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民營銀行搶食消費金融市場:三大路徑及痛點解析

民營銀行搶食消費金融市場:三大路徑及痛點解析

面對高速增長的消費金融市場,民營銀行持續招兵買馬,與助貸機構、導流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客戶的電商、社交、通訊等大數據構建風控模型,搶食消費金融大蛋糕。

消費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搭配民營銀行的靈活應變,到底能孕育出怎樣的能量?本文剖析了民營銀行切入消費金融市場的三大路徑和相應痛點。

路徑一:民營銀行自營長尾人群借貸業務,與其他消費金融公司、網路小貸公司、互聯網機構等進行導流和助貸業務的合作。

由於民營銀行是2014年才誕生的新生代金融機構,又受到「一行一店」規範的限制,其借款客戶積累有限。與此同時,民營銀行此前也沒有經營長尾人群借貸業務的經歷,缺乏相應風控和技術支撐。

選擇與互聯網平台開展導流業務合作,積攢借款客戶;與有相關風控和技術經驗的消費金融公司、網路小貸公司、互聯網機構開展助貸業務……這些都是民營銀行解決自身短板的一種選擇。

1、導流

除了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外,絕大部分民營銀行缺少流量,與流量平台合作成為突圍的最佳選擇。

導流業務的合作是指民營銀行藉助合作方的流量推廣自己的借貸產品。合作模式一般以在合作方App嵌入自家產品為主。簡而言之,民營銀行通過與流量大戶合作,在他們的App上廣鋪「線上店鋪」,迅速積累客戶和資金。

對於這類合作,新網銀行可謂典型選手。新網銀行區別於其他民營銀行的最大特徵是沒有自己的APP,主要靠與第三方合作迅速做大導流。公開資料顯示,新網銀行已經與中國移動、攜程、美團、滴滴、今日頭條等多家機構合作,把網點開到了它們的App里。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新網銀行累計用戶數量超1900萬、累計放款超1500億元、不良率僅為0.3%,人均借款金額1萬元、借款周期150天/筆,在管資產超560億。大部分客戶分布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並且呈現用戶下沉的趨勢。

其他民營銀行在導流領域亦有合作,比如吉林億聯銀行與美團的合作,上海華瑞銀行與住房租賃APP青客的合作,江蘇蘇寧銀行與生活服務類APP「我的南京」的合作等等。

2、助貸

助貸業務的合作是指民營銀行與有一定風控和技術實力的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互聯網機構、擔保公司等開展的合作。這類合作中,民營銀行主要利用助貸機構的風控能力和獲客能力獲取借款客戶,同時學習並內化對方的風控技術。

民營銀行主要出資金,對於逾期債權,主要由助貸機構兜底及協助催收。大多數情況,民營銀行要求與助貸機構簽訂「抽屜協議」,提供隱性擔保。具體來講,主要是提供5%左右的風險保證金, 或者要求具有擔保資質的第三方擔保公司或者保險公司提供擔保。

這種合作模式,較好地保證了民營銀行收益的穩定性。因此,民營銀行對助貸合作方牌照要求較低,比較看重獲客、風控及兜底能力。

重慶富民銀行就是助貸業務的選手之一。麻袋研究院採訪工作人員獲知,該行已與大部分頭部互聯網機構合作。合作模式以助貸為主,互聯網機構提供資產端和流量並兜底(負責找保險公司合作提供履約險或找融擔保公司合作提供擔保),富民銀行負責資金端。

路徑二:提供資金批發。民營銀行只負責出資金,不自營長尾人群的借貸業務,流量、資產端、技術、風控等皆由相關合作方提供和負責。合作方必須有相關業務牌照。

1、聯合放貸

受監管政策限制,民營銀行難以吸收存款,導致自身資金有限,開展互聯網貸款時多與傳統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小貸等金融機構合作,採用聯合放貸的模式共擔風險、共享數據。

「微粒貸」就是較典型的聯合放貸模式。微眾銀行採用白名單邀請機制,已經與上百家金融機構合作,採用共同受理、審核,按比例發放貸款。微粒貸以個人和小微企業為主,每個用戶的授信額度在幾百元到幾十萬元間。

除傳統銀行外,其他民營銀行也在微眾銀行的合作範圍內,比如天津金城銀行。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天津金城銀行個人貸款18.33億,與微粒貸合作規模18.28億,佔比99.7%

2、同業拆借或者同業授信給其他消費金融公司

據《同業拆借管理辦法》,同業拆借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網路進行的無擔保資金融通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銀行都能夠通過同業拆借獲得資金。據2016年發布的《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業務操作細則》的規定,民營銀行成立兩年之內無法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開展流動性管理,目前17家民營銀行中最多只有開設時間排名前10家民營銀行可加入同業拆借中心(詳見圖1)。

同業授信是指對具有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及經法人授權的非法人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核定額度,在額度內與之進行短期資金融通。

與聯合放貸不同,同業拆借和同業授信是民營銀行與同業就資金層面的一種互幫互助,只涉及資金的流入流出和借款主體資質的審核,不涉及資金後續具體使用的把控和監督。

路徑:以ABS產品為切入口,分羹消費金融市場。

民營銀行與其他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以投資者的角色迅速切入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布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而搶食消費金融市場。

力帆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與新網銀行於2017年3月就汽車零售資產信貸業務建立的合作就是消費金融ABS的具體案例。當時,力帆租賃從新網銀行獲批額度2億pre-ABS消費信貸授信。

三大路徑相關痛點

(1)資本充足率限制

2013年初,《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實施,要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5%,系統性重要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1.5%。

從表2可知,2017年6月以來,傳統商業銀行在穩步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同時,民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卻在下降,按此趨勢,到今年年底,民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很可能低於傳統商業銀行,甚至達不到監管要求。因此,民營銀行對資產出表非常感興趣。在與民營銀行人士交流過程中,麻袋研究院了解到,如果能夠找到較好的資產出表合作模式,會提高他們的合作意願。

資本充足率限制是民營銀行面臨的一大痛點,聯合貸款、發布ABS等皆是規避該限制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又面臨新的限制。

(2)聯合貸款風控不得外包

浙江銀保監局今年1月下發了《關於加強互聯網助貸和聯合貸款風險防控監管提示的函》,再次強調城商行、民營銀行開展相關業務時要遵守相關監管要求,包括核心風控環節不得外包,立足當地不跨區域(網商銀行獲豁免)等。

今年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韓沂在全國政協駐地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們對於聯合放貸有明確的要求,銀行不得將風控管理交給互聯網機構。互聯網機構可以協助銀行放貸,比如幫助獲客,提供技術以及管理、回收貸款等。但銀行不能直接將資金交給互聯網機構,由互聯網公司直接放貸,這是個原則問題。」他也透露,去年上海已下發相關文件進行整治,最近再度重申,要求違規總額不得再增加。

(3)ABS政策支持較少

通過ABS參與消費金融方面,目前民營銀行很少參與,主要是因為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僅有網傳 「58號文」——擬允許營業滿三年,且所在地省政府出推薦函的民營銀行,試點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互金財報季,激增的高利潤能持續多久?
謹防「老賴」借款人利用套路貸借口惡意逃債!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