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要發動伊朗戰爭?八字沒一撇呢!航母群和轟炸機隊都只是換班的

美要發動伊朗戰爭?八字沒一撇呢!航母群和轟炸機隊都只是換班的

上月美軍斯坦尼斯號和林肯號航母在地中海搞了一把「雙航母秀」

【環球軍事快評 梳理天下大事】會叫的狗不咬人,很多時候,叫得越猛,越是表明它沒打算真咬人,反而暴露了其內心的緊張。這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開始大聲叫喚了。

博爾頓在5月5日發布聲明,為應對一系列令人不安和升級的跡象和警告,美國正向中東海域部署「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和一支轟炸機特遣隊,旨在向伊朗政權傳遞清晰明確的信號:如果美國及其盟友利益遭到攻擊,美軍將用無情的武力(還擊)。美國不尋求與伊朗打仗,但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常規軍及其代理人發起的任何襲擊,正做好充分的準備。據「牛彈琴」 的說法,這個聲明其實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起草的,只是讓博爾頓來發布。

同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宣稱:如果美國利益遭到攻擊,不管是伊朗軍方乾的,還是第三方代理人,或真主黨乾的,我們都認定伊朗統治集團要直接承擔責任。

博爾頓和蓬佩奧被認為是當今美國總統身邊最「得力的兩隻鷹犬」,他倆聯合強硬發聲,在國際上掀起的動靜可謂不小。

那麼,美國對伊朗的戰爭就要爆發了嗎?我們的判斷是,八字還沒一撇呢。等美軍在中東聚集4艘以上航母的時候再說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美國在虛張聲勢,所謂的航母打擊群和轟炸機特遣隊並非新增部署,都只是替班的。

3月18日的斯坦尼斯號航母位置

美國在中東地區保持一艘航母本來就是常態,USNI的數據表明,3月份CVN-74「斯坦尼斯」號航母就在阿拉伯灣附近,4月份回程途中穿過蘇伊士運河,經過地中海,與前來「換班」的CVN-72「林肯」號短暫會師,於是大秀了一把「雙航母」演練,號稱「近20年來美軍極為罕見地在地中海同時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美國駐俄大使洪博培還不務正業地登上「林肯」號,想乘機嚇唬嚇唬俄羅斯,豪邁地喊出了「20萬噸級別的航母外交」(尼米茲級航母10萬噸級),隨後卻被俄方懟了回去:「俄軍擁有的現代化武器,能讓美國航母變成大型活靶子」。

4月29日臨時的地中海雙航母會面

「雙航母」秀完之後,「斯坦尼斯」號繼續回國,5月6日已經到了大西洋,而「林肯」號繼續前行,從地中海奔向蘇伊士運河,不久後將抵達阿拉伯海,扮演嚇唬伊朗的角色。

我們不得不說,美國對於動用航母的威懾之術,確實是玩得倍溜兒,博爾頓和蓬佩奧的輿論「炒作大法」也相當純熟。

至於聲明中提到的那個「轟炸機特遣隊」,很可能也只是常規的換班動作而已。美軍在中東十萬駐軍、幾十個基地,平時就駐有B-1B和B-52轟炸機。

5月6日的林肯號航母和斯坦尼斯號航母位置

與此相比,倒是美軍F-35隱形戰機首次部署到中東更值得一提,這款空軍型F-35A上月15日剛剛抵達阿聯酋的宰夫拉空軍基地,而在1個多月前,B-1B結束了在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的部署,這一回的「轟炸機特遣隊」也只是來輪換的。

卡達烏代德基地的B-1B轟炸機


第二,兩隻鷹犬強硬發聲,恰恰說明美國的緊張心理。

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對伊朗制裁逐步加碼,上月宣布從5月3日起,所有石油買家必須從伊朗停止進口,否則將遭美國制裁,祭出了全面封殺伊朗石油出口的大棒。

美國的目的很明確,通過切斷石油收入,首先限制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活動能力和影響力,迫使伊朗減少對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葉門什葉派盟友的支持;然後通過極限施壓的持續推進,最終讓伊朗經濟崩潰,進而引發社會動蕩和政權垮台。

在中東問題上,美國近期一再搞出驚人之舉,冒著「天下之大不韙」,不僅把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還公開宣布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美國總統和以色列總理的深度「結合」,對阿拉伯人一逼再逼,怎麼可能不激起不反抗?

美國還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當然,伊朗也毫不示弱隨即通過法案,將在中東地區美軍列為恐怖組織。而美國宣布石油封殺令僅過了一天,伊朗議會又將所有美軍列為恐怖組織。

將中東地區美軍列為恐怖組織的那次伊朗議會上,還要求伊朗情報機構在3個月內提供美國中央司令部所有指揮官的名單。這是什麼苗頭?不祥之兆啊。

4月19日,伊朗還宣布破獲了一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伊朗和周邊地區290人的間諜網路,一舉逮捕了幾十名CIA特工 。

其實,我在4月25日的稿子《兔子急了也咬人: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是大範圍獵捕美軍?》(http://kuaibao.qq.com/s/20190425A01YDY00)中,早就提及,伊朗的報複選項多得很,它可以直接親自操刀,也可以發動地區盟友發力,比如在葉門加大對沙特的襲擾力度,比如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加強對以色列展開報復,比如在多地抓捕或獵殺美軍……

真所謂「勿謂言之不預」,5月4日以來,巴勒斯坦武裝就給以色列下了一場600枚火箭彈的密集彈雨……

加沙地帶的火箭彈「雨」

此等態勢之下,美國能不緊張?


