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人特有的取暖設備泥火盆

滿洲人特有的取暖設備泥火盆

坐在暖氣融融的居室里,卻想起童年時的家鄉的泥火盆。早年東北農家,家家都有個泥火盆。黑不溜秋,敦敦實實,土裡土氣。在嚴冬里,它憑著一腔熱火給貧窮的農家生活增添了溫暖,給貧窮的孩子們增添了樂趣。嚴冬時節,茅屋土炕擺上一個泥火盆。燒得紅旺旺的屋子裡立刻就溫暖了起來。來了客人,主人會先把泥火盆推過去熱情的拉過客人,說:「快烤烤手吧!」主人的熱情和火盆一樣。若是留下客人吃飯,主人會把鉛制的小酒壺煨到泥火盆里,溫上一壺酒,主客對酌,情融酒里。

泥火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聚寶盆,北風煙雪的天氣,我們不能到外面瘋跑了,只好在屋子裡和奶奶守著泥火盆,一邊烤火一邊聽奶奶講故事。有時拿幾個小土豆埋在火盆里燒,小孩子嘴急,沒等土豆烤熟就撥出來,奶奶把半生不熟的土豆從泥火盆抽出來邊用手捏別說:「土豆土豆是個球兒,放個屁你就熟。」有時我們還會找了一穗兒爆米。把苞米粒放在泥火盆里,炒一會兒,砰的一聲,炒出一個米花。崩的滿臉是灰,奶奶急忙用「火板」攢火,說:「慢著,別把火盆崩壞了。」在我們屯中,奶奶做的泥火盆最好。

我家後邊有條小河,河坎上全是黃黏泥,每年到深秋,我和哥哥就會去那裡扣黃黏泥,背回家來放到水缸後面發泥,奶奶剪些亂麻秧子,摻到泥里,三四天後泥就發好了,再選一個小瓦盆倒扣過來,做托模,把發好的黃黏泥一層一層的鋪在瓦盆身上,用手拍勻,一點點的擀光,瓦盆拿下來,泥火盆就做好了,然後放到陰涼處陰乾。記得每年秋天奶奶都做五六個泥火盆,屯中有不會做泥火盆的年輕媳婦來了,捧著奶奶的泥火盆誇奶奶的手藝好,愛不釋手的左摸右拍,這時奶奶就會抿著嘴笑,慷慨的說:「拿去吧,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嚴冬里的農家,一盆暖融融的火盆擺在土炕上,八九點鐘的陽光透過掛滿霜花的玻璃窗照在低矮的茅草屋裡,這時已忙活完早上的所有家務活兒的農家女,才草草地吃完早飯,收拾完畢,圍坐在火盆旁做起針線活來……

在鄉村農家,家家都有一個用黃土和馬糞調和而成的泥火盆,這對當今生長在城市裡的年輕人更是聞所未聞,現如今就連農家的孩子也見不到火盆的蹤影了。然而,火盆作為一種取暖器物,的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曾被長期的存在過、使用過,並以它良好的盛火功能,在北方鄉村被廣泛使用。

三十多年以前,在故鄉很少有用燒煤取暖做飯的,絕大多數都以柴草為主。所以火盆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取暖器物;因為有了它,使老人、孩子度過了一個個寒冷漫長的冬日……

火盆可以自己製作,孩提時我就見過母親製作火盆的全過程。其實製作一個火盆也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製作時間也很關鍵,一般選擇在秋高氣爽的中秋時節,因為在這個季節里製作出的火盆最容易自然晾乾,這與秋季里氣候乾燥有直接的聯繫。製作火盆,首先要選質地較好的黃土大約十五斤,不可以存在細沙,否則,因有細沙而導致疏鬆、開裂,然後到生產隊的馬廄取五斤馬糞,再用開水將黃土燙一下,待不燙手時將馬糞和燙好的黃土和在一起攪拌均勻,和料時,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太稀做出的火盆在還未乾時容易堆掛、變形。那時觀看母親製作火盆的樣子,很像在用心塑造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在火盆的邊緣上用她那雙靈巧的手,做出八個花邊來,非常好看。

塞北的天氣一進入十月份,就漸漸的寒冷起來,這時火盆開始上場了。盛火,一般是在早上做完早飯後將灶坑裡的余火用鍬撮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火盆中,然後用火鏟壓實。如果是燒尚好的柴草(木質柴禾)餘熱持續的時間會更長,散發出來的熱量也越大……正是這燒飯用過的普普通通余火,放在火盆里,顯得不普通起來,把它放在土炕中央,驅散了茅草屋內的寒冷,當你接近火盆時一股暖暖的氣流撲面而來……

孩提時代的冬天出奇的冷,我的腳跟和耳朵時常被凍傷,那時頑皮好動,經常不戴帽子,趿拉著棉鞋就往外邊跑,在小山村狹小的街巷裡玩耍,往往都是在一瞬間凍傷了耳朵和腳跟,手指凍得像貓咬一樣疼痛,跑進屋裡第一件事就是靠近火盆烤手。腳跟一旦凍傷,奇癢無比,父親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在火盆上烤,」我試著烤了幾次果然止住了痛癢。

每當母親到外面抱柴禾回來,儘管戴著手套也免不了凍手,繁重的家務勞作使她的手背常常出現一道道口子,經常見她往手背上塗抹蛤蜊油,然後在火盆上烘烤……

在火盆里燒土豆是我最快樂的事情。挑選雞蛋般大小的土豆用火鏟埋在火盆中,大約一小時左右就燒熟了,剝皮的時候一陣陣土豆的清香味兒早已令我垂涎了,那時我手小皮兒嫩,滾燙的土豆燙得我不敢碰它,大我三歲的二姐剝土豆的速度遠遠超過我的速度,她剝的快,吃的也快,我的第一個土豆還沒吃盡,她已吃盡三個了,氣得我大喊大叫;二姐則說:「誰讓你不爭分奪秒了」……

那時沒有「小食品」,趁母親沒在家時找出乾粉條,在火盆里燒,粉條一遇火就迅速的膨脹起來,吃起來又香又脆。有時翻出母親炸油條用的明礬,掰下一小塊也埋在火盆里燒,明礬遇到火燒會冒出白色的粉末,但那些白色粉末都是固態的,吃起來也很酥,有一點淡淡的酸味兒……現在想來實在是無知得很,後來才知明礬富含鋁的成分,如果攝取過多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有了火盆,用搪瓷缸炸辣椒非常的方便,拽下幾隻辣椒埋在火盆里燒,轉瞬間紅紅的辣椒就燒熟了,就這樣拿著燒好的辣椒蘸著自家腌制的大醬,吃著貼的大餅子……在冬閑時都是晝短夜長,村裡的嬸嬸、大娘,晚飯過後常坐在某家熱乎乎的土炕上,圍著暖暖的火盆坐一大圈,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映襯下,她們拉家常、談天說地,繪聲繪色地講一些不知流傳多少代的古老傳說,我最願意聽母親講的《人蔘娃娃》了,還有董三嬸講的《九頭鳥》、《大灰狼裝姥姥》、《海夜叉》等故事,直聽得我毛骨悚然,夜裡都不敢出門……

火盆是過去年代的一個縮影,它記錄著我快樂的童年時光,火盆也給父輩們帶來許多甜蜜和溫馨。如今火盆早已從我們的生活視線中淡出。當你走到鄉間,炊煙已不是藍白相間並帶有草香味兒了,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煤煙和嗆人的氣味兒……火盆的時代真的成為美好的記憶了。

作者李印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說滿洲旗人講究的吃喝,那可不僅僅是吃喝!
北京大戶人家的四合院有什麼講究?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