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後周滅亡後,柴家後人過得怎麼樣?

後周滅亡後,柴家後人過得怎麼樣?

柴榮畫像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周世宗柴榮病逝,傳位給第四子——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周恭帝。

次年,即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逼迫周恭帝禪位,代周稱帝,建立大宋。

趙匡胤登基不久,柴宗訓被降封為鄭王,遷居房州。

趙匡胤下旨,表示要優待柴氏母子,賜丹書鐵券,保障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是犯了罪也不加刑懲罰。

《避暑漫抄》記載:「建隆三年(962年)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碑文為——「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柴宗訓在封地生活了十幾年,開寶六年(973年)病逝,時年僅二十歲。趙匡胤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謚曰「恭皇帝」。

周世宗柴榮有七個兒子,長子柴宜哥,次子、三子無名,均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派人誅殺;

四子即周恭帝柴宗訓;

五子柴熙讓,柴宗訓在位時期受封曹王,後周滅亡不知所終,傳說他為了躲避朝廷的追殺,逃走後改姓寧氏。

六子柴熙謹,恭帝時受封紀王,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病逝;

七子柴熙誨,恭帝時受封蘄王,周亡後不知所終,有傳說認為他逃走後,被其岳父盧琰收養為義子,更名盧璇。

柴宗訓有五個兒子,即長子柴永崎、次子柴永廉、三子柴永惠、四子柴永孝、五子柴永盛。

柴永崎長子受封柴永崎鄭國公,世襲罔替。

宋代學者王銍在《默記》一書中記載:趙匡胤發動兵變不久回到皇宮,見後宮跪拜的宮女抱著兩個孩子,就問這倆孩子是誰,宮人回答說是紀王和蘄王。

趙匡胤回頭對身邊的部將說:「此復何待?」——這倆孩子咋處理呢?

左右上前抓捕打算殺掉。

潘美畫像

而大臣潘美在後,以手掐殿柱,低頭不語。

趙匡胤就問潘美:「汝以為不可耶?」——你覺著這麼做不合適嗎?

潘美回答說:「臣豈敢以為不可,但於理未安。」

趙匡胤隨即下令,把一個孩子歸還給宮人,將其中「一人賜美」,從此不再提及這件事兒。

這個被賜給潘美的孩子改名為潘惟吉,後來還做了刺史,他這一支潘姓後人中間的字輩和潘美子孫有所不同。

《潘承裕及夫人王氏墓誌》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收藏的《宋故贈太子左衛率副率潘君及其夫人仁壽縣太君王氏墓志銘》,即潘惟吉之子潘承裕及其妻子王氏的墓志銘,銘文中沒提及自己的祖父是誰,反而記載了叔祖潘美的名字,證明王銍的記載是非常真實可信的。

政和年間,宋徽宗下詔:「擇柴氏最長見在者以其祖父為周恭帝後,以其孫世世為宣義郎,監周陵廟,與知縣請給,以示繼絕之仁,為國二恪,永為定製。」

紹興五年,宋高宗下詔:

「周世宗玄孫柴叔夏為右承奉郎,襲封崇義公,奉周后。」

「紹興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資序,別與差遣。以子國器襲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禮,則入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補官。」

可見,柴榮的後代受到了宋朝歷代皇帝的優待,追殺一說純屬謠言惑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古代醫界為何稱「杏林」?醫生為何自稱「杏林中人」
趙匡美後人在撰寫族譜時,揭露了趙光義的陰謀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