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帶血的龐氏,P2P 消亡簡史

帶血的龐氏,P2P 消亡簡史

隨著團貸網倒下,紅嶺創投宣布清盤,2019 年的 P2P 行業又不安穩了。

2019 年 4 月 28 日,母公司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等 33 名高管因涉嫌非法集資,被警方帶走,這家號稱資產規模超 700 億的公司轟然倒塌。

如果是我知乎時期的老讀者以及購買我過 live 的人應該非常清楚,近 3 年來,對於國內的 P2P 市場,我始終秉持的態度就是普通人對於謹慎碰,最好是不要碰,這個行業是存在系統性風險的。

當然這麼公開講 P2P 是有代價的,每一家被我公開懟過的 P2P 都給我發過律師函乃至起訴書。

但這十幾張律師函是我的光榮。

因為他們中沒有一家活到跟我的官司開庭,其中離我最近的是團貸網,差了 4 個月,白白讓我花了很多律師費,可惜了。

這段時間監管開始推進 P2P 的備案,高標準,嚴要求,務必保障投資者權益,這輪備案結束後,這個市場將只有真正有實力的巨頭存在,大多數中小機構會被清退離場,這個行業確實是需要高門檻。

可以說 P2P 的遊戲已經到了終局,誰會獲勝仍未可知,但可知的是,活下來的機構,數量不會多。

而自 2007 年到 2019 年這 12 年間,圍繞 P2P 產生的愛恨情仇,利益糾葛,無數家庭的幸福與破碎,無數投資者的高潮與墜落,無數機構的高光與死亡,還有很多事情可以講。

這篇文章,將是對於整個 P2P 行業亂象的梳理與記錄,以及為什麼 P2P 模式在中國不能完全成立的邏輯論證。

是對 P2P 系統性風險的闡述,也是對那個狂熱年代的祭奠。

1

P2P 最早的起源有多個版本說法,有的說是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版本,有的說是英國的 Zopa 版本,還有的說是美國的 Lending Club 版本,這其實不重要,因為他們本質上都是指向同一件事。

P2P,Peer to Peer。

不完全是人對人,P2P 的真實含義是,點對點。

真正的 P2P 平台,本身只是一個中介機構,作為一個橋樑,連接借款人 / 機構與出借人(投資人),撮合雙方的交易,從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承擔部分審核風險的工作。

P2P 本身只是輔助,真正的投資決策是投資人做出的,其中的收益與風險,全部由投資人承擔。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理解就是,房產中介。

房東和購房者互相不知道信息,且不信任對方,中介出面協助雙方交易,所有資金都放在銀行的三方賬戶,中介監督雙方完成交易。

一個標準,且合規的 P2P,應該是下圖這樣的構造。

獨立的三方資金管理,清晰的借貸雙方,點對點的權責釐清。

這個模式本身從理論上是沒問題的,由於模式完全都是點對點,平台不觸碰資金,所以理論上不存在擠兌這個概念。

每一筆資金都有定向的去處,所以每一個債權都有對應的標的,即使所有人一起兌付,由於債權和資金的一一對應,也不會出現問題。

害怕擠兌的根源是資金出口不明晰,合規的 P2P 不存在這個問題。

這種點對點的,高效的金融交易,曾經是每一個金融從業者的夢想,甚至其去中心化的思路要比區塊鏈早很多很多。

可惜夢想只是夢想,殘酷的現實沒有給夢想留下餘地。

2

理想中的 P2P 模型,在撞到現實時,會遇到 2 個悖論,這直接導致標準 P2P 是活不下去的。

第一個悖論是,投資人只接受收益,不願承受風險,而 P2P 本身並不是剛性兌付的業務。

按照標準的 P2P 模型,交易是點對點的,應該是投資人自己決定投不投借款人,投了之後,錢一旦要不回來,風險應當自己承擔,平台作為撮合方,可以協助追討,但本身不對投資風險進行兜底。

其實就是那句說爛了的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這句話在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都是真理,但在我國不是。

