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日本天皇,為啥有時有權,有時沒權?

歷史上的日本天皇,為啥有時有權,有時沒權?

日本國家元首的稱號,大夥都知道。"天皇"是也。對於這個詞兒,中國人再熟悉不過了,但凡知道一點歷史的朋友,哪怕接觸過抗戰神劇的朋友,都知道當年作惡多端的日本鬼子就自稱"皇軍",都是效忠天皇的。而最近幾天,"天皇"一詞又上了熱搜,因為日本明仁天皇(1933—)退位了,新繼位的是他兒子德仁天皇(1960—)。那麼,日本的天皇,在歷史上到底是個啥性質的存在呢?他們平時都管啥呢?能管多少呢?

天皇的歷史,說來話長。日本人說天皇是他們神話中的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代,天照大神還是女的。作為女神後代的天皇自然很無敵,第一代叫神武天皇,是大和民族的老祖宗,和咱們春秋五霸的頭一位齊桓公算同時代人。不過呢,這個神武天皇年頭太久,相關文字記載又神神叨叨,所以不太可信。比較可信的應該是咱們中國隋朝的時候,日本有個聖德太子(574—622),他搞出了日本史上的第一次改革,派出好多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但他把隋煬帝惹怒了,就因為他那句"日出之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楊廣認為你一蕞爾小破國對我天朝如此,簡直不知天高地厚!聖德太子不是天皇,但他媽是日本天皇,即日本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日本史上共有六位女皇)——推古天皇(554—628),當時是娘倆一起統治日本。

歷史上的日本天皇,為啥有時有權,有時沒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推古天皇

咱們唐朝的時候,日本天皇繼續派大批使者和留學生到中國學習,把唐朝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帶回日本。雖然在此期間,日本曾自不量力和唐朝幹了一架(663年唐朝和新羅聯軍PK日本和百濟聯軍。新羅和百濟都是朝鮮古國),但慘敗後還是老實了。一百多年後,日本天皇混得不行了,因為權力逐漸被宮廷貴族給篡了,勢力最牛的就是外戚藤原氏,他們可以隨便廢立天皇玩。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約四百年的"平安時代"。這個時代的後期,地方豪族和武士勢力又牛起來了,平氏和源氏兩大武士集團互毆,最終前者滅了後者。到1192年,也就是咱南宋的時候,源氏集團的老大源賴潮被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始了日本歷史上的幕府時代,"幕府"這個詞,原來的意思就是將軍出征時的營地。

幕府時代,天皇名義上還是國家一把手,但實權都掌握在幕府將軍手裡,而幕府將軍後來也混得不行了,各地方的守護大名(即封建領主)割據一方,打成一鍋粥。1467—1573年,也就是咱們中國明朝的時候,日本歷史上進入了最亂最亂的戰國時期,能打的武將紛紛登場玩命大亂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戰國三傑",即:織田信長(1534—1582)、豐臣秀吉(1536—1598)、德川家康(1543—1616)。最終豐臣秀吉統一了全國,但他成為日本老大後,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還想征服明朝,結果失敗,豐臣本人也鬱悶病死。豐臣可沒想到,他死後沒多久,他的妹夫德川家康就滅了豐臣家,開創了長達兩個半世紀的德川幕府(也稱"江戶幕府")時代。在這段時間裡,天皇依舊是空氣般的存在,當然,有時也發揮點作用——被幕府將軍當猴耍。

轉眼到了19世紀下半葉,也就是清朝越混越慘的時候,天皇終於揚眉吐氣了,不但揚眉吐氣,而且真成了無敵的超級大神。一大幫看幕府不順眼的武士們踹翻了腐敗不堪的德川幕府,擁立年僅16歲的睦仁天皇(1852—1912)登基,宣布"王政復古",重立天皇權威。1868年改年號為"明治",日本歷史上超輝煌的"明治時代"開始了。睦仁也就是明治天皇在一幫能力超強的文臣武將的輔佐下,開始維新,富國強兵,整個日本天翻地覆。在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被歐美白人蹂躪的同時,日本成為其中唯一一個獨立又富強的國家(泰國雖也是獨立王國,但並不強,要看白人眼色行事)。根據1889年明治天皇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權力"神聖不可侵犯",天皇總攬日本一切軍政大權,包括首相在內的所有大臣都必須由天皇任命。雖有議會,但天皇有權將其解散。不久,強大起來的日本先後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打敗了清朝和沙俄,吞併了朝鮮(包括今天的韓國),成為東亞霸主。戰爭中的日本設立了大本營,天皇為最高統帥,正所謂"皇軍大元帥"是也。陸海軍的最高長官只對天皇負責,內閣首相無權干涉軍事。

