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認為《滿江紅》的作者不是岳飛?有哪些證據?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認為《滿江紅》的作者不是岳飛?有哪些證據?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滿江紅》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詞牌名,在諸多《滿江紅》作品中,以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為正體,但是,《滿江紅·怒髮衝冠》才是後世影響力最大的版本。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用最生動的文字寫出了最澎湃的情感,上闋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悲憤,對現狀的痛惜,並抒發了自己立功報國的心愿;下闋則表達了作者對外族敵人的仇恨,對收復故土的決心,對統一全國的殷切渴望,以及對國家的赤膽忠心。

無論從文學價值來看,還是從思想價值來看,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都不愧為千古名篇,幾百年來,它也確實備受世人追捧,被奉為詞作經典。

一般認為,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寫於宋高宗紹興年間,作者是抗金名將岳飛。誠然,詞中散發出來的浩然正氣確實與岳飛的英雄氣質十分契合,其中的「靖康恥,猶未雪」等句也與岳飛的抗金事迹相吻合。

但是近代以來,卻陸續有學者對這首詞的作者提出質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滿江紅·怒髮衝冠》並非岳飛所寫,而是明朝人假託岳飛之名的偽作。

那麼,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又有哪些證據呢?

證據一:

首先可以肯定都是,岳飛雖為武將,但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確實是文武雙全,書法詩詞俱佳。岳飛含冤而死後,他的兒子岳霖和孫子岳珂耗費長達三十年時間,畢生不遺餘力收集岳飛遺作,並全數收錄在《金佗稡編》、《岳王家集》中,但奇怪的是,其中並無《滿江紅·怒髮衝冠》一篇。

而且,從諸多流傳於世的岳飛詩詞來看,其風格無一例外都是婉約派,明顯與《滿江紅·怒髮衝冠》的豪放派相左。

證據二:

《滿江紅·怒髮衝冠》的最早文獻出處是徐階編著的《岳武穆遺文》,時間是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在此之前,《滿江紅·怒髮衝冠》只出現在杭州的岳飛廟石碑上,是明朝弘治(1488—1505)年間,由當時鎮守浙江的太監麥秀命趙寬刻在上面的。

像《滿江紅·怒髮衝冠》這樣一篇不朽傑作,在宋、元兩朝長達幾百年時間裡,竟然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到了明朝時期卻又突然出現,確實比較蹊蹺。

證據三:

如果說以上都是比較牽強的推測,那麼《滿江紅·怒髮衝冠》並非岳飛所作的直接證據則是其中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一句。

賀蘭山位於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是明朝時北方韃靼人常常侵擾作亂的地方。岳飛當時與金國對抗的地點主要集中在兩湖和河南一代,而他伐金要直搗的「黃龍府」,則是位於今天的吉林省境內,屬於東北地區,與遠在大西北的賀蘭山相隔千里。岳飛畢生與賀蘭山無交集,按理說他的詩詞中確實不該出現賀蘭山一詞。

所以,很多學者由此認為,《滿江紅·怒髮衝冠》很可能是明朝的愛國志士所作,其中於謙又成了首要懷疑對象。因為,于謙經歷的「土木堡之變」與岳飛經歷的「靖康之變」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他有理由也有才華借岳飛抗金的事迹抒發心中的憤慨之情。而且,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與于謙的《石灰吟》風格非常一致,其中又都有「等閑」一詞,這是于謙最喜歡用的「口頭禪」。(《石灰吟》原文: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總結:

從所謂的「證據」來看,《滿江紅·怒髮衝冠》並非岳飛所作的說法確實有一定的說服力,但筆者認為,也並不能就此認定這首詞一定是明朝人的偽作。退一萬步說,即便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的確是後人假託岳飛之名所寫,也絲毫不影響它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因為它仍是岳飛精神的體現,仍激勵了無數人的愛國熱情,仍是值得追捧的千古名篇。

參考資料:《岳武穆遺文》、《滿江紅·怒髮衝冠》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聰明一世的司馬炎明明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何非要傳位給一個傻子?
乾隆是否有漢人血統?為何正史中也有矛盾記載?哪種說法更可信?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