因為投資者本質上都不是合格投資者。

在國內大多數投資者眼中,投資從來就是一件只有賺沒有賠的事情。

一旦出現了賠錢,他們不會去想著會是自己看走眼,而是覺得機構黑了他們的錢,會去搞死那個機構。

這件事情從炒房上就能看到,房子降價了會去打砸售樓處,但是房子升值了從來沒人去給房產公司送錢。

說穿了就是嚴重缺乏市場教育。

這不怪投資者,國外的成熟投資者,都是經歷過多次大磨難的市場教育,最終形成市場共識。

這個過程可能歷經百年,而我們欠缺的,恰恰是時間。

這個時候,P2P 作為中介平台,就很尷尬,投資人不接受虧損,虧損就來砸公司,而投資本身是必然有賺有虧的事情,這是自然規律。

雖然剛性兌付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但敢於違背剛性兌付的機構,會被投資者淘汰。

這是一個不合理的需求,是一個畸形的循環。

並且剛性兌付本身也是國家明令禁止的,投資有風險是國家宣傳了幾十年的標語。

一頭是剛兌不合規,一頭是不剛兌就會死,這是 P2P 的第一個悖論。

3

P2P 的第二個悖論是,高投資收益與風險的逆向篩選矛盾。

銀行活期 / 定期存款,0 風險,年化 1 到 5 個點之間,與時間有關。。

銀行定期理財,基本無風險,年化 3 到 5 個點收益,與期限有關,往往有投資門檻,1 到 10W 不等起始資金要求。

以餘額寶為代表貨幣基金,風險無限趨近於 0,年化收益是 3 到 4 個點,有點是隨用隨取和 0 資金門檻。

以上為超低風險投資的真實收益率,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國外的投資收益率,和這個差不多。

信託,存在一定風險,年化 6 到 10 個點,期限較長,投資門檻較高,50W 起,不允許剛性兌付。

企業債,存在一定風險,年化 3 到 10 個點,每天有專門市場交易,容易出黑天鵝,最近各類上市公司頻頻暴雷。

以上為存在明確風險的真實收益率,童叟無欺,且往往有真實資產做抵押風控,出事也是小概率事件。

一個典型的龐氏,持續了 20 年,金額 500 億美金的麥道夫騙局,讓華爾街大佬瘋狂的投資產品,年化收益是多少?

也不過 10 到 12。

以上為明確的龐氏騙局的收益率,從一開始就註定完蛋的騙局。

而 P2P 呢?

年化 8 到 30 個點,高於 10 個點的比比皆是,期限較短,1 元起投,往往對外宣稱無歷史逾期,實質性剛性兌付。

P2P 憑什麼做到這個收益率?

他們在優質資產上搶不過銀行信託,資金成本更是銀行的好幾倍,他們憑什麼給出這麼高的收益?

是神仙操盤嗎?

神仙操盤的結局往往是仙人跳。

一般 P2P 給到投資者的收益在 8 個點以上,高的十幾個點甚至幾十個點的也有,再加上獲客成本,運營成本,工資支出,資金通道成本,保證金等等一系列成本,P2P 平台的資金成本基本都在 15% 以上,更高的也有。

那麼問題來了,P2P 平台以 15 個點以上的成本搞來的資金,需要以多少的價格放出去才能有的賺?

考慮到部分壞賬的情況,這個數字應該是 20% 以上的年化。

如果對企業融資這個領域有所了解的人,應該知道,這個融資成本,正常企業是承受不起的,連毛利都不夠,肯接受這種費率的企業,到底是什麼樣的貨色?

或許一些個人借款可以接受這個費率甚至更高點,但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借這個錢?他們為什麼不能從銀行借更便宜的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同一個,那就是銀行和大機構不願意與這些企業或個人發生業務,認為他們風險高。

