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你知道中國古代武將的護心鏡源自何處嗎?揭秘鏡甲千年演變史

你知道中國古代武將的護心鏡源自何處嗎?揭秘鏡甲千年演變史

編者按:相信很多讀者都聽說過護心鏡這個詞,而很多鎧甲愛好者也能說出其源自唐代著名的明光鎧或明鏡鎧。但大家能想到嗎?其實護心鏡還有明鏡鎧,跟冷兵器研究所之前介紹過的那些中東地區的四鏡甲、圓盤甲之類的鎧甲,都歸屬於一個古老的鎧甲家族——「鏡甲」。本期就從源頭梳理,分析一下鏡甲這種古老的鎧甲,究竟史如何演變,又經歷了怎樣的漫長歷史。

身著四鏡甲的印度武士

首先,究竟何為鏡甲?雖然一提到鏡甲這一概念,很多人會立刻想到的,就是唐代著名且極具爭議的明光鎧或明鏡甲。不過,鏡甲(Mirror armour)從嚴格定義上來說,應該是一種主要用於軀幹的局部防禦、獨立或半獨立的金屬鎧甲,而非許多歷史軍事愛好者眼裡的整個的鎧甲。

唐代壁畫中的唐朝軍隊,實際上他們的鎧甲,只有胸部位置上的兩個圓形金屬板能夠被稱得上是鏡甲。

而有關鏡甲家族的第一位成員究竟是誕生於何地何時,目前已經難以考證。目前已知最早的鏡甲,是一種古希臘時代的,名為卡留菲迪艾斯甲(kardiophylax)的小型鎧甲。這種鎧甲的結構可以說極為簡單,僅僅是由一片青銅材質的圓盤,再由皮帶固定身上。不過也正是因為其極為簡單的造型,因此得到了當時大量錢包並不充裕的士兵歡迎。後來,其更是在還熱衷於模仿古希臘軍事發展,但是各種技術都還並不發達的早期羅馬共和國大受歡迎,並因此還演化出了各種不同的造型。

佩戴卡留菲迪艾斯甲的古希臘士兵

當然,卡留菲迪艾斯甲的傳播也並不只是在歐洲,伴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東征,這種早期鏡甲很快傳播到了中東和中亞地區。此後,伴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鏡甲的發展,出現了一個極大的轉折點。大量鐵質鎧甲的裝備,使得鎧甲的成本極大的降低。而且伴隨著鐵質鎧甲質量的提升,最終讓卡留菲迪艾斯甲這樣的青銅鏡甲,軍事作用極大的降低。因此,其更多的只能用於在鐵質鎧甲外,進行輔助性的防禦,甚至只是作為單純的裝飾。

北朝武士俑

而在南北朝時期,伴隨著大量游牧民族進入到中原地區,鏡甲這種鎧甲類型,也因此傳入中國。不過有關中國的這種早期鏡甲,究竟是何等材質,由於目前還尚無實物出土,因此還存在著極大的爭議。但從目前發現的大量陶俑和壁畫來看,這種鏡甲基本都是直接鑲嵌在鎧甲上。而唐代的明鏡鎧,由於目前同樣沒有相關的圖畫或者實體文物發現,因此究竟是單指帶有鏡甲的鎧甲,還是其他的什麼種類鎧甲,目前就更加無從考證。

唐代鏡甲,雖然有關其具體結構還有所爭議,但很大可能是用皮革鑲嵌銅鏡的半獨立鏡甲。

之後,伴隨著唐帝國的衰落,這種帶有鏡甲款式的鎧甲在中原地區走向衰落。不過得益於唐帝國巨大的影響力,包括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党項人建立的西夏,以及高麗、大理以及回鶻和西藏等等國家和地區,也依然有著類似唐代的鎧甲。不過這種傳承,更多的是得益於文化上,尤其是佛教的傳播影響結果。也因此,相對於實際的防禦能力的追求,這種鎧甲被更加傾向於在打磨拋光,或者是裝飾上一些宗教元素之後,可以用來驅邪避魔。也因此,這種鎧甲得到一個更著名的稱呼——「護心鏡」。

清代乾隆鎧甲上的護心鏡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護心鏡本身沒有防禦能力。但從宋金時代開始,像唐朝那樣在鎧甲上鑲嵌兩到三片護心鏡的裝配方式,逐漸在實戰鎧甲中消失,轉而在軀幹前後,各配帶一片圓形的護心鏡。不過,雖然是「護心鏡」,但是在很多時候,護心鏡卻也時常被裝配在腹部等位置。也因此,護心鏡在戰場上實戰中的防禦作用,就因此更加具有不確定性。不過,依然得益於宗教和文化的影響,這種鎧甲在東亞大陸地區,一直到18、19世紀都還是相當普遍。甚至直到20世紀,在西藏地區,其依然是當地騎兵的標配。

西藏地區的護心鏡

鏡甲的另一個支脈,就是西亞和印度地區的鏡甲。不過西亞地區的鏡甲,和古希臘時代古老的鏡甲,並沒有什麼直接的繼承關係。無論是奧斯曼著名的圓盤甲,還是波斯的四鏡甲,都誕生於16世紀。其從16世紀到17世紀,以奧斯曼和波斯地區為基礎,向東歐,以及中亞和印度地區傳播。一直到19世紀,在印度、阿富汗,以及中亞等一些地區,還有這種鎧甲被使用的記錄。

奧斯曼的圓盤甲

那麼這種鏡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其實就在於相對於護心鏡,圓盤甲和四鏡甲都是更加實戰形制的鎧甲。其主要為中東地區傳統的鏈甲,加強其軀幹的正面防禦。在16世紀,伴隨著火器在戰場上愈加大規模的使用,以及鍛造技術的發展,讓當時中東地區的騎兵,有條件,也有必要開始越加追求更好的防禦。尤其是在西方板甲的影響下,中東地區的工匠們吸收了其大片鐵甲鍛造方式,從而誕生了這兩種主要用於輔助防禦的鏡甲。

波斯—印度風格的四鏡甲

而在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印度地區的鎧甲,也發展出一種獨立的鏡甲。這種鏡甲有點類似於中國鎧甲那樣,將鏡甲鑲嵌在印度的布面甲——千釘甲的布面上。不過雖然造型和裝配方式類似,但是印度千釘甲上的鏡甲,相對於護心鏡的面積更大,並且就像圓盤甲一樣,是由多片所組合。也因此,這種千釘甲上的鏡甲,被許多學者,認為是莫卧兒人模仿奧斯曼圓盤甲的產物。不過不管起源為何,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鏡甲的防禦能力還是要比宗教性質的護心鏡更強。但受制於千釘甲本身就相對有限的發展,這種鏡甲本身在印度也並不普遍。

帶有鏡甲的印度千釘甲

可以說,鏡甲這一鎧甲家族,幾乎見證了整個人類鎧甲發展的歷史。也因此,伴隨著火器的發展,金屬鎧甲被淘汰之後,鏡甲的歷史也就此化作了歷史中的塵埃。不過,鏡甲這種起源於地中海城邦的鎧甲,最終卻在亞洲的腹地渡過了它們的晚年,或許也算是歷史跟我們的一個小小的玩笑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這個文明古國總被按在地上摩擦?說說印度為何特別容易被入侵和征
俄羅斯創造了奇蹟:幾百噸的導彈艇 一項戰力直逼萬噸巡洋艦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