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趙佶,也就是宋徽宗,他在位一共二十五年,最後國亡被俘。接下來,筆者將分享給大家一首他的作品---《燕山亭·北行見杏花》,這首詞可以說是作者身世遭遇的真實寫照: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閑院 一作:問院)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剪裁好那些冰雪般的絲綢,然後輕輕把它們疊成好幾層,又把淡淡的胭脂均勻地塗抹在上面。如此時髦的衣服,加上艷麗的色彩和四溢的清香,就連天上那蕊珠官的仙女也都被羞殺了。紅顏容易凋零,更何況經歷了太多無情的風風雨雨,面對這番愁苦的情景,詢問凄涼的院落,到底還要受多少苦楚折磨。

誰能幫我寄去心中那無盡的離愁,這雙雙飛去的燕子又怎會懂得人間的苦痛呢?正所謂天遙地遠,還有山水千山阻隔,故園如今在何方又有誰能知道呢?或許只有在夢裡才會去到那裡吧。但做夢都很難做成,因為我內心太過痛苦,徹夜難眠。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這首詞通過描寫杏花的凋零,表現出自己悲痛的人生,命運橫遭摧殘、悲苦無告。詞的上片首先用細膩的筆觸來描繪杏花,從外形到神態,勾勒出一幅十分絢麗的杏花圖。在近處寫杏花,是對那一朵朵杏花形態和色澤的具體描繪,杏花的花瓣就好像一疊疊雪白的絲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那一片片花瓣,然後逐步暈染上淡淡的胭脂。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每一朵花兒都是如此精妙絕倫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新樣」三句作者首先用杏花來比作美女,美女的容顏簡直能稱得上是光艷照人了,還散發出一陣陣暖香,簡直勝過了天上的仙女。「羞殺」兩字說的是就連天上的仙女見了她都要遜色幾分,這裡作者又進一步襯托出杏花那令人陶醉的形態,真的是世間不同凡俗的花。

接下來作者筆鋒忽轉,描寫了杏花經受風雨摧殘之後的慘淡情景。杏花在春日裡很是絢麗,但用不了多長世間便開始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了那風雨的摧殘,最後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春暮之時,庭院裡面一個人都沒有,美景也隨著春光消逝而去,顯得那樣凄涼。這裡作者不僅僅是在憐惜杏花,同時也在自憐。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詞的下片,作者用杏花的由盛至衰來暗示自己悲慘的遭遇,抒發了詞人內心的無限痛楚。前三句寫作者一路行來,看見燕子雙雙飛去,從南方一路飛回,尋覓自己的舊巢穴,心中不禁有所觸動。本想自己的愁恨隨著燕子一同離去,又想到燕子怎麼會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呢?除了燕子,作者又能讓誰來傳達呢?

實在是無可奈何,凄涼至極。「天遙地遠」概括出作者從被押解到路途中經受的種種磨難,回首南望,他再也見不到汴京了,可謂是離別容易再見很難了。而後作者用反詰來說明自己思念故國的感情。但是,「故宮何處」,他連望見都辦不到,只能把這一切託付在夢中,心中很是絕望。夢中的一切本來就是虛無的,但最近他睡都睡不著,夢都做不上,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讀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這首詞作者用杏花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以花喻人,抒寫了真情實感,婉轉悲涼,實為感人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嬌 的精彩文章:

讀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讀韋莊的《菩薩蠻》: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