歷史上的日本天皇,為啥有時有權,有時沒權?

睦仁天皇

明治天皇去世後,繼位的是他兒子大正天皇嘉仁(1879—1926),這傢伙得過腦膜炎,後發展成精神病,外號"白痴天皇",常幹些二百五事件,如在國會開幕典禮上把詔書捲成圓筒當望遠鏡亂看。這個"白痴天皇"在位15年就去世了,他兒子裕仁(1901—1989)登基,年號"昭和"。這個愛好生物學的天皇,就是主導日本帝國最瘋狂時代的那位。

從七七事變到偷襲珍珠港,反正二戰期間日軍所干出的所有大事兒,都是裕仁親自批准的,只要他不高興,那內閣立馬完蛋——1927—1929年的田中義一內閣就是因為他對首相發脾氣而倒台的。外號"剃刀"的戰爭狂人東條英機(1884—1948)就是裕仁任命為首相的,東條也是裕仁最信任最喜歡的軍人,能力一般的東條最大的"優點"就是效忠天皇。除了東條,那些二戰中"人氣"挺旺的日本高級將領如山本五十六、岡村寧次等,他們的要職和軍銜,都是裕仁欽命的,他們也都對天皇忠心不二。

雖然按照習慣,天皇一般不發表意見,二戰中裕仁的言論也不多,但他不同意啥事兒,可以不批准;他不喜歡的人,肯定不會當上首相或軍部首腦;每次日軍打了勝仗,他都特欣喜,並對"皇軍"及其將領又鼓勵又嘉獎。南京大屠殺的指揮者,是裕仁的叔叔,用活人實驗的七三一部隊,是根據裕仁敕令成立的。尤其是當日本挨了倆原子彈、滿朝文武都不知如何是好的關鍵時刻,還是裕仁親自出馬,向全體日本人用"御音"宣布了所謂的"終戰詔書",否則,日本軍隊甚至全國老百姓,是寧可全體"玉碎",也不肯投降的。

隨著美軍進佔日本,裕仁的"大神"日子終結了,日本的"太上皇"、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重整日本,命裕仁發表《人間宣言》,向老百姓說明自己其實是人不是神,天皇神話純屬虛構。1947年5月,日本頒布新憲法,天皇不再擁有實權,變成了和英國女王一樣的"虛君",日本確立了議會民主制,首相成了民選的,禍害亞洲的"皇軍"也被取消。但麥克阿瑟沒有懲治裕仁,他認為控制日本還需要利用天皇的影響。於是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喊著"天皇萬歲"的口號被送上絞架。裕仁安然活到了1989年病逝,享年88歲,在位64年,他成為日本歷史上在位最久也是最高壽的天皇。其子明仁繼位,年號"平成",目前為止史上唯一訪華的天皇(1992年攜美智子皇后)就是這位。2019年4月30日,明仁退位,5月1日,其子德仁繼位,改元"令和"。

歷史上的日本天皇,為啥有時有權,有時沒權?

裕仁

從登上權力巔峰,到從神位上跌落,再到重振權威,最後又到失去實權,天皇們的經歷似乎也是日本人或日本史的一個縮影:時而謙虛有禮、文明開化,時而瘋狂變態、野蠻血腥——很矛盾、很複雜、很讓人摸不透……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小說:讓我坐在床上,兩個男人開始討論些那些敏感的話題來
小說:兩人獨處時,他總是問她身子是否舒服,背後藏了什麼秘密?

TAG: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