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止」字最初有「腳趾」的意思,後來人們又因之衍生出其它含義。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是「停止」的意思。

隋朝時的大儒文中子王通,還專門寫過一本名叫《止學》的書,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大智知止,小智惟謀。」——在蠅頭小利上的蠅營狗苟只是末流的小智,真正有大智慧的是「知止」之人。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道德經》里說,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同樣,「止學」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與之相仿的智慧。

《墨子》一書中早就說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生而有欲,但貴在「知止」,也就是適可而止的意思。

唯有以「知止」為始,才能以「得」為終。利無盡處,命有盡時,《周易》在「即濟」卦象之後是「未濟」,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止,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有「停」的意思,還有「居,在」的意思——人生於世,在面對自身與社會關係時,首先應該儘力找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早在《大學》里就有「知其所止」的道理。「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大學》中接下來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一個人只有明確了自己應該身處哪個位置,才能沒有迷茫和猶豫,而後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規劃人生,最後獲得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結局。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這樣看來,「大智知止」,說的不僅僅是遇事知足的相反相成之道,更是身處迷茫和困惑環境下定心的基石。「知止」二字的背後,更為深刻反映的是一種清明心性,是一種尊道貴德、惜物愛人的做人標準與追求。

對名利多一些淡定,對進退多一些坦然,在其位而謀其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止學》精選

1.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譯文】才能出眾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並不顯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實充滿危險,有智慧的人不戀權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謀劃,智計有窮盡的時候而天道卻沒有盡頭。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2.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譯文】智慧不夠卻謀劃大事的人只能失敗,智計不知停止卻謀求長遠的人很難如願。對有智慧的人說智慧,對愚蠢的人說愚蠢,用愚蠢來掩飾智慧,用智慧來停止智計,這是真正的智慧。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3.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

【譯文】追逐利益的人眾多但富貴的人卻很少,賢明的人出讓功勞但他的名望卻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傷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給自己帶來實惠,選擇它們應該慎重。天道貴在有其規律,人貴在明智有節,行動要遵守戒規。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4.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

【譯文】利益沒有窮盡的地方,生命卻有終了的時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獨自佔據,運氣有好有壞,心存畏懼就能警醒了。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5.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譯文】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思想可以制伏他。疑惑是沒有盡頭的,踐行就能解除它。

精選 | 大智知止 小智惟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