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共清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其中,出土的漢代蜀錦織機模型,帶有「心」「肺」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都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而根據出土簡牘所整理的部分醫書,則極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這段百度文字描述了舉世矚目的扁鵲醫書的發現過程。文字中「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就是位於成都市、天回鎮土門社區衛生站東側(當地俗稱「老官山」)。而這個位置更準確的說是位於西部戰區總醫院(原成都軍區總醫院)大門口。如地圖顯示。而這背後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原來時間追溯到2008年舉世矚目的512汶川大地震,成都軍區總醫院一馬當先搶救了數千人的性命。為成都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成都市政府考慮,如何支持成都軍區總醫院將醫療工作更好的服務西南地區軍民?明確對軍區總醫院的工作全方位支持。2010年6月,《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編製完成公示。考慮在軍區總醫院及天回鎮之間設地鐵站,暫定名稱「天回南站」。得知消息後,經醫院班子討論,認為地鐵站應設在軍區總醫院大門口,有利於城北及城區百姓就醫便利。決定有我負責與市政府洽談修改方案。此思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周密的磋商,最終決定將地鐵站更改到成都軍區總醫院北大門,站名更改為「軍區總醫院站」,地鐵與醫院醫療區無縫對接,百姓可直接下地鐵到達醫院門診。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圖:救治地震傷員

201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複《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年,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13年1月14日,成都地鐵3號線紅牌樓站主體最後一罐混凝土澆築完成,這是成都地鐵3號線全線第一個完成主體封頂的車站; 11月14日,起始區間(太平園站至紅牌樓站區間)順利貫通; 12月2日,熊貓大道站至軍區總醫院站左線區間於貫通,標誌著成都地鐵3號線最長盾構區間雙線貫通。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2014年6月19日,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的高升橋站、成都軍區總醫院站同日封頂,標誌著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17個車站全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9月1日,軌道開始首鋪;12月28日,全部盾構區間雙線全面貫通。2015年8月23日,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全線短軌通;11月29日,實現全線電通。2016年3月18日,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正式拉開綜合聯調; 3月23日,軌道工程通過工程實體驗收; 4月16日,開始空載試運行; 7月31日,正式開通運營。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地鐵三號線溫馨而呆萌,車上以熊貓卡通,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歡笑和幸福。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在軍區總醫院站成都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發現一處西漢時期墓地,發現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這不能不說是因為更改地鐵站點施工的機緣巧遇。有了令人震驚的考古發現。也提示西部戰區總醫院(原成都軍區總醫院)自古就是杏林聖地。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考古隊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共清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 其中,出土的漢代蜀錦織機模型,帶有「心」「肺」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都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而根據出土簡牘所整理的部分醫書,則極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4座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出土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620餘件文物。其中漆器240餘件,器形有耳杯、奩、幾、盤、盒、俑、馬等,有些漆器上有精美的雲、龍、鳥等紋飾和文字元號,木俑形態多樣,服飾有深衣和裋褐兩類,部分俑身上有彩繪和文字;陶器130餘件,器形有罐、鼎、盆、缽、瓮、壺、井、灶等;木器140餘件,器形有璧、杖、器座、案、半圓形器、房、織機模型等;銅器(含錢幣)100件,器形有弩機、帶鉤、扣飾、半兩和五銖錢幣等 。

「出土的竹簡質地脆弱狀態已經如豆腐渣,但是相對整體上是完整的。」文保專家肖磷說,因為古物在飽水狀態下容易長時間保存。而織機上甚至可以看到類似絲線的細緻物。

在4座古墓中,一號墓為雙棺合葬墓,分一大一小,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出土物品中有耳杯、盤等,雖跨越2000年,但古物上的彩色漆依然光鮮如新。在漆器的底部,「景」字扯人眼球。根據文獻記載景氏曾為楚國的名門望族,屬於當時的三大家族。西漢初年景氏貴族遷至關中一帶,後景氏一支又入遷蜀地,墓主或與此有關。

而在二號墓葬內,還有大量的木牘。根據內容初步分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大類,官府文書涉及內容應與漢高祖時繳納賦稅的法令和漢武帝時「算緡錢」有關,為研究西漢時期賦稅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據文物專家猜測:「巫術類涉及內容應與婦女求子術和禳災術有關。」而墓主身份需要待進一步考古發掘才能推定。


