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醫療服務產業臨近爆發,艾米機器人結合細分場景助力智慧醫院效率升級

醫療服務產業臨近爆發,艾米機器人結合細分場景助力智慧醫院效率升級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5月7日報道(文/呂夢)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都處於高度短缺的狀態。一方面,醫療機構普遍存在重治療、輕護理的醫療服務觀念,使得護理崗位人員嚴重缺乏;與此同時,薪酬低、壓力大以及僵化的晉陞體制使得護士行業的短缺愈演愈烈。

事實上,護士群體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發揮中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承擔了大量醫生的輔助性工作,而且貫穿了患者在醫院就醫的全過程。

因此,護理人手的短缺也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護理質量,加重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壓力。

面對醫療服務領域的痛點,醫療服務機器人的出現帶來了想像空間。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2018年預測分析,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未來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能穩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79億美元。

成立於2015年的艾米機器人(AMY Robotics)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智能服務機器人於一體的創業公司。2016年,公司獲得浙江省科技創投的800萬天使輪融資,一年後獲得來自芳晟基金的1500萬元A輪投資。

艾米機器人系列產品

在艾米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李方友看來,機器人「護士」的優勢在於,能夠不分晝夜勝任那些對護士來說機械重複的勞動,從而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具體操作層面上,艾米機器人面向醫院提供整套醫療解決方案,包括導診機器人、醫護助理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物資運輸機器人四大類型。

其中,導診機器人主要通過語音識別、觸摸交互等方式,在醫院大廳提供諮詢、引導、預約等服務。

此外,其他幾類醫療服務機器人會在住院部的每個樓層鋪設一到兩台,護士只需在工作台通過電腦,就能對十幾台機器人頒髮指令。其中:

醫護助理機器人能夠幫助護士完成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患者的術前教育和通知等工作;消毒機器人通過定點、定量消毒,以更安全可控的方式來完成安全智能消毒滅菌;物資運輸機器人則可以承擔手術器械、藥品、醫療廢棄物等配送運輸功能,從而減少人力運輸過程中攜帶感染病菌的風險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據悉,這套解決方案已經在杭州部分三甲醫院試點一年,且能夠代替護士三分之一的工作量。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向100家醫療機構

「一開始,用戶對機器人服務的接受程度並不高,慢慢地,醫生和護士就會針對性地提出改善的意見」,李方友告訴獵雲網(微信:ilieyun),現階段整套醫療服務機器人方案主要優先從醫護工作者的角度進行產品設計,一方面他們的業務流程和需求更加固定,此外,落地場景也更為標準化——通過單點突破,他未來的構想是打造真正智慧便捷的「智慧醫院」。

李方友認為,AI可賦能的應用有很多,關鍵在於以哪種形式的「載體」來完成智能化變革。除了面向醫療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從去年開始,艾米機器人還成立了一家子公司,涉足低速自動駕駛。

事實上,「駕駛」領域和李方友過往的經歷還的確很有淵源。他畢業於浙江大學,並曾在中國民營汽車龍頭企業吉利集團供職多年。

根據多年行業從業經驗,李方友談到,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當前面臨最大的阻礙就在於無法做到車路協同——即將造車、通訊、基礎設施等做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再通過先進的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車況、路況以及交通動態信息的共享。

在這一前提無法滿足的情況下,民用階段的高級自動駕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沉澱。

因此,艾米機器人選擇了短期內更具應用價值落地方式,也就是限定場景下的低速自動駕駛,並選擇了安檢巡航機器人作為現階段主要落地產品,主要面向廠區、公安工作的部分場景。預計接下來將有一部分安檢巡航機器人投入試用。

作為艾米機器人的A輪投資方一,芳晟基金合伙人楊宏偉對獵雲網(微信:ilieyun)表示,以往AI從技術端嚮應用端切入,主要是以從數據到演算法,再回歸對數據進行應用的閉環方式為主,比如醫療影像、自適應學習等,「這確實符合早期AI的能力範圍,但從社會發展趨勢上,越來越要求與實體的對接,比如無人駕駛,安防等。這是與場景深入連接,通過技術賦能,提升場景效率和體驗,這類應用將有很大的延展空間和市場基礎。

因此,在楊宏偉看來,服務機器人,從早先簡單的展示導引,也逐漸與場景深度結合,將發揮其真實的效能。這一點上,艾米服務機器人與醫療領域的結合,越來越多地覆蓋到諸多醫療環節,比如查房、消毒、物資運輸、導分診等環節,這種人機協同的模式,將會成為未來生產率提升的最佳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管理失控OTA圍攻:內憂外患的OYO能否繼續狂飆
劉強東「明州事件」中的兩位中國商人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