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叫叔梁紇,卻不姓孔?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叫叔梁紇,卻不姓孔?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孔子的父親一般稱之為「叔梁紇」。在《孔子家語》中講叔梁紇的個人信息比較詳細。《孔子家語》上說,叔梁紇有九女而無子。其實叔梁紇有一個兒子,是妾室所出,叫「孟皮」,但孟皮生來有缺陷,「有足病」。於是不甘心的叔梁紇在自己年老時又求婚於顏氏,希望能再娶顏氏女為自己再生個兒子。顏氏有三個女兒,顏父跟自己的三個女兒講明情況,說這位郰大夫,父祖為「士」,也就是說,雖為貴族卻地位等級不高,只是「士」的級別,但是「先聖王之裔」,身份的起點還是很高的。「先聖王」指的就是開創商朝的商湯。

「姓」字從女生,《說文解字》里說,「人所生也」。姓最早始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為了與其他氏族相區別而設,起著明血緣、別婚姻的作用。後來,大致是在父系氏族社會時期,開始產生了氏,氏以達到別貴賤的作用。夏商周三代,天子有姓無氏、貴族有姓有氏、平民無姓氏,只有名。春秋戰國時,大凡是女子稱姓,男子不稱姓,只稱氏,用以明貴賤。所以孔子不叫「子丘」,屈原也不叫「羋平」。但那時男子一般除了不稱姓之外,在稱呼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制性的規定,所以也有像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這樣只稱名字不稱氏的。而戰國以後,人們往往以氏為姓,此後,姓、氏才逐漸合二為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公元前335年,秦孝公時期,有一個叫商鞅的人變法。商鞅在第二次變法中提出:革除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什麼意思呢?就是父子不能同居一個女人,兄弟之間不能與一個女人或幾個女人混居,要一家一戶分開來居住。這就是證明在秦孝公時期,秦國的庶民都是有血緣關係的混居,相當原始。當然,商鞅變法禁止混居,要一家一戶居住,不是為了禮儀,而是為了稅收,一家一戶可以收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筱暇愛美麗 的精彩文章:

圓明園沒被毀壞前到底有多美?英國曝光燒毀前照片,令無數人惋惜
秦瓊拒絕參與玄武門兵變,為什麼答應給李世民守門?專家給出答案

TAG:筱暇愛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