第三,「什葉派之弧」讓美國和以色列如鯁在喉。

近年來,尤其是伊核協議簽訂之後,伊朗發展經濟、拓展外交影響力的外部國際環境大為改善,大量的石油收入更使其有充裕資金擴大地區影響,繼續與美國盟友以色列和沙特對抗,還致力於經營從本國經伊拉克-敘利亞-地中海和紅海的「什葉派新月帶」(什葉派之弧),通過拉攏土耳其和卡達對美國與沙特的地區盟友進行分化,被美國及其盟友認為是「對世界貿易和地區安全災難性的伊朗擴張」和「侵略性的冒險主義」。

在敘利亞,伊朗是巴沙爾政府在內戰中得以維繫的關鍵外部因素之一,不僅直接派出軍事人員投入戰場,還協調多個什葉派武裝團體幫助敘政府軍。

在葉門,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頑強堅持,讓沙特組織的聯軍一籌莫展,沙特從美國採購的昂貴而先進的武器,在公子哥一般作風本國士兵的神操作下,在葉門戰地丟盡了美式武器的顏面。

實際上,近年來伊朗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確實在不斷上升。薩達姆政權被美軍推翻後,伊朗西部的軍事威脅解除,塔利班政權被美軍推翻後,伊朗東部基本無虞;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幾乎陷入了內戰泥潭,顏色革命之後的埃及自顧尚且不暇,沙特即使在阿拉伯世界也得不到廣泛認同,在葉門戰事和卡舒吉一案中丟分嚴重……


第四,接下來,伊朗能撐住嗎?

石油是伊朗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制裁的威力已逐漸顯現,伊朗貨幣持續貶值、通脹嚴重,食品價格暴漲,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漲。但是,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地區大國,伊朗決不會坐以待斃,承受美國近40年、多達26輪的經濟制裁,卻頑強地繼續前行,早已煉就了十足的戰略與戰術韌性,如今面對美國空前力度的「經濟絞殺」,伊朗有何具體對策?

多年來,伊朗有一套自成體系的規避制裁的做法,比如在第三國設立皮包公司和金融交易機構來處理伊朗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外貿結算業務。4月24日,伊朗外交部長稱,伊朗有信心繞過美國的制裁,他說,「我們在這個領域可是有『博士學位』」。有分析認為,出於經濟和地緣政治原因,土耳其、俄羅斯、印度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可能會找到繞過美國制裁的辦法,另外,伊朗和土耳其有很長的邊境線,石油可途經土耳其外運,通過北部的裏海可以將石油輸送到俄羅斯,假俄羅斯之手變相外銷。所以,伊朗的石油出口幾乎不可能降至零,而且一定時期內石油價格可能走高,用價的提升彌補量的減少。

伊朗石油部副部長5月5日表示,已調動了全國所有資源、正通過「灰色市場」出口原油。業內人士估計,所謂「灰色操作」可能是先將原油運到第三國、換裝新的油輪後再駛向目的地,或是油輪在出波斯灣時選擇性關閉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以逃避監視,或將部分原油先出售給國內私人公司再想辦法運出去。

而且伊朗國內親西方群體勢力很弱,根本沒有類似敘利亞和委內瑞拉那樣的反對派,外部勢力要從內部扶植反對派幾乎是無處下手,而強化制裁不僅可能壓不垮伊朗,反而會更加激發國內的反美情緒,更加凝聚民族意志、更加團結一致,並增加伊朗人民對強硬派的支持。伊朗採取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8000多萬國民90%以上屬於什葉派穆斯林,在最高領袖的號召下,他們隨時可以變成一群不懼死亡的無畏戰士。

伊朗地下工程內的流星中程彈道導彈

此外,伊朗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石化、鋼鐵、汽車製造、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都具備相當的實力,伊朗還能自行製造彈道導彈、艦艇、坦克、無人機、戰鬥機等裝備,軍工實力也不可小覷。

而外部大國的支持和幫助方面,俄羅斯的因素絕對不能小覷。

普京上台以來,伊朗與俄羅斯的關係持續升溫,被稱為「五百年來的最好階段」,2017年3月,魯哈尼訪俄時,兩國在鐵路、油氣、原子能、旅遊等領域達成了15份協議。普京表示,俄伊之間的合作十分高效,兩國正全力向高質量、新層次的戰略夥伴關係邁進。

