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光看見你百轉千回

時光看見你百轉千回

很想跟你談談。聊天,或是下午茶,現在都很時興的。

不久前原上海去蒙城的知青聯誼會年會,四五百人濟濟一堂,台上巨大的背景屏幕上,滾動播放的是很多年裡聯誼會活動的錄像。你的身影時時出現,在蒙城地里干農活,回上海後又回去看望鄉親,組織捐助……我驚訝地發現,你是那麼英俊挺拔,面部輪廓凹凸分明,頭髮微卷,膚色白皙,而且,笑容永遠親切自然。我們相識半個世紀,以前怎麼沒覺得?大家說,去年你在台上講話的。

「在九曲黃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車的窗口……」你喜歡賀敬之的《西去列車的窗口》。精幹強健的青春體魄,寬大的舊軍衣披掛在身,站在縣城一個空曠的會議室,圓圓的燈泡散發暈黃的光亮。50年前,一起下鄉的知青,有機會在縣城見面,會很興奮。鄉下用配給的煤油點燈,一到晚間一燈如豆,而縣城裡有電燈,有電燈真好啊!十幾歲的年輕人,忘了地里勞作的艱辛,在電燈光下繼續抒發豪情。「是大西北一個平靜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時候」,我們幾個女知青從屋外背陰的圍牆邊走過,聽見屋裡的誦讀激情嘹亮。有人說,陳嘉林最喜歡這首詩了,差不多都能背下來。進門時,正是高亢的一句:「祖國的萬里江山,革命的滾滾洪流。」

你充滿著對理想對革命的陶醉,經常在印有「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信箋上寫思想總結;「要經常想一想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反覆解剖自己,要「堅持社會主義信念」;經常寫日記,偶有疏漏,便自責「竟將這自省的程式置於一邊」;思考「黨內為什麼會有資產階級」;讀「聯共(布)黨史」,看「蘇聯國內戰爭史」,《遠離莫斯科的地方》,「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還有《魯迅小說選》《文藝學概論》;苦苦思考馬克思「論青年選擇職業」……沒有機會得到系統的知識教育,你認真讀每一本撞上門來的書,如饑似渴,碎片化的片言隻語成為經典名句,生硬地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1971年,治理淮河的茨淮新河工程開工,知青和百萬民工一起,人拉肩扛,平地挖河,你在簡陋的工棚里寫下《茨淮戰歌》:「千軍戰旗茨淮揚,萬眾號聲震天響……晨星閃耀迎我上工地,明月當空送我回營房。」後來,一起下鄉的知青各奔前程,你仍堅持著,哪怕只剩獨自一人。寫詩:「昔友盡辭何寂寞,終是圖殊各西東。」「滄桑漫道遙無期,淮北中原稻正黃。」在生產大隊黨支部副書記任上,做「堅持鄉村……奮鬥終生」的報告。不怕犧牲和付出,是你的精神特質。那樣的起點很純粹,也很簡單。幾分天真,幾分幼稚。正如你也有文學夢,覺得周圍的知青夥伴、鄉里鄉親,一個個都是那般生動豐富,你要為他們做「肖像集」,像柳青那樣,紮根鄉村幾十年,寫出《創業史》。並且勉勵自己,「小說家的最大成就往往是在30歲以後」。

待到十年後重回上海,你很快又從精神上融入了改革開放新時代。依然是不遺餘力地全情投入。從集體事業管理幹部開始,做過電扇廠的廠長,做過投資。除了工作,就是每日熬夜苦讀。工業經濟,法律專業,「還可不可以學成一至數門學問」,「唯有學業上過於淺薄,不足以高飛萬里」。後來,覺得國企大鍋飯礙於發展,你選擇了下海,自己做。聽到這一消息,老同學們大多搖頭,認為你不合適。商人逐利,經商有規則,而你的規則意識顯然不清楚。再後來,只聽聞你的企業時好時壞,公司不像公司,慈善不像慈善,十幾個人的公司養了三四個行政人員。你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現實很骨感。你幾乎再也沒有力量扭轉頹勢,似乎不可收拾了。夕陽已至,最後幾年,尤其你患病以後,周圍眾口一詞,勸你收攤。你不聽。所有的人終於明白,你是誰說也不聽的。「我不能甘心命運的擺布」,「只要不折其志」。一個不能算成功的十幾個人的企業,你想像的是振興民族工業,是使命,私下還夢想著上市做大。你對妻子金瓊說,我是在圓你父親的夢。老岳父是民族資本家,據說當年你下海要自己做,唯一全力支持你的就是他老人家。嬌小的金瓊時時要操心高大魁梧的你,衣食住行,公事私事,為你的衝動固執,為你如大男孩般的沒心沒肺,日夜憂心。無論多少心痛,同樣在淮北鄉下待過10年的她明白,你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無怨無悔。

