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43.你一自滿,那已經離「死」不遠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243.你一自滿,那已經離「死」不遠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你一自滿,那已經離「死」不遠了

宣化上人 講述

H2中間十境(分十)

I1身能出礙 I2內徹拾蟲 I3精魄離合

I4境變佛現 I5空成寶色I6暗中見物

I7身同草木 I8遍見無礙

I9遙見遙聞 I10 妄見妄說

今I1

【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現在講到這五陰魔上,文當五陰魔,五陰是什麼呢?是色、受、想、行、識。色有十種魔、受有十種魔、想有十種魔、行有十種魔、識有十種魔,合起來就是五十種陰魔。修道的人必須對這五十種陰魔認識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清楚這五十種陰魔,很容易就做了魔王的眷屬。等做了魔王的眷屬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做了魔王的眷屬呢!還不得其要領,還不知道──所以這要特別注意的。

阿難!當在此中:當在什麼中呢?就在這個色陰將盡的時候。人在這個「十方洞開無復幽黯」的時候,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因為這時候有一種光明,在精研這個妙明,四大互相都不起作用了。

少選之間,身能出礙:在這個「十方洞開無復幽黯」的時候,就等了「少選」,就是沒有好久的一個時間,在很短的一個時間之內,這個身已經沒有障礙了,好像等於虛空一樣。這時候叫什麼?叫意生身。這個「身能出礙」,就是離開這個肉體,另外還有一個身。就像前面講的我那個徒弟,他到了天上去,這叫法身,又叫意生身。這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個意,是由意生出來的這個身,這叫出礙了。

此名精明流溢前境:這個名字叫精明流溢前邊的這種境界。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八年代補述

弟子:精明的「明」,意思是「光明」還是「明白」?

上人:這個「明」,就是pure(清凈)的意思。「精」,就是到了極點。修道就怕自滿,如果你想你是證了,你就會自滿。你一自滿,這貢高我慢什麼都生出來了,覺得誰都不如你。你自滿了,那個智慧水就灌不下去,你也就不能再有進步了。你不能有進步,這就是落於邪見了,就是落於中道自劃,裹足不前進。所以這個意思就是:我們修道的人再怎麼樣有智慧、有學問、有道德、有什麼,也不可以自滿;你一自滿,那已經離死不遠了。

──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補述

弟子:「此名精明流溢前境」這句話怎麼說?

上人:這就因為他太精、太明啦,就好像假聰明──世間智慧,那也就是太精明了嘛!

弟子:「前境」是指什麼?

上人:前邊所說的那個境界。

弟子:還是他在用功當前的境界?

上人:就是他所得到的境界,以前所得到的。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補述至此

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這種的境界只不過是一種功用而已,不能常,它是偶爾的。如果你隨時可以自由出入,我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就到什麼地方去,我願意回來就回來,操縱自由。「放之則彌六合」,放開了,滿三千大千世界,「卷之則退藏於密」,收回來呢,隨時可以收回來。你若不能這樣子,不能隨你自意,這叫什麼呢?這是暫時的一種功用,你用功用到這個地步了,就有這麼一個境界。暫時間得這麼一個境界,不是永遠的,不是常常都能這個樣子,不是常常能身出礙。非為聖證:這不是一種的證果,聖人證果不是這個樣子的。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你若不作證果這樣的解法:「你看,我這修行真有了功夫啰,我簡直地又能怎麼樣出玄入牝!」你若這樣一自滿,怎麼樣啊?那就完了。所以你若不作證聖、證果,這還算可以,這種境界還算沒有大的妨礙,沒有大的過錯。若作聖解:假使你若說:「哦,我現在的功夫不得了了!我真了不起,我現在就是出世的聖人,我就是阿羅漢了!」你若一這樣子,認為自己是阿羅漢,證了聖果,即受群邪:這時候,一切的魔就都會來了。魔既然來了,那將來是墮地獄的。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八年代補述

「非為聖證」,就是不是你證聖果了。「不作聖心」,你不做這種想法。「即受群邪」,這個不是著魔,是你生出來邪知邪見了,明明對的,你認為不對;明明不對,你認為對了。以非為是,以黑為白,以白為黑,這就沒有真理了。譬如本來這個境界OK,可以的,但是你一遭到了,就想說:「啊,我這個境界好啊!」那就完了,一有貢高我慢,那就是邪見了。一遇到自己有什麼好的境界,到處去宣傳,「啊,我怎麼樣!我怎麼樣!啊,我又做夢了怎麼樣!我又打坐見到什麼了!如何如何了,我又會觀察什麼因果了!」這都是遭邪知邪見了。

就算是你自己的長處,一天到晚自我宣傳,那就是邪見了。譬如你修道,去偷東西吃,你什麼時候也不想告訴人;你要是有好東西讓給旁人吃了,就會到處去說:「人家送我的人蔘我都不吃,我都給他了。」自我宣傳,這就是邪見。好像某某專門想要吃好東西,一看見吃的東西就眼睛睜大了,但是他又不想讓人家知道,何某一給他揭穿了,他就把何某攆走了;就是這個樣子,這都是邪見。就是這一部經,你們大家不會念,這才是真經啊!萬佛聖城這一部真經,你要會念。

──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學佛法最要不得,最不可以有的,就是「妒嫉障礙」
你一念這個咒,無論怎麼樣重的罪都消滅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