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情敵晴雯死後,黛玉既然不悲傷,為何還要給她改祭文

情敵晴雯死後,黛玉既然不悲傷,為何還要給她改祭文

情敵晴雯死後,黛玉既然不悲傷,為何還要給她改祭文?

我們知道,寶玉玉身邊最親近的兩個丫頭,襲人之外,當屬晴雯了。與襲人的內斂風格不同之處,晴雯更外向一些,所以才有「俏晴雯」的說法。晴雯勇補孔雀裘患上重病,後來還至一病不起。晴雯之死,對寶玉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作為寶玉的知音,黛玉在得知晴雯死後,反應倒是有點出人意料。尤其是寶玉的《芙蓉女兒誄》草稿出爐之後,黛玉作為第一個讀者的表現,確實有點差強人意,甚至顧左右而言他。因此,很多朋友都認為黛玉有點「幸災樂禍」。因為晴雯也是寶玉所喜歡的女子,也算是一個情敵,走一個也少一個對手,黛玉不表現出開心就很不錯了。

其實,在我看來,這麼看黛玉是非常粗暴的。要知道,黛玉本是心思極度細膩的女子,在大家的眼裡,從來就是一個「小心眼」的人。但黛玉的小心眼,似乎都遵循一個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

比如周瑞家送宮花一事,就是周瑞家的不聽從賈母的安排,擅自做主引發的。我國傳統就是「死者為大」,黛玉再吃醋,還會和一個死人較勁?

其實,寶玉寫出《芙蓉女兒誄》的第一稿,馬上請黛玉來讀。黛玉反而和他討論起寫作的手法,並明確指出裡面多處不合適的地方。只不過是想岔開寶玉的注意力而已。

要知道,寶玉這花心蘿蔔多情種子,曾經被紫鵑誑說黛玉回家,竟然都會大病一場。這回晴雯香消玉殞,其內心的悲痛該如何消除?黛玉正是深知他的秉性,才試圖轉移其注意力,好分散內心的痛苦。此時從詩文的寫作入手,正是最高明的不著痕迹。而寶玉也真的停止了悲傷,兩人一起討論起遣詞用語來了。

什麼樣的情緒最傷人?悲傷抑鬱!如果寶玉內心的傷痛得不到及時的疏泄,抑鬱傷肝是最容易出現的。林黛玉因己及人,算得上是對憂思傷人最有體會的了,同時,對於如何勸解疏導別人,應該也是最有的,所謂「久病成良醫」嘛。

在黛玉的刻意誘導下,兩人漸漸「忘記」了晴雯的死,反而沉醉於純文學的寫作了。可是,正是因為太投入,說著說著,黛玉就想到自己身上了。從晴雯的一病不起,聯想到自己的多愁多病,今日的晴雯,會不會就是日後的自己呢?於是才有說著說著便不做聲了。這樣正是黛玉心思細膩的表現。

但是,所有這些表現,都不足以說明黛玉為晴雯之死的傷心。要知道,即使晴雯是寶玉身邊親近的人,但和黛玉之間基本沒有什麼關係,說白了,兩人也只算是點頭之交。甚至連點頭也收不上,畢竟,兩人的身份懸殊,寶玉可以寵著晴雯不當下人看待,黛玉可沒有這個癖好吧。

再說了,晴雯再怎麼和寶玉親近,也只是「工作崗位」的原因,她的身份,首先還是奴才。和黛玉這個未來的少奶奶身份是不匹配的。即使有一天,晴雯真的成了寶玉的小妾,那也只是小妾,還是要向黛玉請安呢。

黛玉為晴雯傷心,一來身份不夠;其次,兩人的交情也不深;第三,誰願意和別人分享心愛的人?晴雯從此大去,黛玉不表示出開心,就已經是很不錯了,難不成讓她去給晴雯哭哭啼啼的?

賈寶玉的難受,是因為他多情濫情、也算痴情於所有年輕漂亮的女孩子,這一點上,和黛玉之哀嘆落花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晴雯之於寶玉,可能也是有黛玉的身影,只是自己沒有發覺,也不願意承認而已。所以才有他死去活來地寫下《芙蓉女兒誄》。至於黛玉,即使有悲傷,也是為寶玉的悲傷而悲傷。如果說因為晴雯,您認為,讓黛玉用什麼身份和情感去悲傷比較合適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薛姨媽過生日,襲人一個行為,暴露了當姨娘的渴望
氣血不足的人,一直在調理,為何就是補不起來?可能忽視了兩點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