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個月內全球8起重大事故,誰來保障航空安全?

5個月內全球8起重大事故,誰來保障航空安全?

5月5日,一架客機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迫降。圖片來源:新華社

就在俄航造成41人死亡的事故餘波還未平息之際,墨西哥又發生一起造成14人死亡的空難。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日晚,一架由美國拉斯維加斯飛往墨西哥蒙特雷市的商務飛機在墨西哥境內墜毀,機上11名乘客和3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目前當局並未給出造成墜機的可能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從1月中旬伊朗發生墜機事件至今,在不到5個月時間裡,全世界造成傷亡的民航事故已經多達8起,其中最為嚴重的當屬3月10日衣索比亞航空302號班機墜毀事故,該起事故造成機上157人全部罹難。

頻繁見諸報道的空難正給民眾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心理衝擊。《國家地理》雜誌2018年的一項調查就顯示,1/3的英國人比10年前更害怕坐飛機。這也提醒飛機生產商、航空運營商和監管部門,唯有將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才能保證航空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飛機生產商需要將安全放在首位。現代大型航空器由上百萬個零部件構成,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任何一點問題都可能導致致命事故的發生。尤其是現在,航空器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系統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大大提高了飛行安全性涉及和適航審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飛機生產商在航空器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和技術標準,才能保證航空器在後續使用中是合格的。2018年10月印尼獅航和今年3月埃塞航空墜機事件中,波音生產的737Max-800型客機,就已經被證實在設計和飛行控制系統中存在缺陷,且波音公司惡意隱瞞相關問題竟長達一年之久。

其次,航空公司需要正確合理使用和運營航空器。過去10年是全球航空業快速擴張和發展的10年,而航空業需求的快速擴展也對航空公司如何保障安全運營提出了挑戰。一方面,乘客流量增大要求航空公司提高運力,這可能導致航空公司不得不讓旗下飛機處於超負荷狀態運營,同時會影響相關保養維護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事故的概率也在增大。另一方面,全球都面臨飛行員、尤其是機長緊缺的局面,而機長和機組人員是保障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人員緊張可能導致機組人員配置失衡、機組人員過度疲勞等問題,從而影響飛航安全。

再次,有關監管部門需要擔負起相應的監管職責。疏於監管或是監管不善,都可能導致飛行事故的發生。在波音事故中,媒體調查發現原本應負起監管職責的美國聯邦航空局竟然允許波音公司自己進行相關適航認證,放棄了自己的監管責任;在俄航事故中,空管當局為何允許飛機在惡劣天氣下起飛和迫降,可能也將是調查的方向。

最後,乘客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在此次俄航客機迫降起火事故中,有部分乘客在飛機已經起火的情況下不是抓緊時間撤離,而是無視緊急迫降安全規則拿取行李,既拖延了自己撤離的速度,還影響了其他乘客撤離,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實際上,僅從統計數據而言,在過去幾十年間,搭乘飛機出行的安全水平是越來越高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統計表明,儘管2018年發生了11起致命事故、造成523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死亡,但2018年依然是航空史上最安全的年份之一:2018年的航空事故率為每百萬架次1.35起,低於2013年-2017年的1.79起,高於2017年的1.11起——2017年是航空史上最安全的一年,當年沒有發生涉及商用客機的致命事故。

然而,冰冷的統計數據背後,卻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未來,隨著全球互聯互通程度的加深和搭乘飛機出行的成本日益降低,必須更加重視航空安全才能保證旅行安全。畢竟,航線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海外網評論員 聶舒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男子在美遭獵槍射殺身亡 19歲青年認罪
法媒:馬克龍支持率回升 創去年夏季以來最高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