差不多是傳統健身房的3倍。

在健身房和工作室的拉鋸之下,我們似乎可以遠眺這個行業的終局——參考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國內健身文化也將會愈發濃厚,市場滲透不斷加深。未來的工作室將會往市場的兩極靠攏,或者依靠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小白用戶」,或者用賽級的專業素養助力「硬核玩家」;而健身俱樂部則會為擁有獨立訓練能力的中級訓練者提供一片天地。

一切本該如此,假如沒有互聯網的話。

2015年,「互聯網 」創業者們發出「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豪言,開始「降維打擊」,以超級猩猩、樂刻,光豬圈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健身房,開始尋求重塑國內健身行業的版圖。

互聯網化的經營思維,To VC的架構模式,頻繁的對接資本市場,都給予了互聯網健身房遠超同儕的發展速度。在下方DT君整理的近兩年健身行業融資事件表中,智能健身房的比例超過了傳統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的總和。

撇開所有的表面因素,TA們區別於傳統健身房的點主要在於:第一是碎片化付費,第二是坪效比最大化。

通過互聯網化的經營思維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統,互聯網健身房可以做到24小時營業,只需一位教練和一位清潔工就能維持經營——所有的門禁、儲物櫃、健身器材還有體脂稱等設備全部都可以做到無人化。在此基礎上,通過月卡乃至次卡的碎片化付費模式將健身門檻拉到最低,廣泛觸及所有的健身潛在用戶,使得器材的使用率達到最高。

舉個栗子,出差在外的旅人不方便與隔壁一兆韋德發生一次性的交集,但是他完全可以通過購買次卡去樓下的樂刻健身房鍛煉。

坪效比方面,智能健身房在場地布局極其緊湊之外,往往還主打團操課和一對多私教,此外,部分更先鋒的玩家甚至提供操房和場地的共享出租。

縱覽三方,傳統健身房環境最優,私教工作室體驗最佳,互聯網健身性價比最高、時間彈性最大。不過,設備的智能化與無人化並不是新入局者的根本性優勢——只要氪金,傳統健身房和工作室在這方面都能變強。

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總能引人喋喋不休,但商場之中,掌握真理的永遠只有市場。

聊再多,還得看健身愛好者買不買單。


現在為健身房付費的人,真的會為新健身生意買單嗎

說起健身者,通常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就是被鐵灰色力量器械填充的自由訓練區里,一位位膀大腰圓的大漢們悶頭苦練。然而數據告訴我們,這些人不僅不是健身會員中的主力,同時對健身房來說也並沒有多少經濟價值。

從上述圖表不難發現,不論是健身房還是工作室,女性在數量上都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在支付意願方面更是碾壓了男性。

而且,健身房確實已經不再是增肌狂魔們的自留地了。如統計,「減肥瘦身」幾乎佔據了健身房的一半需求,而「緩解壓力」與「豐富生活」的比例也不可小覷;一方面,這或許映射了國內白領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也說明很多人去健身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總而言之,若是要為國內的健身會員做一個擬人化的群像,TA的性別是女非男,體型是胖非瘦,大概率愛打遊戲愛熬夜,愛吃甜食勝過沙拉。

回首過去五年,工作室爆炸式的增速正與上方的結論完美應和——純私教課的單一模式、偏減脂的課程設置、溫馨的社交氛圍,具備這些特徵的健身工作室,剛好契合最主流的需求。

而器械齊全的傳統健身房也有TA的市場,面向那些熟知健身十八班武藝,依靠自律便能一周四次孤獨往返的健身老手,健身房依舊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相比於兩位前輩,智能健身房並不是在健身層面提供更好的體驗。而是借著數據與技術的東風,用零售化的思路展開運營,試圖把健身這件事變得更加簡單、便捷、靈活,進一步降低鍛煉的門檻。現在的問題可能在於,健身是否也跟旅遊、出行甚至喝咖啡等生活習慣一樣,越簡單便利,就越容易教育和吸引用戶?

如今,在互聯網加持下彎道超車的中國健身行業,不再是循著美國市場亦步亦趨的小老弟,擺在智能健身房面前更是一條未知的新路,TA們真的會顛覆傳統、成為健身行業的Uber或Mobike嗎?我們依然等待市場給出答案。

創新,從不束手待命。2019科技創新者大會 開啟在即,微軟亞研副院長張益肇、網易有道CEO周楓、優必選科技首席產品官高橋智隆等科技創新者有備而來,分享前沿創新研究,講述科技賦能故事。5月31日北京麗都皇冠假日酒店,See you at TIC2019.

免費名額有限,速戳下方小程序領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宣布新Oculus 5月21日上市,售價399美元
三星發布四款A系列手機,A80首創後置攝像頭翻轉設計

TAG:pingwe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