高風險群體的收益,必然不高,P2P 公司很清楚這筆賬。

但是不給投資人高收益不行,不給高收益,投資人就去別的給高收益的機構了,這將直接導致機構資金流入不足,同樣會完蛋。

一頭是要給投資人高收益,一頭是投資標的高風險,這是 P2P 的第二個悖論。

4

如果你認真讀到這裡,你就會得出一個和我一樣的結論,正規的 P2P 業務模式在當前的環境下,是活不下來的。

資金成本比正規機構高,投資標的比正規機構質量差,投資人要求必須剛性兌付,政策監管要求又不允許剛性兌付。

此路不通。

但不瘋魔,不成活。

為了活下去,很多 P2P 機構紛紛開始了種種瘋魔操作。

讓所有人的不合理的要求都被滿足的操作,本身一定也是不合理的,甚至不合法的。

面臨生存威脅時,每一個 P2P 機構都紅了眼。

既然沒有辦法保證每一筆點對點的投資都 0 風險,那乾脆把所有資金都聚在一起,用新流入的資金覆蓋歷史壞賬。

既然沒有辦法保證每一個投資標的都是優質資產,但是又需要一些資產來吸引投資人入金,那乾脆就人為創造優質資產。

大量 P2P 公司,就此走上資金池和虛假標的不歸路。

他們的命運,在老闆做出決定的那個時間就已經決定了,接下來的問題只是什麼時候出問題而已。

5

所謂資金池,就是把資金彙集到一起,形成一個像蓄水池一樣的儲存資金的空間,通常用在集資投資,房地產,或是保險領域。

簡而言之,就是先把錢收進來,存在一個池子里不動,池子的另一端是投資標的,在這裡面可以形成投資期限錯配,用新投入的資金還老人的本金利息等一系列操作。

如下圖所示。

資金池的好處是,作為平台方,擁有對資金的絕對掌控和分配權,這樣可以玩出一系列超越經濟規律的操作,最基礎的就是用新投資人的錢還舊投資人的錢,不需要考慮標的物的風險。

更常見的操作是,挪用資金,把投資人的錢挪去做一些亂七八糟的投資,或者乾脆私吞揮霍掉。

E 租寶的老闆當年可是買空了中國所有奢侈品門店的奢侈品,隨手送給紅顏知己的就是 1.2 億的新加坡別墅。

全都是投資人的血汗錢。

當對大額的資金有了無限的掌控權,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這種資金池在我國是明令禁止的,首先是違背了 P2P 點對點的精神,其次是只要資金池一開,P2P 平台連投資標的都不需要找了,直接玩兒資金擊鼓傳花就好,靠借新還舊過日子就行了。

這種東西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龐氏騙局。

或者,非法集資。

這是國家重點打擊對象。

6

資金池是用來管控資金的工具,而假標,則用來立資金流入的名目。

我當時在 E 租寶最如日中天的時候發文說他們是騙局,然後被搞的很慘。

為什麼我敢說他們是騙局?

因為按照他們公開的說法,E 租寶的錢是投到了生產設備融資租賃領域,而這個領域的市場是非常透明成熟和穩定的,一般平均費率在 8%,而 E 租寶給到投資人的收益是平均 14.6%,並且還給銷售團隊返佣,累計成本 20 多個點,這是非常滑稽的一件事,要麼他們做生意是來送溫暖的,要麼就不是來做生意的。

如果不是做生意,那麼他們是來幹什麼的呢?

還有就是 E 租寶公開的很多借款標的,用公開數據一查(天眼查,啟信寶,企查查之類的工具),就能發現 2 個特徵,一個是這些公司實際是由高管交叉持股的,另一個是這些公司的註冊資本在近 6 個月出現異常變動,從小額變為大額,為的就是能吸收更多資金。

甚至仔細看他們的標書,都能發現大量重複的標書。

正可謂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了。

甚至很多實業公司有資金困難,看到 P2P 這麼來錢,都紛紛成立 P2P 給自己搞自融,有實業擔保的旗號,反而賣的更好。

如果現在你還在買 P2P,建議你也認真查一查你買的這家公司,投出去的標,到底是什麼貨色。

如果是號稱某某集團旗下的公司,你也認真想想,到底是集團實力給 P2P 擔保,還是集團就靠著 P2P 自融續命?

這個很重要。

7

很不幸的是,我國很多投資人不僅貪婪,而且天真,天真到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地步。

他們在拿高收益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憑什麼。

憑什麼,這麼多實業家辛苦一輩子,也沒有這麼高的利潤,這麼多的上市公司一年的凈利潤還不到 P2P 的零頭。

這些 P2P 公司,憑什麼給到這麼高的收益。

P2P 的謊言過於具有迷惑性,投資人又被貪婪蒙蔽了雙眼,相信了 P2P 的一些宣傳。

所謂國企入股,很多地方都有一堆殭屍國企,P2P 主動上門送上錢和一小部分股份,就成了所謂國企股東。

所謂的上市公司,整個市場上有無數快要完蛋的上市公司,不需要很多錢就可以收購,對於非法集資的 P2P 而言,這並不困難,例如團貸。

所謂銀行監管,銀行只保證這個錢是到了標的公司,但是沒法保證這個標的公司是不是 P2P 某個高管的某個親戚私人控股的,這個超出了銀行的業務範圍。

所謂保險承保,只是保險保證這個資金在流轉過程中安全的問題保險公司負責,不是說保險公司為壞賬兜底,保險公司是 SB 嗎,為 P2P 兜底,好處給 P2P 拿了。

所謂實業集團擔保,其實是實業集團活不下去了,沒有正規機構給他們放款了,需要從民間吸錢來續命。

所謂的銀行級資料庫,只是恰巧機房和當地銀行租在了同一個樓。

或許不能說 P2P 說了慌,只能說是他們沒有把真話說全。

有時候真話不說全,就夠了。

在這種誤導的大環境下,再加上所謂互聯網金融的光環,很多人都把一生的積蓄投了進去,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訴求是違反經濟規律的。

