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江北兩園,一座冒辟疆董小宛曾詩意居住,一座梅蘭芳回鄉時下榻

江北兩園,一座冒辟疆董小宛曾詩意居住,一座梅蘭芳回鄉時下榻

長江北岸的古園林,除了揚州比較集中之外,其餘較為分散,就如同古代的城池,月朗星稀。大城之外是分散的鄉村或縣城,那些園子也就偏安一隅,過著遠離世俗的隱居生活。

如皋水繪園,冒辟疆與董小宛曾經詩意居住,用現代的眼光看,一個文士與一代名妓的結合,風流倜儻,是一個網紅的園子。

曾經居住在這裡的人,不太過於一般,所以吸引了當代大家的目光,如余光中,曾前往游賞。

水繪之園,給人的印象是依水而居,臨水而居,這是它的意蘊,然而遍訪整個園子,尤其是老建築部分,它實在是一個布衣之園。園子里的房子並不高軒寬敞,有些地方甚至說是狹小,比如擺放董小宛當年舊物的古琴台,就是一間廂房小開間。「壹默齋」不大,「得全堂」與普通人家的堂屋差不多。寬敞的,倒是枕煙亭後的一泓春水,當年房子周邊的城河吧。

水繪之園在如皋東門,這是一座江海古城,如,去也;皋,海邊的高地。到海邊的高地去,那裡有一座文人的園子、愛情的園子、布衣的園子,房子風格很低調,沒有奢華,只有樸實,接近棲居生活的真實。

一座園子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曾經住在這裡的人以及園子里的植物。

曹雪芹祖父曹寅住過的江南織造府的舊院里有一棵楝樹,老先生在樹下築一亭,名字就叫楝亭,當年文人雅士舞文弄墨的地方。魯迅的百草園裡有一棵皂莢樹。與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椹,構成一座園子的記憶。

水繪園內,則有一顆800多年的木瓜樹,在長江之北,很少見到這樣的樹。這棵樹是先前就有,還是後來移植到這兒來的?不得而知。如果是前者,那它比400年的園子還老,它是園子里難得古物,見證了一個園子里的物是人非。

水繪園裡有這麼一棵古老的木瓜樹,沒有到過這裡的人,很難相信。我猜測它是後人移植於此,「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中的木瓜,與愛情有關。

與如皋水繪園不同的是泰州日涉園。自唐代以來,如皋一直隸屬於泰州,在長江北岸,兩地民間說同樣的江淮方言。因此,水繪園與日涉園,實際上是江北說同樣語調的兩個園子。

泰州日涉園,是指清代兩淮鹽運使喬松年在江北的舊園子,亦稱喬園。與水繪園相比奢華些,是一個官宦之園。早幾年園子尚未對外開放,園子里的遊人很少,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滬上某報資深編輯S先生轉悠半天,對我說,這個園子很好,跟蘇州的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日涉園在老城一隅,偶爾有賣桃子、賣枇杷的,挑著擔子,桃子一點紅,枇杷一串金,從園子門口,吆喝而過。我除了陪過S先生,還陪過一群網友去過古園子。前幾年,我所供職單位網站,搞線下活動,就策划了一次春日游古園子。在日涉園裡,春日光影融融,那些植物樹木,因水份充足,都在使勁生長。有個人提議,以後我們每個月聚一次,每個人帶一樣菜,下午在古園子喝酒。

這當然是不現實的,園子是公家的,當時又未正式對外開放,我們在園子里轉悠半天,最後呈鳥獸散。那次活動,有幾個攝影高手,藏匿其中,高手在民間,把個園子拍得風生水起,栩栩生動,還把我在園子里閑逛的照片貼到網上,有一張頗有幾分神韻。那是一張我站在園子里的假山上,抬頭看屋宇飛檐時的表情,頭頂上光影沉靜。那張照片在我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抓拍的,記錄下我在園子里的時光。我不記花,不記草,不記假山水池,花影老房子,只記下我在園子里的曼妙時光。

園子里的曼妙時光是什麼?整個園子里幾乎沒有什麼人,我在園子里閑逛。

從前這個園子是個政府招待所里的花園。我在園子里見過一個作家,那個作家是個鄰縣人,回老家路過小城,住在過去房子主人的廳堂里,那時我還是一個文學少年,和幾個比我年長的文學青年去拜訪他,聽他聲音洪亮地談文學。他談文學時爽朗的笑聲,弄得園子里的細桿綠竹嘩嘩作響。

我在園子里還看到那位回鄉的戲劇大師睡過的床,就在小姐樓下,一個轉角的小廂房內,房子是窄窄的,床是窄窄的,床上還放了一條綠緞錦被,都過去多少年了,不知道還是不是大師蓋過的哪一條?沒想到,一個如此著名的戲劇大師,當年的住宿條件就這麼簡單。

舊園林,有的人來過,又走了。園子是時光的容器,它盛過從前的風,也裝過從前的雨,滿滿一園子的陽光和風雨,古城的地氣、痕迹還在那兒。

一個園子里的曼妙時光,是一個人與一個園子,像一條魚,不經意間,游進古人的房子,又游出。

果真如S先生所言,這個古園子一點也不比蘇州園林差,只是當時它太低調了。

現在好多外地人都知道它,它亦開始賣門票,那些遊客蜂擁而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李強會見葡萄牙總統,深化上海與葡萄牙各地全方位交流合作
嚇人,機長飛到一半失明了!一個月已發生兩起……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