墓中除了《五色脈診》之外,其他8部醫書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癥候》、《脈數》。從出土九部醫書內容分析,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了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如《敝昔醫論》。在這些竹簡中,有184支竹簡的內容為如何醫療馬匹疾病的《醫馬書》。竹簡書籍很昂貴,不是平常人都隨便購買收藏的。所以這些竹簡醫書很有可能是當時官方出品的中醫古籍,而且還是四川版的。

一、醫簡價值遠遠高於馬王堆醫書

此前,馬王堆、張家山漢墓也曾出土過醫學文獻。但成都天回鎮出土的醫簡,在醫學史上數量最大、最集中、和醫學關係最密切。馬王堆醫書的內容有很多原始、巫術的成分,醫方也是以單方為主,經驗的成分比較大。成都天回鎮醫簡的藥方也比馬王堆醫書更加成熟。這批醫簡在醫學史上的價值,遠遠高於馬王堆醫書。

古時病方

迄今為止,在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2萬多字的醫學竹簡著作中,大部分巫醫不分,藥方多以單方為主,在現代中醫中,很多已經不再使用。而在老官山漢墓中,天回醫簡中除了經方外,還有多味藥劑的複合方,說明中醫已經走向獨立發展的軌道。「從數量來看,也有2萬多字的樣子。」

蜀椒入葯治痛風

「八治風: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風、細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陳朱臾一分,圭十分,姜六分,皆冶合」——《六十病方》

竹簡中記錄,以蜀椒作為藥引,帶有明顯的四川本土特徵。「蜀椒是可以入葯的,可以治療痛風,現在有些中藥藥方中還在沿用。」中醫名醫館醫生張勇說,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黃牛尿治黃疸

 「治黃癉,取黃牛尿,外敷。」 ——《六十病方》

文中的黃癉即黃疸,黃牛尿治黃疸靠譜嗎?「這是民間偏方,當時可能通過醫生的臨床使用,是有效果的,但是現在看來是沒有科學依據,現在沒有這種治療方法了。」和中浚說,「在馬王堆漢墓醫學竹簡中,這種以原始藥引為主的藥方比較常見。」——醫歷史文獻研究員和中浚

很多藥方沿用至今

在這些竹簡中,還發現了3個藥方,內容基本相同,略有增減。藥方中以「柷實」為主藥物,「鳥喙半一物」是藥引子。按照每天的量,逐漸遞減。藥方的格式是:藥名、用量、服藥方法。

從藥方的構成和療程上來說,「基本體現了『君臣佐使』的基本結構以及中醫『辯證施治』的治療原理,是中醫藥基本成熟和獨立發展的很好說明。」和中浚說,這次發現的醫書中,很多藥方直到現在中醫也在使用。而這種療程藥方,在馬王堆漢墓中,也是沒有發現的。

意義價值

證實成都有獨立扁鵲醫學派系

和中浚介紹說,天回醫簡《六十病方》與馬王堆《五十二病方》同類,在《六十病方》里,「蜀椒」這味川中藥的名字頻頻出現,川防風、厚朴等都是很有四川特色的藥材。和中浚講道,在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藥單上也有著蜀椒、川防風等川中藥的存在。此次醫簡里幾味川中藥的出現,就進一步印證了早在西漢初年,川中藥就已經普遍入葯治病了但病名和療方不同,表明成都存在一個獨立傳播的醫學派系,也進一步證實東漢時期廣漢(微博)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脈診為特色的醫學派都是扁鵲學派的繼承人。一號墓里的經脈漆人,可將醫簡記載的經脈循行路線與經脈人對照,更加立體、形象,解決醫學史上的實踐問題。

證實 西漢早期醫術巫術已分家

馬王堆醫書雖然早於天回鎮醫簡,但巫醫不分。此次醫簡中除了文書,還有專門記錄巫術類木牘。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刻有巫術的木牘,與墓葬中出土的專門醫學論著的竹簡是分開的。在日前舉行的專家論證會上,專家們認為,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簡中,基本沒有巫術,這也證明西漢早中期「醫」「巫」已分家,標誌著中醫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扁鵲學派的探源