在敘利亞戰事期間,俄羅斯與伊朗的軍事合作關係大幅提升,在對敘利亞展開密集空襲的2016年,俄羅斯國防部就曾公開說,6架圖-22M3「逆火」轟炸機和一批蘇-34戰鬥轟炸機部署到了伊朗西部的一個基地,對敘利亞境內發動空襲,而伊朗領空(以及伊拉克領空)還開放給俄軍導彈穿行,使得俄羅斯可以直接從本土發射巡航導彈,對敘境內的恐怖分子發起打擊。今後,在危機時刻,以俄羅斯的行事風格,向伊朗提供先進武器,甚至派軍事力量直接進入伊朗,都是完全可期的。

第五,敢不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伊朗當然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革命衛隊新任總司令海珊-薩拉米曾警告稱,伊朗可以使用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無人機、水雷、快艇等在海灣地區對抗美國。霍爾木茲海峽完全在伊朗中短程導彈的覆蓋範圍之內,魚雷艇可以布設水雷,大量的導彈艇也可採用蜂群戰術縱橫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連接中東產油國和亞洲、歐洲及北美市場的關鍵運輸通道,不到萬不得已,伊朗絕不會輕易封鎖海峽,因為這勢必「誤傷」到世界很多石油進口大國,陷自己於不義。

第六,美國在阿富汗泥潭尚未拔出腳來,短期內不會敢闖「伊朗泥潭」。

伊朗的地形完全不同於一馬平川的伊拉克,伊朗國內高山連綿、國土縱深較大,美軍入侵只有3000多萬且沒有工業化的阿富汗都陷入了泥潭,至今難以自拔,如果進入地形和阿富汗同樣複雜的伊朗,恐怕連伊朗政權還沒有推翻就已深陷泥潭。

而且,伊朗作為中東軍事大國,反擊能力不俗,「流星」系列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覆蓋周邊密布的美軍基地及其盟友,將那個「小霸」從地圖上抹掉的能力可絕不只是嘴上說說。

反艦導彈方面,伊朗不僅擁有常規的巡航導彈,還擁有「波斯灣」和「霍爾木茲」近程反艦彈道導彈,可對附近的大型艦艇構成威脅。而伊朗已經裝備的俄制S-300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道爾」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等,也必然讓美國海軍的艦載機飛行員們心存忌憚。

因此,我們看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與美國成為死敵,卡特、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奧巴馬等歷屆政府無不想除之而後快,又有哪個敢對伊朗全面開戰?

當然,在局勢極端惡化的情況下,美軍聯合盟友對伊朗內地發起短促的導彈或戰機空襲,這種可能是不能排除的。

而且,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以來,中東石油在美國霸權體系中的地位下降,本屆美國政府正致力於「美國優先」的政策,戰略上轉向對中俄的大國競爭,無論是從敘利亞撤軍,還是艱難地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在中東的總體態勢是收縮,而不是擴張。因此,一段時期內,美國在中東的軍力就維持住現有水平就已屬不易。

總之,伊朗的地理位置極其關鍵,世界地緣政治「棋手」從來都對它極為看重,近現代以來,這裡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的明爭暗鬥與大國爭鋒,伊朗問題從來不是簡單的地區問題,世界大國的無聲較量無時無刻不在這裡持續進行著。

如今,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它只能逼迫伊朗更多地向它北方的和東方的那兩個世界大國靠攏、再靠攏,當它們漸漸連成一個整體,互相背靠背,合力應對霸權國的時候,布熱津斯基真正擔心的事情可能就要真的來臨了……

布熱津斯基是這樣說的:「美國必須制定一項全面的、完整的和長期的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旨在促進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多元化,以防止出現一個最終可能向美國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戰,並謀求將美國趕出歐亞大陸的敵對聯盟。這種敵對聯盟最危險的是中、俄與伊朗的同盟,其次是中日軸心;歐亞大陸的力量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美國,但對美國來說,幸運的是歐亞大陸太大,無法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整體。」(文/綜合 子非魚)

鳴謝:

趙廣成,《伊朗魯哈尼政府的外交評析》,《國際論壇》,2019年02期

朱志宏,《伊朗超穩定政體,對世界是福還是禍》,戰略觀察家

朱志宏,《明天美國將封殺伊朗石油,世界將被攪動!》,戰略觀察家

後沙,《為什麼堅決反對美國承認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 》

牛彈琴,《美國突然又派出航母戰鬥群,一場世界級絞殺開始了!》

後沙,《伊朗石油誰都不能買!黑社會也得讓人做生意》

王一鳴,《誰在制定美國的伊朗政策?》,FT中文網

崔守軍,《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誘發高衝突風險》,觀點中國。

梅新育,《動蕩環境下制裁伊朗的漣漪效應》,梅新育論衡。

王晉,《以色列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關切、應對與挑戰》,國際關係通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美法兩國核動力航母會師中東:深入紅海耀武揚威 丹麥戰艦也來了
特朗普的建議可行嗎?巴黎聖母院大火再現城市滅火難題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