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定了!劉鶴將於後天訪美 人民日報鐘聲:關鍵之處見從容

定了!劉鶴將於後天訪美 人民日報鐘聲:關鍵之處見從容

權威消息來了,商務部確認,劉鶴將赴美磋商。消息一傳出,A股瞬間翻紅,離岸人民幣也急速拉升百點,全球市場也皆有所表現。

商務部最新發布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5月9日至10日訪美,與美方就經貿問題進行第十一輪磋商。

受此消息影響,滬指瞬間翻紅,截至收盤,報收2926.39點;全球市場應聲反彈,美股股指期貨跌幅迅速收窄,道指、標普、納指的跌幅分別縮小至0.25%、0.45%、0.50%,此前均跌0.6%以上;離岸人民幣快速拉升逾100點,升值收復6.79關口。

此外,恆指午後快速拉升逾200點收漲,截至收盤,恆指上漲0.52%。

針對中美就經貿問題進行磋商,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今天(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認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達成協議的前提和基礎,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談判本身就是一個討論的過程,雙方存在分歧很正常,中方不迴避矛盾,對繼續磋商具有誠意。

商務部、外交部接連發聲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4:05分應詢發表談話,表示應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的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5月9日至10日訪美,與美方就經貿問題進行第十一輪磋商。

就在6日,在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問題時,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回應,類似的情況以前多次出現過,中方的立場和態度一直非常明確,美方對此也十分清楚,中美經貿磋商已經進行了十輪,取得了積極進展。當務之急,中方還是希望美方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這不僅符合中方利益,也符合美方利益,更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談及下一輪經貿磋商,耿爽表示,國內外對此很關注,國際社會有很多的評論,我們也正在了解相關情況,「我這裡可以告訴你的是,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

受此消息影響,全球市場均積極反應,A股三大股指全部翻紅,美股股指期貨跌幅迅速收窄,道指、標普、納指期貨的跌幅分別縮小至0.08%、0.10%、0.03%,此前均跌0.6%以上;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期貨抹平跌幅,現基本持平;離岸人民幣快速拉升逾100點,升值收復6.79關口。

環球時報:面對美方波動 最好的回答是淡定

對於美方態度的突然變化,環球時報發表了名為《面對美方波動 最好的回答是淡定》的社評,該評論指出,中美貿易磋商已經進行了十輪,取得了巨大進展,但談到最後也是最較勁的時候。美方的表態究竟意味著美方「不想談了」,還是這是美方在談判的尾聲時刻發動新助攻,搞「臨門一腳」,力爭美方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後續的事態來驗證。

社評表示,這種時候,中方最重要的是淡定。客觀說,中國公眾希望中美達成協議,但也一直對兩國貿易磋商的其他結果、包括談判出現階段性破裂保持著思想準備。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社會對兩國很快達成協議的預期沒有美國社會高,這使得一旦談判破裂,它對中方所產生的綜合衝擊將是可控的。

「中美打打談談,即使談判破裂,美國全面加征關稅,也不意味著談判的大門從此關閉。」環球時報指出,美方極限施壓,恰恰表明美方對早點達成協議其實很著急。越是在這種時候,中方越要保持定力。中美貿易戰的「發燒」再高一度,多燒一會兒,未必對中國在戰略上就是很壞的事。在我方受損失的同時,美方也將在增加損失的過程中多積累一分教訓,之後若能達成貿易協議,反而會更穩固。

已進行了十輪經貿磋商

4月30日至5月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舉行第10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按照既定安排,將於本周在華盛頓舉行第11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姆努欽曾在4月30日表示,希望與中國談判代表在接下來的兩輪貿易談判中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過去的十輪經貿磋商中,從外交部和商務部透露的消息來看,雙方圍繞協議文本開展談判,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匯率、金融服務、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以來,中美經貿團隊進行了密集的磋商,基本都圍繞著協議有關文本展開,截至目前已進行了十輪磋商。

1月7日至9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雙方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繫。

1月30日至31日,劉鶴帶領中方團隊與萊特希澤帶領的美方團隊在華盛頓舉行經貿磋商。雙方在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指引下,討論了貿易平衡、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實施機制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雙方牽頭人重點就其中的貿易平衡、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機制等共同關心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坦誠、具體、建設性的討論,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2月14至15日,劉鶴與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舉行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對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並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了具體磋商。雙方表示,將根據兩國元首確定的磋商期限抓緊工作,努力達成一致。

2月21日開始的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中方多次表達立場,即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係不僅對中美重要,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都非常重要。中美和則兩利、斗則俱傷。雙方都有積極的願望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推進相關磋商。

3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八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華盛頓共同主持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討論了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措施、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協議文本,取得新的進展。雙方決定就遺留的問題通過各種有效方式進一步磋商。

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舉行第十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2018年,中美兩國貨物貿易超過6300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400億美元。

人民日報鐘聲:關鍵之處見從容

圍繞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有關準備進入倒計時,來自美方關於加征關稅的消息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美方稱將於本周五把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到25%,而且將很快對所謂剩餘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也加征25%的關稅。此舉首先在美國激起「這是在向美國消費者加征關稅」的驚呼。

類似情況此前也發生過,但最終還是呈現了撥雲見日的希望。雖然國際輿論場上議論紛紛,但事情的基本邏輯不會變。定力決定了定數,中方團隊準備赴美磋商的安排仍然保持著「進行時」狀態。

亂雲飛渡仍從容,這是中國本色。中方的立場和態度一直非常明確,美方對此也十分清楚。迄今進行了十輪的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已經取得諸多進展,這一點有目共睹。磋商已至關鍵處,雙方只有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才能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議。

中美之間的確存在雙方一時難以解決的棘手的結構性分歧,需要通過對話交流一起想辦法。談判的初衷是解決問題,目標是促成共贏,因此離不開對彼此關切的認真對待,也離不開對彼此可適性、可操作性的包容心。通過拼嗓門大、拼放話狠是解決不了中美經貿問題的,關稅大棒更不是靈丹妙藥。

一個產業要素齊整、兼具強大生產能力和巨大內需潛力的國家,篤定不會懼怕關稅大棒。看看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短短4天,中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人民幣;看看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的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4%,高於國內外分析預期,工業、消費、投資、進出口增速加快,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再看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的進出口亮點,3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預期實現9.6%的增長,有力拉動第一季度外貿整體增速回升。雖然中美經貿摩擦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是中國圍繞「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取得明顯效果。

中國大市場活力充沛,中國經濟動力不斷蓄增,中國同全球經貿夥伴們互動的空間持續擴展。中國完全有底氣應對中美經貿磋商進程中各種可能的困難和挑戰,這也是中方始終能夠保持平常心的原因。

正是由於看懂了中國經濟的實力和潛力,一些國外知名經濟學家不約而同警告美國領導人千萬不要「低估了中國的韌性和戰略決心」。「為了全世界的利益,美國和中國應該齊心協力,用智慧和勇氣解決雙方的摩擦。」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此言道出了國際社會的主流願望。如何最大限度保護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如何維護世界經濟穩定健康發展?這是中美兩國共同面對的世界性課題,不能讓理性缺位。

關鍵之處見從容。談下去,談好了,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值得強調的是,中美雙方曾經明確同意,要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美方應當按照這一共識指引的方向堅定往前走,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儘快回到正常軌道,讓合作共贏造福兩國和世界。這才是重信守諾的大國大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新動向!監管層正動用技術手段嚴控場外配資,今年來證監會已屢次提醒場外配資風險
300億啊,那可是兩棟中國最高樓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