扁鵲是醫方祖師,且以診脈聞名。「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的通假字,因此極可能就是指脈診法的創始人扁鵲。醫簡中的《五色脈診》詳細記載了通過脈相觀察病痛的方法,如「心氣為赤色,肺氣為白色、肝氣為青色,胃氣為黃色,腎氣為黑色,故用五臟氣色……」通過對脈相的觀察、診斷即可找准病症,這正是扁鵲學派脈學理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扁鵲在醫學史上是一個有爭論的人物,甚至有說法認為他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因為扁鵲本人留傳下來的文獻幾乎沒有。如果這批醫簡能夠進一步證明是扁鵲的醫學理論,意義相當重大。經絡漆人

經穴髹漆人像佐證中醫針灸史。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穴髹漆人像

此次出土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發現於3號墓。該漆人像高約14厘米,五官、肢體刻畫準確,人像身體上用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絡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並在不同部位還陰刻「心」「肺」「腎」「盆」等小字。

「這雖然是全國第二次發現這樣的漆人像,但比此前綿陽邊堆山漢墓出土人體經絡髹漆人更為精緻、完整。」謝濤說,1993年在綿陽出土的經絡漆人,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標有經脈流注的木質人體模型,其年代比此次發掘的老官山漢墓略早,但綿陽的經絡漆人只有經脈而無穴位,而此次出土的經穴髹漆人,都進行了人體經脈、穴位標註。

「該經穴髹漆人與大量醫學典籍一同出土,說明這些遺物並非隨葬明器,而可能是墓主生前行醫、教學中使用過的,這也證明在西漢早期我國的中醫針灸學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理論體系,為揭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謝濤表示。[1]

成都老官山漢墓簡牘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墓葬中出土的簡牘

成都溫熱潮濕的氣候使得簡牘類文物很難長存,而此次出土的大量西漢簡牘為四川考古史上首次發現,這一發現也使成都地區成為我國又一處重要漢代簡牘出土地。其中1號的墓葬中出土的50支木牘,根據內容初步分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大類。

3號墓葬中出土的920支竹簡,則是本次考古發現的最大亮點之一。初步分析,竹簡內容為9部醫書,而這9部醫書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無記載。據考古人員介紹,醫簡分兩處存放,根據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可分為9部醫書,其中除《五色脈診》一部之外,皆無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等。此外,還有184支(含殘簡)組成的內容為《醫馬書》。

「『敝昔』二字為『扁鵲』的通假字,《敝昔醫論》極有可能為扁鵲學派已經失佚的經典書籍;此外,扁鵲是脈學的倡導者,但所著《內經》《外經》均已遺失,而此次出土醫書中的內容也多為脈學,一起出土的還有用於經脈教學的人體模型,由內容反推,恰與『扁鵲』書名不謀而合。」謝濤說,出土醫書是否為扁鵲所著還需進一步研究,但這些簡牘依然是中醫發展史的重大發現。

從三張藥方來了解老官山漢墓中的扁鵲古醫學思路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隱士申子源

17-10-3114:43

2012年7月,位於成都天回鎮的老官山漢墓重見天日,出土的一系列醫學文物及文獻,其價值甚至超過了馬王堆。

其中出土了一些記錄藥方的竹簡,其中我們摘錄三條來做研究,

第一張藥方:「枳實四 術二 方風二 烏喙少半 澤冩二 牛□二 以方寸朼一 飲後飯 三日益中,八日善」、「枳實四 術一 方風一 澤冩一 白茝一 烏喙半一物 牛□一 以方寸朼一 飲後飯乃中八日」、「枳實五 牛□一 術一 烏喙少半其一 方風一 澤冩一以方寸朼一 飲後飯 澤冩一 樷病已」(出自1號墓出土的木牘),

石脂分為赤石脂和白石脂,多用於治療腸胃病。蜀椒用於止痛,細辛祛寒止痛,厚柎可行氣,圭(桂)解表。陳朱臾可能是吳茱萸,可治頭痛和胃病。初步推斷,這可能是用於治療偏寒的頭痛的藥方。(□為缺字或暫不能識讀的字)

經過考究,這是一張治療風濕病一類的藥方,其中用到,枳實,白朮(蒼朮),防風,澤瀉,白芍,烏頭(附子),牛膝,這些藥名和現在對中藥材的叫法出入不大,可見這些藥材的運用的歷史是相當久遠的。

枳實現在也是常用藥,可行氣、消脹。方風可能是如今的防風,用於祛風。澤冩可能是澤瀉,用於利水、利尿。術應是白朮,健脾、除濕。牛□可能是牛膝,用於引葯下行。

初步判斷,這個藥方應當是用於治療風濕病的。其中,用量極少的「烏喙」,可能就是如今中藥中的「烏頭」「附子」,主要用於治風濕。這種葯有毒,服用前至少要熬3個小時,否則可能出現烏頭鹼中毒。「藥效幾乎與毒性成正比,藥效越明顯,其副作用越大」。

