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祈願天下學子金榜題名,福慧雙增!

祈願天下學子金榜題名,福慧雙增!

2019年5月8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薩聖誕殊勝日。文殊菩薩代表大般若無上光明智慧,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睿智與聰明。

值此殊勝功德日,願大家在文殊菩薩的加持下,儘力行持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等善法,祈願文殊菩薩垂慈憫念攝受弟子眾等,罪障消滅,開啟般若智慧,獲無盡辯才,世間、出世間所求之事悉得成就。十方世界常安穩,無邊福智益群生。

祈願十方學子蒙慧光照耀,智慧增長,學業有成,金榜題名,實現人生理想,提升人生至善德性,開闢人生至美前程。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由於他在所有菩薩中,是輔佐釋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語,後詣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為左脅侍。

在所有大菩薩中,他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事實上,他在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以外,對釋尊也有教悔之誼。

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文殊菩薩,過去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

《法華經·序品》記載:在遙遠的過去劫,最後一位日月燈明如來生有八子,在他出家後,其八子皆捨棄王位出家。有一位叫妙光的菩薩很得燈明如來的讚賞,在燈明如來滅度後,妙光菩薩奉持《法華經》,廣宣此經。八位王子都成為他的弟子,相繼成佛,最小的王子就是燃燈佛,燃燈佛又為釋迦牟尼佛之師。此處妙光菩薩,即是文殊菩薩。若無般若智慧,則無以悟道成佛。

在《放缽經》中,佛陀說: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可見文殊菩薩的尊崇。

文殊菩薩勸修念佛法門

﹏﹏﹏﹏﹏﹏﹏﹏﹏﹏﹏﹏﹏﹏﹏﹏﹏﹏﹏﹏﹏﹏

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的菩薩,他的智慧第一直接表現在對凈土法門的深信,行門當中就叫「一行三昧」。《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中,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為文殊菩薩的道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唐代公元747-821)朝禮五台山,入大聖竹林寺見文殊菩薩,菩薩也是開示勸修念佛法門。

中唐莫高窟第159窟文殊菩薩像

【照至二賢前作禮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

法照大師到文殊、普賢兩位聖者面前頂禮,接著就問:末法時代的凡夫,「去聖時遙」,離佛去世的時間很遙遠了,善知識也越來越少,而眾生的垢障尤其深重,「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有八萬四千法門,不知道末法時代的凡夫修行哪種法門最為關要呢?希望兩位聖者能斷除我的疑網。

文殊菩薩接著怎麼回答呢?

【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

文殊菩薩回答說:你現在念佛正是時候,正是當機。一切修行的法門,都不如念佛、供養三寶這樣「福慧雙修」。念佛、供養三寶這二門最直捷、最關要。憨山大師在《憨山老人夢遊集》中講「福慧雙修之行。修慧在乎觀心,修福在乎萬行。觀心以念佛為最,萬行以供養為先。是二者,乃為總持。」跟文殊菩薩這裡講的一模一樣。

【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

這裡文殊菩薩就講:我自己在過去劫中,就因為觀佛、念佛以及供養的緣故,所以現在得到了一切種智(按:可見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禪定,乃至最後諸佛佛果的功德,都是從念佛而生的。因此就可以知道,念佛是諸法之王。你應該念念去念無上法王,念念要念佛,不要休息、不要間斷。

【照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法照大師接著又問文殊菩薩:「應該怎樣念佛呢?」

文殊菩薩回答:「你要相信,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他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凈念相繼,無有間斷。這樣念佛,命終之後決定往生,而且往生之後永無退轉。」

【說是語已,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照頂,為授記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

這時候文殊、普賢兩位大聖各自伸出金色手來給法照大師摩頂、授記:「你因為念佛的緣故,不久就能成就佛果。乃至其他的善男子、善女人等,如果想最快速成佛,沒有能超過念佛法門的。通過念佛法門,可以速證無上菩提。」

這裡文殊、普賢兩位聖者菩薩告訴我們,念佛法門可以說是成佛最迅速、最快的法門。而文殊菩薩本身也是這樣給我們示現的。

《文殊發願經》中文殊菩薩說: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文殊菩薩以念佛法門而得益

﹏﹏﹏﹏﹏﹏﹏﹏﹏﹏﹏﹏﹏﹏﹏﹏﹏﹏﹏﹏﹏﹏

「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文殊菩薩過去是怎樣因為念佛而得到一切種智的呢?這在《觀佛三昧海經》中有介紹:

「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已,文殊菩薩復告大眾言,過去寶威德如來時,有長者子,名曰戒護。在母胎時,受三歸依。年至八歲,父母請佛,於家供養。童子見佛,安行徐步,足下生華,有大光明。見已歡喜,為佛作禮。禮已諦觀,目不暫舍。一見佛已,即能除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之罪。從是已後,恆得值遇百億那由他恆河沙佛。…從是已後,即得百萬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旋陀羅尼。既得此已,諸佛現前,說無相法。須臾之間,得首楞嚴三昧。時彼童子受三歸依,一禮佛故,諦觀佛相,心無疲厭。由此因緣,值無數佛。何況繫念,具足思惟,觀佛色身。時彼童子,豈異人乎,即我身是。」

