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人對於飲茶的講究已經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在浩如煙海的宋詞中,與茶相關的作品不計其數,而在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書法里,茶的元素自然也少不了。從宋四家的書法名帖來看當時宋人對茶的喜愛,以及宋代文人追求超世風雅的閑適生活。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黃庭堅/詠茶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 黃庭堅《奉同公擇尚書詠茶碾煎啜三首》


釋文要及新香碾一杯,不應傳寶到雲來。碎身粉骨方餘味,莫壓聲喧萬壑雷。(寫碾茶)

風爐小鼎不須摧,魚眼常隨蟹眼來。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乾雷。(寫煎茶)

乳粥瓊糜泛滿杯,色香味觸映根來。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繩床過疾雷。(寫飲茶)

該作是黃山谷所書自作詩,建中靖國元年(1101)八月書寫,描寫了碾茶、煎茶和飲茶破睡之功效。

黃山谷早年嗜酒,中年時因病停飲,但對茶卻更加熱愛,常常是"煮茗當酒傾"。他的詩詞和方賦中屢見對茶的吟頌佳作,在書法作品中也留給了我們珍貴的宋代茶事信息。


02蘇軾/啜茶帖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 蘇軾《啜茶帖》


釋文

道源無事,只今可能枉顧啜茶否?有少事須至面白。孟堅必已好安也。軾上,恕草草。

《啜茶帖》,也稱《致道源帖》,是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寫給道源的一則便札。 蘇軾用簡單的便條,相邀啜茶,當時心中滋味如何我們雖不能切身體會,但從其《自題金山畫像》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幾句自嘲口吻便可略知一二。

在黃州,蘇軾種茶,煮茶,飲茶,茶真正成為蘇軾修身養性、體悟自然、徹悟人生、超越自我的途徑。《啜茶帖》用墨豐贍而骨力洞達,所謂「無意於嘉而嘉」於此可見一斑。


03米芾/道林帖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 米芾《道林詩帖》


釋文

道林;樓閣明丹堊,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擁帚,茶細旋探檐。

為米芾「翰牘九帖」之一,此尺牘的書法風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為代表。詩中描寫的是:在鬱鬱蔥蔥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見客人到來,便「擁帚」、置茗相迎接。「擁帚」亦稱「擁慧」,掃地之意。古人迎候尊貴,惟恐塵埃觸及客人,常擁帚以示敬意。「茶細旋探檐」,意為從屋檐上掛著的茶籠中取出細美的茶葉。「探檐」一詞,生動地表現了寺院僧人以茶請客的同時,也記錄了宋代茶葉貯存的特定方式。


04蔡襄/思詠帖

字帖 | 宋朝:茶香溢滿,墨香悠然

▲ 蔡襄《思詠帖》


釋文

襄得足下書,極思詠之懷。在杭留兩月,今方得出關,歷賞劇醉,不可勝計,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與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樂。唐侯言: "王白今歲為游閏所勝,大可怪也。初夏時景清和,願君侯自壽為佳。襄頓首。通理當世足下。大餅極珍物,青甌微粗。臨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發,應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職。途經杭州,約逗留兩個月後,於1051年初夏,繼續北上汴京。臨行之際,他給邂逅錢塘的好友馮京(當世)留了一封手札,這就是《思詠帖》。

《思詠帖》書體屬草書,共十行,字字獨立而筆意暗連,用筆虛靈生動,精妙雅妍。通篇雖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蘊含的風流倜儻的人物形象,及其遊戲茗事的清韻,則真是呼之欲出,裊裊不絕。

其中的「大餅」,當指當時的貢茶大龍團;「青甌」,則當是浙江龍泉青瓷茶碗。在這一茶友間的禮尚往來中,我們還能感覺到,在茶具的使用上,除鬥茶所必用的兔毫盞外,日常品茶,恐怕還是多取青瓷的。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An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沒骨畫精讀丨她將帶你踏向正確的沒骨花卉學習之路……
論李良東對王鐸書風的演繹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