從藥方的溫補瀉下的組方思路,可以推斷是用來治療風濕病,寒重濕氣重的一類疾病。樷病相當於風濕病,或者寒濕病。

第二張藥方:「廿二治黃癉,取黃牡牛弱(溺)飲之,能多飲之,亟已。」(出自醫簡《六十病方》),

歷來古代醫書記載,黃癉是黃疸病,這是一張治療黃疸病的藥方,

解釋原文意思為,治黃癉病,只用「公牛尿」一味葯,喝得越多,病好得越快。關於這些偏門的治療的藥方,只在民間流傳。但使用尿液作為藥物,並不鮮見。以往,不少病都會用到「童子尿」,甚至還有過泡干牛糞粉末飲用的藥方,「可能與其中的成分有關」。

關於動物屎尿做葯的,還有用豬糞烘焙乾,兌乾淨的水(蒸餾水,煮過的水)或者兌醋敷之,就好,《本草綱目》記載,豬零,性甘,無毒,能解大毒,十年惡瘡,母豬糞燒存性,敷之。

豬糞,氣味寒,無毒。主治:寒熱黃疸濕痹,發痘瘡,治驚癇,除熱解毒,治瘡,小兒夜啼,小兒陰腫,豬肉中毒,婦人血崩,解一切毒,口唇生核,赤游火丹等等。

剛才是用公牛尿,這個是用母豬糞,看起來這些治療手法源遠流長啊。

第三張藥方:「八 治風: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風、細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陳朱臾一分,圭十分,薑六分,皆冶合」。(出自醫簡《六十病方》),

石脂分為赤石脂和白石脂,多用於治療腸胃病。蜀椒用於止痛,細辛祛寒止痛,厚柎可行氣,圭(桂)解表。陳朱臾可能是吳茱萸,可治頭痛和胃病,應該是該藥材茱萸出產於陳地陳國的意思,春秋有古陳國,陳氏封地。初步推斷,這可能是用於治療偏寒的頭痛的藥方。(□為缺字或暫不能識讀的字),

薑應該指的是姜,在這裡估計是乾薑的可能性大點。厚柎,應該是厚朴。此藥方,溫寒,祛風,行氣,可以治療頭痛一類的疾病。

根據這些藥方,我們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一些民間中醫大師,最後也是採用這樣的格式書寫一些藥方傳承,說一類癥狀,直接上一個簡單粗暴的藥方,這個藥方看起來簡單,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只要是癥狀對路,百試不爽,可以說是驗方秘方了。

先賢的人,想到後人傳承智力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就周全的考慮到了,我們現在的工業設計思維叫做防痴呆設計,不管流水線上的工人到底有沒有理解電子元件的設計思路,照版生產,按部就班就不會錯了。

老官山漢墓還挖出來織布機械,其中的工業設計水平也是達到一定的高度的。其實一直到清朝中後期,整個地球差不多都是採用這樣的織布方式在生產布匹的。

老官山漢墓挖掘出土的還有一些標滿經絡圖的漆人,為我們研究古代中醫學的全貌,提供了很大的補充,不僅完善了醫學歷史,而且還給人們從更多古代的大醫學家的醫學思路,開闊了眼界,因為中醫一直在傳承,幾乎沒有創新,所以古代的更多內容,對我們的研究幫助是很大的。

二、老官山漢墓墓主,原來是個高鼻樑的白富美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老官山漢墓出土漆禁、漆馬、織機)

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模型,為「成都造」高級絲綢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研究史,一時引起轟動。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自2012年7月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成都地鐵3號線建設工地的一處西漢時期的墓地,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此次考古工作,被評為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相當於斬獲了考古界的「奧斯卡」大獎。在那次考古工作中,考古隊共發掘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其中共埋葬了6位墓主的遺骸。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老官山漢墓考古發掘現場

考古工作者經過初步判斷,認為所有骸骨應屬於一個個體,於是將現場收集到的所有骨骼,送到四川大學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的生物考古實驗室進行清理清潔、拼對測量、形態觀察與分析,再選取適量樣本進行骨骼穩定同位素、骨骼微量元素、古代DNA測試分析。

