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說起深圳,所有中國人都會知道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但是,說起深圳的歷史,可能很多人都會一臉茫然,尤其是古代深圳歷史,普遍認為是貧瘠之地,不毛之地,既少有人居住,又沒有什麼文物考證。然而,在1981年深圳紅花園漢墓的發掘,改變了這種看法,尤其是一件國寶級文物的面世,更是讓人驚訝。

當年,深圳市在南頭區的農民新村進行基建,這在當年是屢見不鮮的場景,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在基建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九座漢墓,時間跨度在兩漢期間。這充分說明,當初此地已經有人繁衍生息,只不過這些墓葬大多已經被盜,並沒有發現多少陪葬品。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只不過在清理墓室的青磚中,考古專家們卻有了意外的驚喜。原來,在一座編號為M3的墓室之中,居然有一塊特殊的青磚。在眾多的磚頭之中,它並不顯眼,卻帶來重要的歷史信息。

這是一塊陶磚,六邊都是長方形,外表的顏色呈青灰色。雖然來自近兩千年前的東漢,但它的依舊十分堅硬,保存得也比較完好,甚至連磚面上得菱形網格紋仍舊清晰可見。這和墓室中其它的青磚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和普通的漢磚相比也沒有差別,但在三分之一磚面上,卻有兩行分別寫著這些字:


「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

「三九二十七,二九十八,四九三十六」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看到這裡,想必大部分讀者都會脫口而出,這不是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乘法口訣表嗎?是的,這塊漢磚上,就是用當時的隸書,刻著九九乘法口訣表,雖然並不完整,但已經告訴我們,當時的古人已經掌握了這些數學知識。

不過,還是有細心的朋友會好奇,我們現在背誦的乘法口訣表,是從「一一得一」開始,「九九八十一」是最後一句。然而,在這裡怎麼是「九九八十一」開始的呢?原來,在古代,這正是乘法口訣表的順序,正因為開頭是「九九」二字,所以才叫九九口訣表。也正因為如此,民間才有「小九九」、「打小九九」等等的說法。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在各文明古國之中,都有各自的乘法運演算法則,但是,不管是古希臘、古埃及,還是古印度、古羅馬,它們的運算規則都相當複雜冗繁,根本沒有我國的乘法口訣表這麼簡單明了,便於記憶。

其實,在很多古代書籍之中,比如《荀子》、《管子》、《淮南子》等等,就已經有九九乘法口訣表的句子。但是,它們大多單獨存在,並沒有系統的寫下來。我們只知道,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乘法口訣表就已經存在,並且為人熟知。

看似普通的「板磚」,刻著我們熟悉的口訣,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但是,關於乘法口訣表的實物,這是第一次發現,而且還是在當時文化比較落後的嶺南地區被發現的。這充分說明,至少在漢朝的時候,乘法口訣表的普及率已經非常廣泛了。這塊長為37厘米, 寬為17厘米, 厚為4厘米的漢磚,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其實,在中國古代,不僅有著詩詞歌賦,更有著悠久的數學物理基礎。只不過後來在科舉等方面,歷朝歷代更重視文章,認為那才是經世濟用的基礎,這才讓理工科顯得落伍,逐步走向了衰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最有血性的唐詩,再現盛唐少年的壯志豪情,讀來心潮澎湃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