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名男嬰帶有3個人的DNA,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熱議

這名男嬰帶有3個人的DNA,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熱議


  來源:學術經緯


  最近,一條醫學新聞引來了包括《時代周刊》等媒體的廣泛報道——今年4月,一名健康的男嬰在希臘呱呱落地。與普通嬰兒不同的是,他的體內帶有3個人的DNA。


▲《時代周刊》對本研究的報道(圖片來源:《時代周刊》官網截圖)

▲《時代周刊》對本研究的報道(圖片來源:《時代周刊》官網截圖)


  帶來這一研究的希臘科學家們認為,這名男嬰的誕生是一項醫學上的突破。具體來看,他的母親的生育能力有著缺陷——這名32歲的婦女接受了多次體外授精,卻依然無法順利懷孕。研究人員們懷疑,她的卵子中某些未知成分讓受精後產生的胚胎無法存活。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其中的一大原因在於線粒體的異常。作為細胞中的「發電廠」,線粒體的健康與否能影響許多層面,其中就包括了生育能力。


  「無論是臨床前的動物研究,還是人類臨床數據,從歷史上看,許多因素會導致不育或者較差的卵子和胚胎質量。而大部分數據都指向了線粒體缺陷或線粒體失去功能。」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生育專家Jonathan Tilly教授說道。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發電廠」,它也會影響到細胞的方方面面(圖片來源:Mariana Ruiz Villarreal LadyofHats [Public domain])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發電廠」,它也會影響到細胞的方方面面(圖片來源:Mariana Ruiz Villarreal LadyofHats [Public domain])


  先前,人們曾開發出一種「線粒體替代療法」:研究人員們會從健康的供體卵子中去除細胞核,再植入來自患有線粒體疾病的母親的卵子細胞核。這樣一來,這個卵子的主要遺傳物質來自這名患有線粒體疾病的母親。但由於卵子中的線粒體均來自健康的供體,因此線粒體疾病不會對這個「嵌合卵子」造成影響。隨後,研究人員們使用體外授精技術,可以讓這個「嵌合卵子」受精並發育成胚胎。2016年,首個利用這一技術誕生的嬰兒出生了。


  在本文介紹的案例中,這名生育能力受限的婦女經診斷,並沒有已知的線粒體疾病。但考慮到卵子中其他潛在影響生育的因素,研究人員們還是進行了「線粒體替代療法」。這也讓她成為了世界上首名沒有確診線粒體缺陷,就使用這種療法的女性。


▲本研究的示意圖(圖片來源:Institute of Life,參考資料[1])

▲本研究的示意圖(圖片來源:Institute of Life,參考資料[1])


  而這一嘗試也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19年4月9日早晨7點46分,一名6斤重的健康男嬰出生了。在他體內的細胞核中,有著來自父母提供的DNA。而在他細胞內的線粒體里,則有著提供健康卵子的志願者的DNA。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項研究有望讓更多不孕不育的夫婦順利產下後代,讓他們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這群希臘科學家在研究的新聞通稿中也說道,突破遺傳帶來的瓶頸,這名女性想成為母親的權利得到了滿足。這也是輔助生殖領域的一場革新。


  但研究人員們也指出,距離這項技術在生殖診所中的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第三者的DNA是否會在細胞內很好的兼容。在長期安全性尚未探明的情況下,大規模應用還為時尚早。


▲有人期待這項技術給有需求的夫婦帶來福音,有人則表示還需要科學和倫理上的更多研究與探討(圖片來源:Pixabay)

▲有人期待這項技術給有需求的夫婦帶來福音,有人則表示還需要科學和倫理上的更多研究與探討(圖片來源:Pixabay)


  此外在倫理監管上,不同國家對這項技術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在英國,政府允許科學家們使用這一技術,幫助那些由於線粒體疾病而無法生育的家庭。而在美國,由於涉及對胚胎基因的修改,這一研究方向是個禁區。


  在《時代周刊》相關報道的最後,Tilly教授指出,隨著更多安全性數據的出爐,以及不同國家對這一技術的逐漸開放,最終人們對它的接受程度有望變高。而這也有望造福更多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生育的適齡男女。


  而在英國《衛報》的報道中,牛津大學的Tim Child教授則指出,儘管這名女性之前曾接受過4次失敗的體外授精,但不代表再接受體外授精也會同樣失敗。因此,這些成果是否真的為她帶來了益處,目前還不好說。

  關於這些結果和討論,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太狡猾!癌細胞竟會用免疫細胞蛋白偽裝自己
英國約百分之六人口擁有特殊「防胖基因」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