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古人留下的為人處事教誨:掌握「兩餘」原則,才是真正大智慧

古人留下的為人處事教誨:掌握「兩餘」原則,才是真正大智慧

文/東哥講武堂


古人留下的為人處事教誨:掌握「兩餘」原則,才是真正大智慧

我國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千百年歷史傳承過程中,有很多的優秀文化被保存並延續,仍舊對後世人甚至是當代人有著教育意義,就比如在為人處事方面,前人的很多教誨對於現代人來說都相當值得思考和借鑒。

明代有一個叫做陳繼儒的文學家,曾經留下過這兩的兩句教誨: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這兩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其實就是「兩餘」原則,可以歸納為「恩不盡施,事留有餘」。從字面意思上也很好理解,對人施恩不要窮盡,做事要為自己留後路,掌握這個原則,才是真正大智慧。

通過字面解釋來看,其實很容易想到這樣一個詞,那就是「留有餘地」。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詞出現得相當頻繁,可以說這是千百年來國人在為人處事上的一種智慧。

首先來看「恩不盡施」。人是群居動物,生活中少不了與人打交道,有來有往就會產生恩或怨。恩和怨是非常神奇的兩種東西,當恩足夠時,就可能會化解怨;若是恩少了,或許就會滋生怨,甚至激起更大的恨。

所以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需要非常注意施恩,不過也不是無腦施恩,要有節制。比如在別人危難之際給予幫助,別人一般都會非常感激;但這種幫助不能讓對方形成依賴,讓對方以為得到幫助是理所當然,因為一旦這種依賴形成,後續得不到更多恩惠,對方反而會產生怨恨。所以說,與人交往「恩不盡施」,要留有餘地。

再來看「事留有餘」。如果說「恩不盡施」是對他人,那麼「事留有餘」就是對自己了。人一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有時候平順,有時候會遇到大風大浪,要克服這些磨難,就要有所準備了。

處事不要太過招搖,這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自身修養的一種體現。一直以來,中國人骨子裡就是有著這種「收斂」性格的,即不驕不躁,處事不驚,所謂「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會張狂地宣傳自己的才華,人們做事非常講究有備無患,因此遇事要時刻保持多餘的不會竭盡的智慧,只有這樣方可應對可能發生的變故,做到遊刃有餘,這才是真正的處事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哥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擁有72變,啥都能變,卻有2種東西堅決不變
呂后干政可以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立政權,慈禧干政為何卻亡國?

TAG:東哥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