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看完這部劇,我更恐婚恐育了

看完這部劇,我更恐婚恐育了

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伊坂幸太郎

反觀周圍的人,除了愛情及共度一生,很多人結婚生子的原因足以讓你咂舌:父母催婚,延續香火,別人生我也生...

婚姻,原本是兩人決定相愛一生的承諾,卻變成了不由自主的責任;生子,原本是愛情和生命的結晶,卻變成了雷厲風行的任務...

很多人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也有很多人說,生孩子是人生的重大任務。

結婚,不是過家家,是相守一生的承諾;

生子,更不是玩芭比娃娃,而是意味著更大的責任。

今天,報姐要向大家推薦一部現象級日劇《坡道上的家》,看了之後,大家或許會對婚姻和家庭有新的看法。

輕快的配樂,舒服的濾鏡,平靜的社區...

主婦里沙子貌似過著平靜的生活:一家三口,和諧相處,相夫教子,簡單幸福。

然而,一封法院的來信,打破了里沙子原本平靜的生活:

她被選為法院庭審的替補陪審團成員,而審理的案子,是一件聽了就讓人直呼害怕的刑事案件:被告安藤將自己八個月大的孩子溺斃在浴缸里,當丈夫趕回家時,早已無力回天...

因為手段過於殘忍,案件早已傳得滿城風雨,媒體和大眾也不甘落後,被告安藤就這樣被口口相傳成「不顧育兒,只顧自己,嫌棄骨肉」的惡魔母親,在公審之前,對於安藤的輿論審判早已開始...

公審開始,雙方律師展開激烈的唇槍舌戰:

原告律師認為安藤弒子屬實且行端惡劣,理應認罪;

被告律師則辯護安藤因為多方壓力,患上了產後抑鬱和精神衰弱,理應酌情予以量刑...

被告丈夫上庭發言,表面看似好好先生,發言滿是自責:

後悔沒讓她去看心理醫生;

覺得事情沒那麼嚴重;

自己的配合不夠。

但其實發言中滿是致命的控訴:

「因為女兒比其他孩子發育較慢,她放棄了育兒,繼而狠下殺手」

在他眼中,他是一個無心之過的模範丈夫,而安藤卻是脆弱和失職的失敗妻子。

而在被告這邊,安藤先生並非如此模範無辜:

丈夫聲稱自己雙休日全程帶娃,實際上工作日全程甩手掌柜,不願回家聽到孩子哭鬧,將育兒的任務扔給孤立無援的妻子;

婆婆聲稱來幫忙帶孩子,但實際上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一直質疑安藤的育兒和孩子的發育...

雙方各執一詞,陳述各走兩極。

隨著一次次陪審的進行,里沙子在安藤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逐漸地對她的犯罪和崩潰產生了不該有的共鳴。

因為履行陪審團的義務,里沙子原本帶娃做家務的平衡也被打破:

老公的所謂「溫柔體貼」,僅僅是允許她庭審期間可以買超市的速食,而不是幫忙帶娃或做菜,而且過了幾天便怨聲載道;

拜託公婆照顧女兒,結果女兒被老人嬌慣,一回家就開始在地上扔食物,坐在地上哭鬧,不理解媽媽的辛苦,從「小天使」活脫脫變成了熊孩子;

而為了讓孩子聽話玩了一個「媽媽不要你了」遊戲(大家小時候應該都遭遇過),結果恰好被丈夫看到,被指責虐待兒童,甚至讓女兒第二天直接住到公婆家...

原來一直溫柔以待,勸自己凡事不要勉強的老公,以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姿態,讓里沙子三觀崩塌。

老公甚至在電話里對婆婆說,老婆因為庭審已經撐不住育兒和家務,請求母親幫幫她。

這句話,和被告丈夫對自己媽媽說的話一模一樣。

頓時,里沙子和安藤的生活軌跡彷彿重疊在了一起,而此時的安藤,也成為了一面鏡子,折射出來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黑暗的一面。

所有女人生來就是合格的母親和妻子嗎?

當一個男人成為丈夫和父親,他的尊嚴大部分都來自於工作;而當一個女人成為妻子和母親,即使有著工作,她的尊嚴也大多來自「妻子」和「母親」的標籤。

這個歧視明顯的觀念,卻成為社會大眾衡量一個人的標杆。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總有一種對於女性育兒那種莫名其妙的「理所當然」

一句「慈母」,盡善盡美,稍有差池,就會被貼上「枉為人母」的標籤。

相比之下,男性如果能做到女性育兒的60%,就能夠被歌功頌德,頌為偉大父親,模範丈夫...

當孩子出生後,男人的生活並不會改變太多,他們一如既往地工作,一如既往地做著「比育兒更重要」的事;

而對於女人來說,就算比丈夫掙得多,也不如相夫教子來得「榮耀」。

這就是近年來,大家特別熱議的一詞——喪偶式育兒

女性養育孩子幾乎要獨自承擔所有的照顧責任,丈夫完全幫不上忙,跟喪偶似的。

雖然現在男女地位日漸平等,參加工作的女性也越來越多,但是在男女雙方都有工作的前提下,女性還是得承擔育兒的主要工作。

父親大可以工作應酬為由,躲避育兒和家務;而母親除了辛苦工作,還得無條件地做賢內助。

母親如此艱辛,父親們卻在育兒和家務問題上的集體無意識。

「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這是很多童話故事的結尾。

但在現實中,有多少的女性,被認為是天生的妻子和母親,被社會和家庭「想當然」地做著她們「應當做」的一切,卻從沒有想過她們所渴望的「童話」早已化成泡影。

劇名《坡道上的家》,指的是安藤一家的住處,更是安藤痛苦的開始:

每一遭吃力的爬坡,

每一聲孩子的哭鬧,

每一此丈夫的忽視,

看似和諧美妙的住宅,卻遍布殘酷的崩潰和絕望的求救。

在悲劇發生之前,明明有千萬種方法可以避免,但眾人都忽略了千萬次絕望的呼喊。

而當悲劇成行,意識和反省才姍姍來遲,卻再也救不起墜入深淵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英國大媽被紙割傷後,竟然被截去了四肢!
飛機乘客阻止遣返性侵犯,她崩潰大哭:你們憑什麼!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