階段性成果顯示,M2墓主是一位死亡年齡在45-50歲的女性個體。這個年齡在2000多年前,已屬高壽。目前來看,經過盜擾後的M2墓主,保存較好的骨骼主要有顱骨、頸椎、胸椎、腰椎以及骶椎和髖骨。部分肋骨、左側肩胛骨、鎖骨等,均有不同程度殘損。儘管墓主缺失了很多骨骼,但課題組根據保留骨骼的大小以及比例關係等參照分析認為,「她身材應當中等,而且應該長得還挺好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M2出土彩繪木俑

從保存較好的顱骨來看,這個女性高鼻樑,五官比例協調,放在現代也能算是美女。「下一步,課題組還會基於大數據統計結果,對其進行人體容貌復原,還原墓主人生前生命中的某一精彩時刻,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長齲齒:她是一個好吃嘴

不要以為齲齒是愛吃糖小孩兒的「專利」,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老官山漢墓里,M2墓主口腔里就有嚴重的齲齒病害,她的上頜右側第二前臼齒罹患齲齒,可見她生活優渥,饕口饞舌。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南底箱器物出土情況

從骨骼病理學角度分析,齲齒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通常使牙齒表面產生模糊的斑點或形成較大的腐蝕性孔洞。

雖說食物構成、唾液成分、口腔衛生、遺傳因素、釉質缺陷、飲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可能導致齲齒,但一般認為,飲食問題可能是造成齲齒髮病的最主要原因。齲齒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墓主人吃了含糖份較多的食物。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老官山漢墓出土漆耳杯、漆碗

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推斷,這個墓主人的飲食結構中應當含有大量的以水稻為主的食物品類。有證據表明,富含糖分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特別是蔗糖,對齲齒的發生有強化作用。

骨損傷:她是一個勤快人

在大多數人看來,養尊處優的富貴人家不用事必躬親,凡事指揮奴僕去做,坐享其成就好。但對老官山漢墓M2的研究表明,這位女主人儘管陪葬豐富、身份尊貴,但她顯然要親自參與勞動,而且強度可能還比較大,這在骨骼保留的痕迹上顯露無疑——她罹患有嚴重的骨骼損傷。

腰椎病、骨質增生、肘關節炎等疾病帶來的傷痛,跨越2000多年的時光,仍然沉澱在骨骼上,訴說著主人的一世辛勞。發育明顯的肌嵴,顯示M2這位女性積勞成疾,生前參與了繁重的體力勞動,造成髖骨髂結節周圍骨質異常發育,骨質增生的病理現象,清晰可辨。

M2墓主左側髖骨髂骨髂結節周圍骨質異常發育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M2墓主腰椎椎體邊緣滋生的骨贅

此外,墓主從第十一胸椎開始往下,延及全部腰椎,直到骶椎上關節面邊緣均有明顯的骨贅滋生,而且累及第五腰椎後部、骶椎後部,呈現出由上及下逐步明顯、加重的趨勢。

由此可以看出,墓主人軀幹部脊柱在其日常生活中承受了較大壓力,這種骨性關節炎表現,應當是腰腹部長期活動,異常受力造成的骨骼勞損性損傷。

在「事死如事生」的漢代,這表明墓主人與蜀錦織造密不可分,極有可能生前從事蜀錦織造,有高超的織造工藝水平。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M2北1底箱織機出土情況

長期從事繁重的織錦工作,讓這位勤勞的女性腰部承受了巨大的作用力,這就能解釋得通,其右側肩關節、肘關節周圍不同程度的骨膜炎從何而來。這個墓葬等級極高、陪葬相當豐富的墓主,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她面容嬌好,喜歡大快朵頤,同時也朝耕暮耘。

「她之所以有顯赫的地位、死後享受萬般榮耀,也是她勤勞收穫的果實,是應當應份的。養尊處優的富貴人家,並非遊手好閒,單純讓大家供養。如果想身份榮耀,受人尊敬,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有機會。」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每天成都地鐵三號線蜿蜒而來,經載者千千萬萬患者到達軍區總醫院就診,不能不說是中華醫療千年傳續的神話。也感謝時任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鄧工力、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喻寧躍、煙花錦里東拂煦、老官山傍杏林蕖。

經歷「扁鵲醫書」發掘背後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細胞告訴你,健康體質如何來?
要想飲食降血糖,這樣安排飯菜就可以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