你還是喜歡寫,有時滔滔如河水不絕。字越寫越漂亮,有時思緒流暢,精闢閃光的句子蹦出來,卻是只給自己看。

「插隊的十年,知青們懷滿腔青春熱血與鄉親們共同奮鬥,然大多數地方貧窮依舊。當年對豐衣足食的憧憬,卻在知青們離開後包產分田到戶的改革中一舉實現,蒙城的工、農、商業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的數十年。令我們始料不及的是,和家鄉父老鄉親的第二次相會和相處卻發生在上海,大批知青返城後已臃腫不堪的都市迎來了更大批的農家子弟,他們背井離鄉,湧入都市,成為掙扎在底層社會的新移民。」

家國情懷,理想主義。我們當年的初衷是真誠的,然而道路和方向卻錯了,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從全局上說,是不可能有結果的『烏托邦』。錯誤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卻陰差陽錯地造就了整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的有為青年,為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準備了幹部隊伍。」

「當年非凡的歷練,註定了他們不甘寂寞;與農村的特殊關係,也會把一些人吸引到新農村建設之中。不管做什麼事,務實、奉獻將是知青共同的特徵。我把對中國未來的樂觀期待同樣也給了知青群落。」

當了領導的俞自由和趙國屏結婚,你送的禮物是一幅寫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匾,意思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那塊匾和林則徐一起,多少年裡,一直掛在他們家的牆上。

是什麼支撐著你始終想「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即便在沒有人會聽沒有人在意的情景下,即便在幾乎只是自言自語的狀況中。

你是從山陰路四達里走出來的孩子,也書生意氣,也揮斥方遒。四達里,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總指揮部就設在這裡。起義最後的緊急關頭,陳獨秀還匆匆從橫浜橋趕來,與坐鎮此地的羅亦農商量。從四達里到復興中學用不了五分鐘,那一個老同學交往圈卻相伴了你一生,無論是下鄉、返城、經商。你讚美務實、奉獻、匡扶正義,視之為彼此「共同的特徵」,以此而在精神上阻隔社會生活的滾滾紅塵。你珍惜這些。

初中時的勞動委員,你總是身先士卒,搶著干。有人至今清晰地記得,校園操場上曾發生的一幕。一位初一小同學,與其他班級的某個同學發生爭執,那個同學的哥哥聽說後帶了十幾個人,過來尋釁報復。為首的號令一出,手下兩人立刻揪著衣領,將那個初一同學從操場另一頭拖了過來,劈頭蓋臉打翻在地,還不停地用腳踹。操場上的人不少,卻一時面面相覷,不敢出聲。這時,你跑了過去,擋住被傷害的同學,大聲斥問:「為什麼打人?!」對方本想連你一起打,人群漸漸過來站在你一邊,那些人見勢頭不對,悻悻離開之前,還警告說:「小心點!」你不以為然。那時,你十六七歲,因為知識分子出身,也承受著「出身不好」的歧視和重壓。英俊少年當年挺身而出的英勇剪影,一直為老同學們樂道,你卻完全忘記了。最近幾年,你牽頭建立知青健康諮詢微信群,為有需要的知青提供幫助,還時常充當「糾察」,干一些得罪人的瑣事……

去年金秋,我在成都,汽車往熊貓基地去。電話響了。你走了。

我跟著大家走進著名的熊貓基地,怔怔的。熊貓自在地在自己的天地里挪動,對周圍遊客的嘻哈呼叫,視若無睹。

「自覺身體還行,別人已經『到站休息』,我還在路上,可以繼續為理想奮鬥。這是唯一讓我可以自豪的地方。」

「我的下一個十年目標,希望在獲得企業生存發展的同時,在循環經濟、資源無害化處理的領域做些事情,也創造一些社會效益。」

用唐·吉訶德來形容你,是殘忍的。你有沒有希望過能被理解?

你總想做不可能的事,堅韌不拔。時光看見你百轉千回,從未懈怠。如果你能停下來,今天我們還會不會看見你一如既往的笑容呢?

蒙城縣「四套班子」發來唁電,「……他在十年知青歲月中,艱苦奮鬥,把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獻給了蒙城大地。他視蒙城為故鄉,把鄉親當家人,給父老鄉親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情厚誼……」這封唁電,使我們動容,是「組織上」發來的。如果你聽見了,會欣慰,對嗎?

今年春天,上海蒙城知青合唱團去了蒙城,在茨淮河畔演唱了大合唱《茨淮戰歌》。那是如今定居加拿大的當年你們集體戶的戶主趙鴻生,專為你的詩加工,譜寫成的合唱曲。大家都記得你。

「共和國的成就和憂患,同樣激勵著我們,警醒著我們,讓我們的心不會在安逸中過早地老去。」位卑未敢忘憂國。我不厭其煩地呈示你的筆記,是希望,這樣的心聲,不至煙消雲散。

嘉林,說了這麼多,你在聽嗎?

2019.4.27

(本文編輯朱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影帝都「酸了」在《復聯4》面前,國產片緣何紛紛避讓?
狂熱粉絲擠碎虹橋機場自行步道玻璃,非理性接送機究竟誰來管?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