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戰,漢武帝大膽重用衛青,以聲東擊西的謀略,擊走匈奴樓煩王、白羊王,俘敵三千餘人,獲牲畜一百多萬頭,將秦末以來,丟失八十年的河套地區全部收復。

此戰將漢朝對匈戰爭的前線向北推進了六百多公里,既解除了漢帝國都城長安的北部軍事威脅,也為帝國打下了優質的軍馬場,更使帝國增加了對匈作戰的強大軍事基地。

河套地區易手,對漢帝國是天大的勝利,對匈奴人,卻是巨大的損失。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同一件事情發生,幾家歡樂,就有幾家愁。



河套之戰後,匈奴人的反應

匈奴軍臣單于氣慪非常,嚴厲斥責右賢王,怒其失職失察,致樓煩王、白羊王敗逃,失地於河套。在位近三十年,年逾六十的軍臣單于,氣火攻心,將怨氣發泄到漢朝和親公主身上,常常予以肉體虐待。

憤怒與色慾,將老邁的軍臣單于摧毀,臨死前指定年幼的兒子於單繼承汗位。

但他忽視了狼子野心的兄弟,左谷蠡王伊稚斜,此人覬覦單于之位良久,怎麼會錯失機會?伊稚斜發動軍事政變,攻擊於單,幼主於單受傷逃走,投降漢帝國,漢武帝封其為涉安侯,數月後,於單傷重而死。(註:此處史實與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不同,電視中虛構情節伊稚斜為軍臣單于的兒子,而軍臣單于是被伊稚斜射死的,這是嫁接了偉大的匈奴王冒頓的故事到伊稚斜身上,為的是增加電視劇的可看性)

伊稚斜生性暴戾,主張對漢朝採取強硬態度,河南之戰,給予其用兵的口實。甫一即位,當年夏天,他便命令左谷蠡王發兵三萬騎,攻擊漢帝國代郡,殺代郡太守恭友,當年秋天,匈奴再次攻破雁門。第二年春天,伊稚斜發兵九萬騎,分別攻擊破代郡(今河北省蔚縣西北)、定襄(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西北)、上郡(今陝西榆林市榆陽區魚河堡附近)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匈奴三路大軍攻漢)

與此同時,匈奴右賢王亦派出數萬精騎,數次攻破長城關隘,進入朔方郡,大肆殺掠。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匈奴人多次大攻漢帝國邊郡,殺傷官民數萬人,虜掠人口萬餘人,財產損失無數。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匈奴右賢王部攻漢)

壞消息不斷傳報到長安城未央宮中。

漢武帝再布局,漢軍出擊右賢王

漢武帝命令朔方郡守軍不準主動出擊,務必堅城固守。朝臣疑惑,此舉不符合漢武帝的脾性,他們不知道漢武帝葫蘆中賣的什麼葯。

一年後,即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天,漢武帝見時機成熟,立即著手部署軍事行動:

  • 車騎將軍衛青率三萬精騎,出高闕
  • 衛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屬車騎將軍,俱出朔方
  • 大行令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出右北平

伊稚斜單于得知李息、張次公的動向,立即知會右賢王,要求他務必要加強防範,切勿再中漢朝「聲東擊西」之計。

人嘛,總是當局者迷。

河南之戰時,樓煩王、白羊王丟掉河套地區,右賢王對他們非常蔑視,視兩王為飯桶:怎麼就那麼輕易被漢軍得手!這次他接到伊稚斜單于的軍報,卻不以為然:三年前,漢朝人能奪取河套之地,是由於河套地區與漢朝地界太近了,還處在長城關隘以內,他們得手也是情理之中。現如今,我右賢王部處在離漢邊境七百公里的地方,中間還有大片沙漠與戈壁地帶,不毛之地,漢軍連給養都困難,怎麼可能千里迢迢來攻我部?

右賢王越想越覺得,他的地盤安全係數非常高,可以高枕無憂矣!

人生苦短,右賢王覺得還是好好享受生活:他命令大擺酒宴,羊肉、牛肉可勁兒地咥!漢朝的美酒可勁兒地喝!

