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最著名預言,讓漢朝皇帝恐懼幾百年,結果被曹丕成功利用

中國古代最著名預言,讓漢朝皇帝恐懼幾百年,結果被曹丕成功利用

讖語,古代迷信的語言,一般都會得到應驗,比如「亡秦者胡」、「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等。對漢朝這段歷史比較了解的人,經常會得到這樣一句話,「代漢者,當塗高。」

這句讖語讓漢朝29個皇帝恐懼了一生,歷時幾百年都沒有消停,一個又一個皇帝前仆後繼希望能得知答案。更為關鍵的是,這句讖語不僅出現在野史中,正史中也多次出現,漢武帝感慨過、漢光武帝爭論過。漢末天下大亂時,曹丕在稱帝時更把它當作了漢獻帝禪讓的理論基礎。

據目前公認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讖語最早出現在《春秋讖》中,該書早已失傳。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漢家九百二十歲後,以蒙孫亡,授以承相。代漢者,當塗高也。」如果按照這句話的說法,意思是說漢朝國祚至少要延續920年,最後由「當塗高」來取代。

剛開始大家對這句讖語只是笑笑,隨著漢武帝巡幸在外再次提到時,人們逐漸重視這句讖語。當時漢武帝大擺宴席,酒酣之際對左右群臣感慨,「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大臣們自然溜須拍馬,立即說道:「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陛下安得此亡國之言,過聽於臣妾乎?」不難猜測,在無數個日日夜夜,漢朝皇帝一定對「代漢者,當塗高」糾結萬分,也一定請了無數術士來解讀它。

有人說,劉秀就是「當塗高」。「秀」字原意是指莊稼,引申為路邊高大的稻穀。劉秀之後,東漢經歷13位皇帝滅亡,如果漢武帝說的「六七」理解為「六加七」,那麼這句話就是正確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屢屢提及這句讖語。在封建迷信盛行的時代,從來不缺乏靠著讖語大做文章的人。董卓死後,有一個頗為有名的女術士找到董卓舊部李傕。女術士告訴李傕,「代漢者,當塗高」就是說他。

女術士給出了看起來頗為合理的理由,「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傕。」女術士認為,「途」是在路上的意思,「闕」與「傕」諧音,因此肯定是指李傕。不過,李逵胸無大志,也就聽聽罷了。

曹操死後,曹丕繼任魏王,距離稱帝只有最後一步。古代皇帝繼位講究上天感言,曹丕需要理論支持,找來找去曹家和劉家八竿子打不著。這可如何適合?曹丕決定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太史丞許芝。

不得不說許芝還真有幾下子,他寫了一篇論文來論證,他向曹丕解釋,「魏」本來就是高大的意思,至於「塗高」就宮殿前的高台,總之就曹魏高大,取代漢朝就是天命所歸。時至今日,關於「代漢者,當塗高」的說法有很多版本,誰也說服不了誰,也許它將永遠是一個謎了。

參考資料:《漢書》、《春秋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項羽死亡之謎終於被揭開!學者:根本沒有自刎,他沒到烏江就死了
曹丕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孫權給了他一統天下的機會,可惜白白放棄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