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真的會讓位給漢獻帝?有四個理由很重要

假如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真的會讓位給漢獻帝?有四個理由很重要

劉備一生立志於興復漢室,得到諸葛亮輔佐以後,一步一步的實踐著隆中對策,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隨著東吳背盟、荊州失守,隆中對策化為泡影。夷陵之戰再受重創,身心俱疲的劉備,懷著未能興復漢室的遺憾病逝白帝城。歷史雖然沒有假如,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設想一下,在另一個平行宇宙的劉備最終真的統一了天下。如果劉備最後真的統一,復興了漢室,會讓位給漢獻帝嗎?筆者認為,即使劉備最後真的統一,復興了漢室,他依然不會讓位於漢獻帝。理由主要有以下四點:


其一:劉備早有帝王之志

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三國志

劉備家東南角有一顆高達五丈的大桑樹,遠遠望去像大車的蓋子一樣,往來的人都認為這棵樹非同凡響,這家應該會出貴人。而劉備少時與宗族的小孩在樹下玩耍,語出驚人:「我以後一定要乘坐這種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皇帝專用的車,雖說童言無忌,但是這也看出劉備從小就具有帝王之志。


其二:劉備其人野心勃勃

如果僅僅看三國演義,會覺得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然而歷史上的劉備野心和謀略水平都很高。

曹操想要收攏劉備,對劉備以國士之禮相待,還稱讚他是天下英雄,劉備卻斬殺車騎將軍車胄,背叛曹操。

劉備與公孫瓚是好友,劉備能夠立足也多虧了公孫瓚贈與的數千義從,袁紹逼得公孫瓚自焚而死,劉備不僅不思為公孫瓚報仇,反而投靠袁紹。

劉備跟隨袁紹對抗曹操,見形勢不妙,不顧袁紹安危,立即跑路。

劉璋視劉備為宗親,邀請劉備入川對抗張魯,劉備卻設計謀殺楊懷、高沛,進而奪取益州。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與曹仁在南郡血戰,劉備卻乘機傳傳檄荊南四郡,劉備從孫權手上借得南郡,卻不惜兵戎相見,也不肯歸還,孫權以武力收回荊州以後,劉備又以為關羽報仇為借口,進攻孫權。


其三:劉備不會放下權利

後群臣議欲推漢中王稱尊號,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成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三國志

實際上當劉備決定稱帝的時候,並非所有人都是支持他稱帝的,譬如費詩、劉巴、雍茂都曾經反對劉備稱帝。然而劉備是怎麼做的呢?貶費詩、殺雍茂、逼劉巴。劉備給自己兩個兒子起名就是「封」「禪」,合起來就是「封禪」之意、從漢左將軍劉備,再到自封的漢中王,直至建國稱帝,劉備的權利與地位越來越大。國無二主,假如劉備讓位獻帝,他只能退居王侯之位,可是在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之後迫不及待的宣告劉協死亡,急忙稱帝的劉備,又怎麼會甘心放下權利呢?


其四:劉備已經身不由己

劉備稱帝,當初勸進的臣子都成了從龍之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備從漢中王提升到了大漢天子的地位,手下的職位自然水漲船高。一旦劉備退位,手下臣子都會降低一級,他們又怎麼會甘心地位降低呢?而且這還是在漢獻帝絕對信任劉備的前提下,但凡漢獻帝有一點點懷疑劉備的忠心,一定會想辦法打壓劉備,劉備本人和手下臣子都會成為被清洗的對象。因此,劉備已經身不由己。

綜述,即使劉備最後真的統一復興了漢室,他依然不會讓位於漢獻帝。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末最強的三大諸侯,都干過同一件事情,最後的結局都不是很好
公孫瓚出兵袁紹真的是為從弟報仇?白馬義從真的打不過先登死士?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