右賢王與大將、大都尉、大當戶、骨都侯們,喝得五迷三倒,卻不知,漢帝國的十五萬精騎,正在悄無聲息地殺奔而來。

衛青總率四將軍來到右賢王所部附近,斥候報告,匈奴人並無警戒防備。這個軍報,令衛青有些意外,這遠非他的設想:匈奴人怎麼會如此大意?很明顯的,匈奴人還是沒有吃夠苦頭,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瞧不起漢朝人的軍力。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熟知兵法的衛青通曉其中的道理。

衛青斬釘截鐵地下達攻擊令:命游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從左翼包抄匈奴營地;命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從右翼包抄匈奴營地,自己則率三萬精騎從正面攻擊。

戰鼓擂動,軍令如山,漢軍排山倒海般向匈奴人發起攻擊。

右賢王等一干匈奴貴族將帥們,東倒西歪地還在大帳內休息,他們左擁右抱著虜來的良家漢女,正做著清秋美夢,卻不料,冷不丁被如雷般的喊殺聲驚醒。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衛青軍團攻擊右賢王)

得知這是漢軍的喊殺之聲,右賢王根本不信。他讓士兵再探再報,在得到確切消息後,才急令左右士卒進行反擊,匈奴戰士的確是訓練有素,勇猛異常,他們進行了殊死抵抗。

但戰爭是一套協調一致的動作,士兵們再勇敢,缺少統一指揮,也是枉然。

匈奴人被分割包圍在漢軍的鐵騎洪流之中,一塊塊地被殲滅。經過兩個時辰的搏鬥,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漢軍逐漸向中軍大帳逼近。

匈奴律,指揮官若戰死,全體衛隊人員都要被處死。

右賢王想率領衛隊攻擊衛青軍團,被衛士們硬拽著,從北邊突圍而去。在逃跑的路上,右賢王看著身後起火的營地,瞅瞅身邊,唯有貌美的愛妾、數百名衛士相隨,大軍都已被淹沒在漢軍的汪洋之中。

經過一夜的激戰,匈奴右賢王部,大部分被斬殺,俘虜一萬五千餘人,匈奴貴族右賢裨王等十餘人被抓,獲得牛羊上千萬頭(只)。

衛青心滿意足地帶領軍團凱旋。

漢武帝大喜過望,派使者持印,在長城關隘下,軍中拜車騎將軍衛青為大將軍。加封衛青三個幼子:衛伉為宜春侯,衛不疑為陰安侯,衛登為發乾侯。

同時按軍功,加封公孫賀南峁侯,食邑一千三百戶;李蔡為樂安侯,食邑一千六百戶;都尉韓說為龍額侯,食邑一千三百戶;校尉李朔為涉軹侯,校尉趙不虞為隨成侯,校尉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各食邑一千三百戶;將軍李沮、李息等為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

高闕奇襲戰,漢軍大獲全勝,衛青所部將軍、校尉乃至士兵,各得封賞,皆大歡喜。



兩出定襄,冠軍侯橫空出世

當年秋天,匈奴單于伊稚斜發大軍攻擊代郡,破城殺官民無數,都尉朱英戰死。

公元前123年二月,漢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帶領合騎侯公孫敖、南峁侯公孫賀、翕侯趙信、平陵侯蘇建、郎中令李廣,關內侯李沮等六將軍,合軍十萬出定襄,尋找單于主力決戰。出塞後,大將軍衛青決定採取穩紮穩打策略,六軍齊頭並進,但千算萬算,還是中了匈奴人的埋伏,伊稚斜單于、左賢王、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共擊漢軍於定襄正北百餘里處。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漢軍一出定襄之戰)

漢軍步調一致,與匈奴大軍進行廝殺,雙方都拿出看家的戰法,漢軍士兵們將平素訓練的技能,盡數展現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漢軍的裝備十分精良,人著玄甲,馬披鎖甲,漢軍手中的戰刀全部為精鋼所制,威力巨大。即使這樣,半天的戰鬥下來,漢軍損失了數千騎,匈奴人也損失相當。

衛青決定撤軍,退回關內休整。第一次定襄之戰結束。

同年四月,漢武帝再令大將軍衛青,率六將復出定襄,任命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南峁侯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平陵侯蘇建後將軍、郎中令李廣後將軍,關內侯李沮為強弩將軍。

出塞後,衛青決定分兵合擊單于主力:任命合騎侯公孫敖、南峁侯公孫賀為左路,翕侯趙信、平陵侯蘇建為右路,郎中令李廣、關內侯李沮為先鋒部隊,衛青率主力殿後。

左路軍與前鋒部隊接觸到匈奴右賢王部,左、前兩軍合軍六萬人,數量是右賢王的三倍,右賢王損失一萬餘騎,堅持一天,敗北撤退。

右路軍,趙信與蘇建比較悲催,原計劃他們只是搜尋匈奴主力,部屬兵力僅三千人,卻不料被單于本部主力、左賢王部團團包圍。兩位將軍率軍苦戰一天,眼看右路部隊快拼光了,趙信原本是匈奴人,投降漢朝後,被封為翕侯。二出定襄,他本不願意充當右路軍,且認為右路軍人數過少,戰力不足,卻不被採納,心中懷有怨氣。

