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吃奶時出現這些動作=「我吃飽了」,再喂對脾胃是負擔

寶寶吃奶時出現這些動作=「我吃飽了」,再喂對脾胃是負擔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老話常說:想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但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這個「尺度」真的是太難把握。兒科醫生教給大家一個實用小竅門:如果發現孩子吃奶時出現這些動作,可能就是吃飽的信號,再喂容易傷脾胃。

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兩個動作,說明寶寶已經吃飽

動作一:簡單粗暴,直接吐掉

這裡吐掉分為被動和主動。被動是指實在吃得太飽,超過胃容量的上限,而發生溢奶等現象。主動是指寶寶已經意識到自己飽了,會把嘴裡殘餘的口糧吐出來。

被動吐奶一般指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即溢奶。主要是因為小於6個月的嬰兒胃腸道功能還未發育完善,嬰兒胃呈水平位置,韌帶鬆弛,且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發育良好等消化道的生理解剖結構導致孩子吃得太飽容易發生溢奶情況。

主動吐奶是指寶寶真的吃飽了。小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辨別飢餓感和飽腹感的能力還是有的。因此在吃奶時寶寶用小舌頭把乳頭頂出來,放進去還會再頂出來,或者非常警覺性的把頭轉過去,以哭聲來抵抗媽媽的壓迫……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在告訴寶媽:「我真的餓了,真的吃不下了,求放過。」

動作二:心不在焉,吃奶分心

這個時候寶寶往往會在吃奶時不用勁吃也不著急,甚至有時候邊吃邊玩,被別的事物吸引目光,或者是咬媽媽的乳頭……

正常情況下,如果孩子處於飢餓的狀態下吃奶,孩子吃奶速度為:平均每吮吸3次左右就吞咽下一口,並發出有節律的吮吸聲,伴有聽得見的吞咽聲音,且注意力會特別集中。

如果其腸胃已經達到飽和狀態,他們的吞咽的速度就會明顯變緩。而且吃奶時漫不經心,喜歡東張西望,或者是用手撫摸媽媽的胸部、抓衣服等。此時,寶媽不必再強行讓寶寶多吃。


另外,從寶媽和寶寶自身出發,有這兩個信號也是說明寶寶吃飽了

寶媽感受:乳房變軟

其實餵奶的過程,就是寶媽乳房從脹滿到柔軟的變化過程。這些可以通過自身感覺、肉眼觀察以及手感觸摸來感知乳房的狀態,判斷奶量的多少,從而來判斷寶寶餵養了多少,是否已經吃飽。

一般正常情況下,初生兒胃容量為30~35ml,3個月約為100ml,6個月為200ml,1歲為300~500ml。因此寶寶在出生的前三個月,需奶量較少,奶水富餘量較多。後期一般可達到供需平衡,直到4個月以後緩慢添加輔食。因此寶媽要掌握寶寶需奶量的變化。

寶寶特徵:大小便正常

如果寶寶每天能夠攝入較為充足的奶量時,一般的小便次數是8~10次,大便是4~5次,且大便顏色呈現金黃色稠便。若寶寶吃不飽的話,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綠稀便;若寶寶吃得太飽,則會發生積食、甚至是引發脾胃系統負擔過重出現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等情況。

如果孩子出現了上面這些信號,說明他們已經吃飽了,父母就不要再堅持喂下去,因為幼兒的腸胃消化能力有限,如果攝入過多的東西,反而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將來可能容易出現脾胃不調、積食等毛病。

延伸閱讀:把握母乳餵養的黃金節點:15分鐘

每次哺乳時通常在開始哺乳的2~3分鐘內乳汁分泌極快(占乳汁的50%),4分鐘是吸乳量約佔全部乳量的80%~90%,所以第一個5分鐘是奶水含量最高,第二個5分鐘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最高,第三個5分鐘是鈣質個脂肪糖分含量最高,因此每次哺乳時間在15分鐘即可。

另外,從吃奶頻率上來看,一般情況下,寶寶每吸吮2~3次就會吞咽一口奶,細心的寶媽觀察會發現,如此連續吞咽,會持續15~20分鐘左右的時間。(J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這幾種情況下,外婆別急著帶娃,付出再多最後還是會「遭人嫌」
每年新增5萬白血病患兒,家中這幾樣東西隨處可見,家長防不勝防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