在那個年代,什麼阿貓阿狗都去做 P2P 了,反正投資人傻,只要樹立一個概念就會投錢,甚至很多投資人不是傻,是太聰明,是吃准了這家公司要借新還舊,自己投入越早,後面的人會給自己接盤。

但是市場是公平的,大量虛假標的和概念堆出來的擊鼓傳花遊戲,不可持久。

2015 年,2017 年,2018 年,歷經了 3 次 P2P 跑路潮,每次都會產生大量哭天喊地的投資人。

雷潮來了,一地雞毛。

8

玩假標的公司,死了。

不玩假標的公司,遲早也會死,因為實在是沒有優質標的。

原本 P2P 行業,在 2017 年初就該全員覆滅了,因為那時候壞賬頻發,且由於早期 P2P 都是大額投資標的,一個標的出風險,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平台爆炸。

紅嶺創投的清盤,與早年大額標的的壞賬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他們自己公開承認的。

紅嶺創投算是大額標的的代表公司。

但更要命的是,大額標的,玩不轉了,那個時候要求 P2P 限制標的規模,企業標的不能超過 100W,個人標的不能超過 20W,限期整改。

鑫合匯和草根就是那個年代囤積了過多的大額標的,導致歷史包袱過重,合規無望,終局已註定,這是給我寄律師函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所有 P2P 公司都在糾結。

如果假標玩不下去了,資金池沒那麼容易了,還得保證資產是符合國家要求的小額資產,並且還要保證剛性兌付,應該怎麼玩兒?

答案只有一個,高利貸。

絕大多數現在還沒倒下的 P2P,都是靠搞高利貸在維持。

9

上文提到過 P2P 本身存在的問題,那麼能夠支撐一個有問題的需求走下去的業務,會是什麼狀態?

只能是,更瘋狂的業務。

每一家 P2P 公司,都是有歷史壞賬的,而高利貸的利潤,誇張到可以填上這些壞賬。

2017 年,一個神奇的物種興起。

互聯網小額高利貸。

那個時候還不是 714 高炮,而是 1000 到 3000 元,1 到 3 個月,月費率 6% 到 15% 的普通小額高利貸,又叫現金貸。

大量資產慌,且資產不合規,且資產有問題的 P2P 公司,開始轉做現金貸,P2P 籌集來的錢,都拿去放現金貸了。

那個時候,現金貸市場還是一片藍海,獲客成本不高,壞賬不高,收益不低,並且由於額度小,恰恰好滿足了監管的小標的人對人的要求。

大量 P2P 公司,在現金貸的第一波紅利中,賺的盆滿缽滿,當時做的好的公司,一個月的凈收益,是放貸總額的 10%。

一頭是 P2P 吸納來的高額現金,一頭是月 10% 收益的現金貸資產,印鈔機開起來了。

很多現在還屹立不倒的 P2P 公司,都是趁著那個紅利期放現金貸,把自己 P2P 大額標的中的壞賬窟窿給填上的。

後來由於參與高利貸的公司越來越來多,底層人民的多頭負債越來越嚴重,這形成了另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

遊戲規則是,誰放款的費率高,期限短,砍頭息多,誰才能賺到錢。

借款人本身只是待宰的豬。

而 P2P 公司的屠刀早已揮下,砍頭息,暴力催收,生命威脅,各種亂象頻發,大家都急著榨乾他們的最後一滴血,趁熱吃。

可以說,是底層人民的高利貸血汗利息,養活了很多表面高大上的 P2P 機構,以及那些享受著 P2P 高收益的所謂【高凈值人群】。

很多所謂金融獨角獸,吃的是血。

投資人拿到的收益,是帶血的錢。

10

但是血饅頭,也吃不長了。

315 曝光了 714 高炮,大量公司收縮了高利貸業務,大量相關機構被打掉,警方直接把套路貸定義為違法。

但高利貸不死,只要有利潤,就一定有人冒著風險去做。

儘管開動印鈔機需要鮮血。

但只要不是自己的血,誰在意呢?

