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舍受的心就是解脫的心

舍受的心就是解脫的心

舍受的心對一切好惡境界都是心無所住、心無所著,對一切境界都是平等一如,既不欣喜也不厭惡,既不貪也不嗔。這樣的心就是解脫的心,寂凈的心,無為的心,第八識就是這樣,心無所住心無所著,不嗔不喜,平等一如,對一切境界都如如不動,完全舍受。如果意根是舍受的,就與如來藏一樣對一切法平等一如,對一切境界如如不動,不嗔不喜,沒有貪嗔痴,寂凈解脫,這樣的話,眾生就無須再修行求取解脫,因此說意根非僅是舍受,也有苦樂受。意根能受善惡熏習,造作善惡業,因此不是舍受,眾生有種種的貪嗔煩惱,說明意根不是舍受的。第八識從不對一切法起貪嗔,這才是舍受的心。

瑜伽師地論第六十三卷講到了意根三受具足:又諸轉識。或於一時。一切唯與樂受相應。俱有而轉。或於一時。亦有苦受。或於一時。亦有不苦不樂等受。相應俱轉。阿賴耶識相應受。於一切時唯是不苦不樂。這裡講到了八個識的受,只有阿賴耶識是舍受,其餘諸轉識都有三種受,諸轉識就是指七個流轉的識,這裡說七轉識有時與樂受相應,有時與苦受相應,有時與不苦不樂受相應。

越有修為,越沒有情緒,越與舍受相應。七覺分最後一個是舍覺分,心境非常平和,沒有起伏,遇到什麼境界都很平靜,心如止水。這裡有意識的舍受,也有意根的舍受,如果意根不是舍受的,意識就不能舍受。意根轉識成智以後,也不是一切時中都是舍受,也有情緒化的時候,只是比從前情緒化少了而且輕微。阿羅漢因為斷除了我執,去除了貪嗔痴煩惱,心裡平淡的時候非常多,但也不是一切時中都是舍受,也有苦樂受。意識在斷除煩惱,轉識成智之後,舍受越來越多,情緒化越來越少,苦樂受越來越少,無論怎樣苦,阿羅漢們一般都不感覺苦,無論怎樣樂,阿羅漢們都不覺得是樂,沒有貪愛故。

但是阿羅漢們的意根還是有苦樂受,否則他們不會躲避娑婆世界的苦,選擇無餘涅槃,選擇離苦得樂。如果阿羅漢的意根不覺得五陰世間苦,就不會灰身泯智,不顧一切的入涅槃,滅掉苦,圖個清涼快樂。小乘修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意識修完,熏染意根,與意根一起證得苦集滅道,因此意根與意識一樣,也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意根最後就知苦、斷集,希望通過修道滅除自己。從這裡看出,意根一定知苦,有苦受,才能堅決的斷集 。

有甚深禪定時,思惟觀行佛法,才能觀行到事實真相,就會有真實的智慧生起,才能真真正正的依法,而不是依靠某些權威名人。如果沒有禪定不能觀行思惟,往往都要依人,不可能依法。背誦他人的言論,都屬於依人,而依法就是依靠事實真相。事實真相需要在禪定中觀行思惟出來,絕不是背誦什麼名言名句,猶如復讀機一樣。如今網路上到處都是復讀機,每個人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多麼有學問,知道的多麼多,知識多麼豐富,簡直學富五車。即學富使一百車,與生死也不相干,不能解脫生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脫般若唯識 的精彩文章:

禪定的境界

TAG:解脫般若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