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之吳昌碩!

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之吳昌碩!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湖州人。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闢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吳昌碩書法作品】

篆書三言聯

行草團扇

56歲作 23 X 25CM 日本朝日新聞社主辦吳昌碩編年書法展作品選

吳昌碩

金文扇面

臨石鼓文軸

《篆書臨石鼓文》軸,紙本,縱149.5cm,橫82.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臨石鼓第三鼓「田車」篇,末款「吳昌碩」,下鈐「俊卿之印」、「昌碩」印二方。此軸書於1915年,吳昌碩時年71歲。本幅無藏印。

此軸筆法沉厚渾樸,筆力雄健,線條粗細富於變化,既師原文之意,得其形,又獨具風骨。近人向燊評其書云:「昌碩以鄧法寫石鼓文,變橫為縱,自成一派。」此軸結字以上下左右參差取姿,用筆遒勁,氣息沉鬱雄壯,自具新意。

1927年作

篆書臨石鼓文

軸 174×80cm 紙本 1917年 上海博物館藏

款識:丁巳孟月峰顧我飲畢潑墨自謂尚有生氣也七十四叟吳昌碩

鈐印:俊卿之印(朱)

倉碩(白)

臨石鼓文

臨石鼓文冊

臨散氏盤

《行書五言詩》軸,紙本,縱136cm,橫4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風香鄰有無,花影佛跏趺。歷劫龍吁盋,餐霞鳳別梧。石真彊取詩,柱詩奈不奇。觚山儻(此字點去)燕支奪,狂歌待老夫。普寧寺牡丹。丁卯深秋錄於癖斯堂。吳昌碩年八十四。

本幅書錄五言詩一首,末作者自識:「普寧寺牡丹丁卯深秋錄於癖斯堂,吳昌碩年八十四。」下鈐「倉碩」印。無藏印。「丁卯」為1927年。

此軸書法古拙遒勁,於法度之外別開生面。用筆時而厚重沉著,時而瀟洒飄逸,起筆與橫筆多沉實,撇筆多細長,有如其畫梅之法。結字多欹側,但以筆劃之粗細保持字形的穩定,無傾倒之勢,充分體現了吳氏書法「用筆遒勁,氣息深厚」,「結體以上下左右取姿勢」的書法特徵,並可從中看到許多繪畫的用筆特點,面貌獨具一格。

吳昌碩篆書題匾《為善最樂》

吳昌碩 手稿

紙本 縱22.8厘米,橫22.8厘米。湖州博物館藏。

此為清吳昌碩的行書手稿。縱22.8厘米,橫22.8厘米,紙本。湖州博物館藏。

此手稿既沒書寫時間,也無鈐蓋印章,但觀其書法,其行書風格初具雛形,只是字裡行間結構布局稍顯凌亂,應為吳昌碩中年前期之作。四十四至五十四歲這段時間吳昌碩寓居上海,與翁鐵梅互有往來,此信稿大概為當時之作。

【吳昌碩篆刻作品】

吳昌碩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書,印刻。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糅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他的篆刻是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的影響,成為一代宗師。他的畫起大落,善於留白,或對角欹斜,氣象崢嶸,構圖塊面體積感極強。他的篆書個性極強,印中的字饒有筆意,刀融於筆。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現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變而正的特點。篆刻方面吳昌碩上取鼎彝,下挹秦漢,創造性地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朴,往往在不經意中見功力。

【吳昌碩國畫作品】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

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捨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吳昌碩畢生從事藝術研究和創作,專心致志,數十年如一日。晚年,他在藝術創造等方面雖都有很高深的造詣,但他不僅絕不驕矜,反而比先前更加謙虛。他時常對人說:"我學畫太遲,根柢不深,天資也不高,僅僅做到多看、多畫而已。"他自謙地把所作的畫比作"健葯",又說:"學畫未精書更劣,似雪苔紙拼塗鴉。"

直到七八十歲的高年,還以讀書、刻印、寫字、繪畫和吟詩作為日課,樂之不疲。誠如他自己在一首題畫詩中所描述: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古人常用"鐵硯磨穿"這句話來形容一個人為學的勤奮,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吳昌碩晚年卻確實曾經把友人趙石農所贈一個虞山砂石製成的硯池磨穿一個小孔。

齊白石一生都在模仿吳昌碩,無論是草蟲還是花卉,齊白石都在臨摹吳昌碩的筆法。《白石詩草》中,齊白石還寫道:「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縱橫塗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甚至又有「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之語。

別忘記在右底角點個好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 的精彩文章:

大英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小楷《心經》,稀世珍品!

TAG:書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