放貸者不在意,投資人更不在意,真正在意的人,又不掌握話語權。

315 之後的第二個月,高利貸市場就在回暖,貸款超市的流量就在漲價,大量三方數據公司的調用量就在回升。

大家換了更多的殼公司,繼續放高利貸。

但我說了,血饅頭,吃不長了。

警方打擊高利貸套路貸的決心是非常強硬的。

這次,警方的重點打擊對象,不再是那些殼公司和貸款超市,這治標不治本。

他們打擊的,是不合規的催收公司,催收,才是高利貸的命脈。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敢來借高利貸的,沒有幾個是善茬,大多數都是走投無路的人或者陷入賭博等不良嗜好的人,他們的一大特點就是,還款率低,潛逃率高。

公司想吸他們的血,他們也想黑公司的錢。

所以催收公司的手段自然就比較血腥,電話轟炸和語言威脅只是基礎,很多催收公司甚至將借款人的照片 P 到黃圖上進行散播威脅,還有的直接偽造律師函,甚至還有偽造公安通緝證明的。

為了錢,他們敢於踐踏一切。

這輪打擊中,業內最大幾家的催收公司(包括為銀行做催收的巨頭)都被警方調查過,抓了很多人,整個催收行業都在瑟瑟發抖。

如果催收力量不再充足,將直接摧毀高利貸的根基,再高的利息,收不回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而如果沒有高利貸的暴利頂著,很多 P2P 公司拿什麼來給投資人收益?

遊戲再一次玩不下去了,吸不到底層的血,P2P 就開始吸投資人的血了。

這個歷史重演過很多次,這次也不例外。

11

自然規律的一大特點是,不管短期你怎麼踐踏他,從長期來看,你最終都要為自己做出的一切作出償還,甚至加倍償還。

違背自然規律產生的一系列畸形 P2P,已經進入到了需要還債的周期。

這一次的雷潮,不止是幾家公司,而會是行業大部分公司。

太多公司在玩兒資金池,沒有真正搞點對點,而資金池怕的就是投資者信心崩潰。

或者說擠兌。

擠兌的威力,不需要我多嘴。

一家倒下,會導致剩下的人去恐慌性擠兌還活著的公司,從而導致暫時安全的公司也迅速陷入危險,然後會波及更大的公司,乃至整個行業。

就像傳染病。

當前的所有 P2P,都在面臨資金池問題,資產壞賬問題,高利貸無法持續問題,以及合規備案的實繳門檻壓力。

這次的雷潮,和之前不一樣,之前是 1 到 2 個問題爆發,這次是個問題一起爆發。

問題同時爆發,會引發投資者信心崩塌,進而踩踏。

這就是我說的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多數沒有知名度和實力的中小型 P2P 會出現問題,因為他們抗風險的能力極差,甚至我知道很多中小公司都認清了自己沒法通過備案的事實,準備清盤或者跑路。

不要再相信這些公司吹噓的實力雄厚了,最近黑市洗錢業務特別熱鬧,有多少是他們呢?

而現在廣告打得凶的幾家巨頭中,有幾家是心虛的吆喝呢?

團貸倒下的前一天,還在不停鋪廣告,無數大 V 給他們站台;

去年好幾家頭部 P2P 倒下前,還在公布自己的融資信息;

甚至所謂的 P2P 權威評測網站,旗下的 P2P 都跑路了,老闆被抓進去了;

這個整個行業里,如果嚴格按照合規來算,沒幾家是徹底乾淨的,這都不算是秘密,是行業內的共識。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可能不需要了解到這麼深,只需要知道的是,這個行業不安全,這個行業的根基正在被動搖,新一輪踩踏和擠兌可能會發生。

所以我不建議在這個節點投資在 P2P 上了,因為一場大洪水即將到來,在洪水中活下來的,才是真正的鳳凰,才是值得投資的存在。

古人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而等待,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在這個年代裡,儲備現金,留存實力,過冬,才是正確的選擇。

蟄伏,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起風了,希望我們都能活下去。

來源:創事記 半佛仙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AI安防,為什麼今年必須談落地?
智能機器人正催生新的工業革命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