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樊城之戰,可謂是三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後蜀吳聯盟破裂,兩國交戰,蜀國敗給了吳國,從此幾乎一蹶不振,而吳國也在此戰後向魏國稱臣,即便之後蜀吳重新結盟,但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合作無間了。而魏國在樊城之戰後也實力大減,據說此戰的軍費甚至從西涼那裡扣了出來,也無力南下,不久之後劉備、曹操去世,老一輩革命家的時代就此落幕。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于禁

而于禁在樊城之戰中,奉命前去救援被關羽圍困的曹仁,結果不料卻遇上一場大雨,導致漢水暴漲,水深好幾丈,正好被關羽利用,一把水淹掉了于禁的三萬大軍,于禁所督的七軍近乎全軍覆沒,于禁本人也被關羽生擒。而為了所剩軍隊不被傷害,于禁被迫投降,但同行的龐德因為誓死不降,被關羽所殺。 在這之後,魏吳秘密合作,呂蒙率軍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此後于禁被吳軍從荊州的大牢里放了出來,並送回了吳國。而于禁到了孫權處,這對於孫權可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殺了于禁可能從此會和曹魏生死不休,留著的話又不放心,可能會養虎為患。那麼最後孫權到底如何處置於禁的呢?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曹仁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于禁到底是怎樣一位將領。于禁位列曹魏「五子良將」,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將領之一,隨曹操南征北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攻營拔寨不為所懼,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曾被曹操稱為「武力既弘,質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將相比。後來,于禁官至水軍大都督、左將軍、假節鉞,不僅在外姓武將當中屬於第一位,就是在曹氏宗親將領中,官位也幾乎無人可敵。這個「假節鉞」之權可不容小覷,有點類似「尚方寶劍」,可以對有過錯的地方官員或包括假節在內的武將先斬後奏,權利非常大。也正因如此,關羽擒了于禁,才體現出了威震華夏的名聲。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于禁

對於于禁這位曾經的名將,孫權很是重視,親自與于禁見面,並為之鬆綁,對於禁非常好。之後,孫權騎馬也和于禁並行,還經常大開宴會宴請于禁,幾乎是比自家將領的待遇還要好。而孫權對於禁這麼好,一些孫權手下的人看不下去了,比如謀士虞翻,就曾多次出言呵斥于禁。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虞翻

有一次,虞翻看到孫權出行和于禁並行騎馬,當即就忍不住沖于禁罵到:「你就是個投降的俘虜,有何資格與我主同行?」罵完還還想舉起馬鞭打于禁,但當場被孫權喝止。還有一次,孫權在樓船上舉行宴會,大宴群臣,也包括于禁。于禁在看到歌舞表演後,想到了自己的現在的處境,便不禁哭了起來,這時虞翻站了起來,對於禁說道:「你這是在裝可憐想得到赦免嗎?」孫權聽了,不僅非常不高興,還在為于禁感到不平。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孫權

後來,孫權為了保護自己,向魏國曹丕稱臣,準備送還于禁回魏國,這時,虞翻公開進言,建議殺掉于禁。虞翻表示,雖然放于禁回國對我們並無大礙,但這就好比放走了一個敵人,還不如斬了他以儆效尤,警示那些有二心的投降派。當然,孫權並沒有聽虞翻的話,堅持率群臣送于禁回魏國,但虞翻還不死心,送行時對於禁說道:「你不要認為我們吳國膽小怕事,只不過是我的建議沒有被主公採納罷了。」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虞翻

看到這裡大家可想而知,于禁作為一個曹魏大將,在孫權處多次被謀士虞翻羞辱,但他不僅沒有生氣,最後還依然盛讚虞翻的品格,認為他是在為自己主子著想,並沒有什麼過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于禁是一個心胸寬廣之人,而這也是孫權一直很尊重他的原因之一。 不過於禁作為俘虜,僅僅是心胸開闊,並不是孫權不殺他的理由,這裡面大概有幾方面原因。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于禁

首先,孫權要和魏國建立友好關係,在殺掉了劉備的二弟關羽後,孫權並不認為劉備會網開一面。一方面孫權怕劉備大舉復仇,需要曹魏這個大佬做靠山,另一方面,孫權也可以借這個由頭守住江東。既然吳已經向魏稱臣了,那就理應不能殺掉魏國的大將,否則還有什麼誠心可言呢?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曹丕

其次,于禁是迫不得已投降關羽,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並非虞翻所說的「投降就是可恥的」。當時關羽水淹七軍,全軍覆滅,于禁無路可走,如果不投降,那些好不容易死裡逃生的士卒最終也都難逃一死,最後于禁沒辦法只得投降。而且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投降並不丟人,比如曹魏的張遼、張郃等人都是降將,而且孫權向曹丕稱臣,換句話說也是投降,按這麼說的話,孫權是不是也很「可恥」呢?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于禁

司馬懿也曾評價道:「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也就是說,要不是這場大雨,于禁未必會敗。當時曹仁和龐德都在樊城,曹仁聽說于禁增援,安排龐德去接應于禁,誰知道沒接應到,卻遇到了洪水。如果于禁此戰沒敗,或者沒去增援樊城,加上于禁一生沒有什麼污點,必然名揚後世。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于禁

最後,也就是之前說的,于禁本身很有人格魅力, 他人生的主基調是戰鬥的一生,在曹魏立有的戰功和戰績,不容抹殺,首先他就是一個將帥之才,再者于禁被虞翻如此羞辱,依然盛讚虞翻,這說明于禁的心胸非常寬廣。而且他投降也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手下的將士能夠免受一死,所以孫權至少是欣賞于禁的,否則也不會對他那麼好,處處護著于禁。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孫權

所以,于禁在吳國的這段時間裡,作為降將他並沒有受到多少苦,然而後來回到魏國之後,卻並不好受。因為曹丕十分鄙視於禁,認為于禁受父親重用,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投降,相當沒骨氣,而且為了淡化敗仗對全軍的影響,儘可能的羞辱于禁。有一次,曹丕讓于禁去參拜曹操的陵墓,特意在陵墓旁擺了一個壁畫,畫上正是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屈,于禁俯首投降之景,于禁看到之後羞愧難當,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于禁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論:「于禁將數萬眾,敗不能死,生降於敵,既而復歸;文帝廢之可也,殺之可也,乃畫陵屋以辱之,斯為不君矣!」可見司馬光就此事責備了曹丕,說他「斯為不君矣」,司馬光認為,對於禁可以貶為平民,甚至可以殺,但如此羞辱他,這不是一個國君的應有的風範與氣度。可惜于禁一代傳奇名將,一生光榮,最後卻因「投降」兩個字而晚節不保。

關注小編,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歡迎您評論點贊哦!

于禁作為俘虜被送往吳國,孫權到底是如何對待他的,讓人無法相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