文殊菩薩告訴大眾,過去寶威德如來的時候,有長者子名叫戒護,也就是文殊菩薩宿世的名字。這位長者子從小信佛,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皈依,到了八歲的時候,父母請佛來家裡供養。可見這位長者有大福報,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緣。這位文殊菩薩的前身戒護童子,見到佛「安行徐步」,足底下生出蓮花,有大光明,所以就非常歡喜,頂禮佛陀,之後眼睛就一直盯著佛看,一直觀佛,眼睛沒有片刻離開。

「一見佛已,即能除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之罪。」見佛的功德是這樣的不可思議。從此以後,因為最初見到寶威德如來,種下了見佛的因,接著後面戒護童子就不斷「值遇百億那由他恆河沙佛」。「……從是已後,即得百萬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旋陀羅尼。既得此已,諸佛現前,說無相法。須臾之間,得首楞嚴三昧。」得到了首楞嚴三昧。

「時彼童子受三歸依,一禮佛故,諦觀佛相,心無疲厭。由此因緣,值無數佛。何況繫念,具足思惟,觀佛色身。」這位戒護童子最初就是因為「諦觀佛相,心無疲厭」的因緣,因此後面可以值遇無數諸佛。一個八歲的童子,一直不停地、目不暫舍地諦觀佛相,產生信心、歡喜心,這樣後面就能值遇無數佛,更何況繫念,具足思維,觀想佛的色身呢?

「時彼童子,豈異人乎,即我身是。」這位戒護童子是誰呢?就是現在的文殊菩薩。

這樣我們根據《觀佛三昧海經》就知道,當初文殊菩薩也是因為念佛法門而得益的。

印光大師27歲朝禮五台山見聞

﹏﹏﹏﹏﹏﹏﹏﹏﹏﹏﹏﹏﹏﹏﹏﹏﹏﹏﹏﹏﹏﹏

文殊菩薩發願「朝我山者,迎一千,送八百。」歷代以來,朝拜五台山是許多修行人的心愿。印光大師於清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年,27歲時也曾朝禮五台山。

據《印光法師年譜》:正月告暫假,同蓮如法師一起朝五台山 。先在北京琉璃廠遍求《清涼山志》,只得到一部,日常看之。 三月初到五台山,住山四十餘日 。(法度法師《恭揀印公舍利述感》記:「老人每日必禮釋迦舍利大塔。本發願四十八日,豈知至四十日,遭受催單,無可奈何,只得下山。」《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65冊第277頁)

關於此次朝五台山見聞,《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陳伯達居士書一》記載:「五台之文殊,古人見者頗多。然皆有大因緣,或有深工夫。見則必有悟解證入。光,光緒十二年朝五台。先在北京琉璃廠遍求清涼山志,只得一部,日常看之。以天冷,至三月初,方到山。住山四十餘日,見來朝山者,多說見文殊菩薩,實少真行持者。固知朝山者說見,皆附和古人之跡以自誇耳。使其果見,其人必與隨流打混者金鍮各別。否則文殊便不自重,而輕以現身,所為何事。」

大師為報答文殊菩薩救苦情殷,度生念切之恩,於民國廿一年,因江西許止凈居士之懇請,大師以七十二歲之高齡開始搜集史料,遍查三藏,重新修訂《清涼山志》,第二年作序流通。在《重修清涼山志序》中說:「文殊菩薩,道證一真,德超十地。入三德之秘藏,居常住之寂光。但以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復不違寂光,現身塵剎,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其為七佛師,作菩薩母,猶屬跡門之事。若論本地,則非佛莫知。雖盡塵剎界,無非所住,而障重之凡夫,何由識其妙用,瞻其法范乎哉。以故不得不為初機,設一應化之地,俾有所趣向,而種出世之善根。故從昔已來,與萬菩薩,常住清涼寶山,演說一實之道,兼示不思議種種神化。令善根成熟者,即證真常,未成熟者,因茲增長。」足見大師深體菩薩之心也。

又因華嚴嶺僧祈作一贊,以備念誦之儀,大師作贊曰:

文 殊 贊

文 殊 菩 薩 德 難 量,

久 成 龍 種 上 法 王。

因 憐 眾 生 迷 自 性,

特 輔 釋 迦 振 玄 綱。

為 七 佛 師 體 莫 測,

作 菩 薩 母 用 無 方。

常 住 寂 光 應 眾 感,

萬 川 一 月 影 咸 彰。

己亥年(2019)文殊菩薩聖誕

供燈法會共修

今日2019年5月8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薩聖誕日!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己亥年文殊菩薩聖誕日供燈法會共修,祈願大智文殊菩薩加被眾生離苦滅障,勝願成就,福智具足,學子臨考無懼,金榜題名!

點擊隨喜供燈,開啟智慧之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隨佛學 的精彩文章:

抄寫佛經的巨大功德利益!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TAG:常隨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