戰場上不利的形勢,加之單于派人前來勸降,趙信思前想後,帶領余部八百餘人投降了伊稚斜單于。蘇建見此情形,欲領軍拚命,卻被手下校尉勸阻,衛隊拚死命掩護他撤離戰場。

按常理來看,二出定襄之戰,真的比較失敗,可事情往往會出現轉機。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漠南之戰,漢武帝的雙璧合輝

(漢軍二出定襄之戰)

這個轉機就出在一個娃娃身上,他就是衛青的外甥,十八歲的霍去病。

二出定襄時,衛青將其帶在身邊,以剽姚校尉身份參戰,屬兵八百輕騎。

年輕人,總是充滿著活力,更是出生牛犢不怕虎,當然也要分人,霍去病的性格就是愛冒險,敢決斷。

當漢軍左、右兩軍分別與匈奴人激戰之時,霍去病決定從兩個戰場的正中間突出向北,至於究竟去哪裡,尋找什麼目標,他並沒有什麼計劃,他只是覺得,一直向前,定會有收穫。

果不其然,霍去病所部北進了五百里,忽然在前方發現一處匈奴人營地,從營地部署,器帳規格來看,少年霍去病判斷,這應該是一處高等級營盤。他命令八百輕騎四面包抄,合圍進擊,以雷霆之勢攻入匈奴營地,見人就殺。

匈奴人措手不及,面對突如其來的漢軍,他們有些發愣發獃,加之聽到四面漢軍戰鼓轟響,他們一時無法判斷漢軍真實數量。

戰場上情形,瞬息萬變,哪一方猶豫不決,哪一方註定敗北。

這場戰鬥,匈奴人數量絕對佔優,卻失了先機,被霍去病部削葉拔根,斬殺二千二十八級,相國、當戶數人,伊稚斜單于的大行父(與單于祖父同輩)藉若侯產也被殺,單于叔父羅姑比被俘。

本來黯然無光的二出定襄之戰,被這場奇襲戰點綴得光彩熠熠。

漢武帝大喜,封霍去病為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


漠南之戰的分析

漠南之戰,合高闕奇襲、二出定襄,共三場大戰役。

衛青在前半段大戰中,敢於深入右賢王領地,尋找戰機,靈活打擊敵人,卻在後半段大戰中,趨於保守,穩紮穩打。分析原因,並非是衛青從能幹,變成了無能,而是他身有包袱。

二出定襄之時,漢武帝正在考慮立太子之事,衛青姐姐衛子夫,位至皇后,按傳統規矩,其子劉據必然是太子,但漢武帝當時喜歡的王美人,已生下了兒子,衛皇后的寵愛已衰。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是外甥劉據的最大後援。外戚在漢武帝這種帝王跟前,玩弄權術,控制朝局,根本沒有可能性。如何才能被漢武帝看重,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嬴取軍功。

二出定襄之時,衛青已經是大將軍,位高爵重,顯赫非常,此時的衛青,最怕自己在軍事行動上,出現失誤,一旦出現大敗,大將軍之位不保是小事,更可怕的是,劉據會失去強大的外援,很可能失去太子之位。

漢武帝對二出定襄戰役的戰果不滿意,對衛青的表現也不太滿意,可他卻突然發現霍去病是個難得的將才,這是個富於冒險精神的少年。

從眼前態勢看,漢匈雙方實力相當,軍事對抗處於平衡狀態。這種局面怎麼去打破,實現態勢逆轉,這需要有魄力、敢擔當的將才,去獨擋一面。少年霍去病恰恰符合漢武帝的要求,在漢武帝心中,衛青與霍去病是雙璧合輝,各有所長:衛青還是擅長陣地戰,進行大規模決戰,而霍去病擅長機動性的閃電戰,而「匈奴輕疾悍急之兵也,至如飆風,去如收電」,要想將匈奴連根拔除,非要師夷制夷,霍去病的戰法正是克制匈奴人的法寶。

漠南之戰,落下帷幕,漢匈之間,接二連三的大戰役,即將陸續展開,鐵血歲月才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