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人才?只要能留住一半,何愁大業不成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人才?只要能留住一半,何愁大業不成

戰國初期,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國君的努力下,魏國稱霸一時,日後一枝獨秀的秦國當時被魏國死死的壓住,幾乎可以說是動彈不得,就連河西之地也被魏國搶了去。

魏惠王初期魏國依然稱雄列國,但是隨著魏惠王一系列戰略上的調整,比如遷都大梁,本該團結韓趙兩國卻四處樹敵,主力東移輕視西線等等,魏國終於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兩次敗於齊國之手,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也趁火打劫奪回了河西之地,魏國一蹶不振再也沒有雄起過。

魏國從崛起到稱霸再到衰退,原因當然很多,但是其中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魏國成也人才,敗也人才: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和樂羊等人使得魏國雄起,然而自魏惠王始卻錯失了很多頂級人才導致魏國未能走得更遠。

事實上最先強盛起來的魏國從來不缺乏人才,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魏國缺乏的是像魏文侯、秦孝公那樣的伯樂,那麼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人才?只要能留住一半,何愁大業不成!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第一個是商鞅,雖然說商鞅是衛國人但是他是從魏國赴秦的,《史記》稱「鞅少好刑名之學」,從商鞅因為仰慕李悝、吳起在魏國相國公叔痤門下任中庶子(其實就是門客)來看,年輕時候的商鞅是胸懷抱負的,可惜公叔痤雖知他有大才卻有私心,生怕太早舉薦商鞅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多說一句吳起其實就是被他設計逼走的),所以直到臨終之前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可惜的是魏惠王既非伯樂沒有看中商鞅,也沒有聽從公叔痤不能用則殺之的建議,白白錯過了徹底改變秦國命運的一位絕世奇才,秦國之所以日後能一枝獨秀其實都是有賴於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大秦帝國。

第二個是孫臏,孫臏和龐涓是同門師兄弟,龐涓是魏國上將軍,孫臏來到魏國後龐涓生怕以孫臏之能會取代自己的地位,於是陷害孫臏。孫臏雖然不是魏國人,但是對於魏惠王來說既然孫臏已經到了魏國一不能慧眼識珠,二任由龐涓陷害,三不能阻止孫臏出逃齊國,總是在他手上白白錯過了一位軍事天才,魏國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次大敗其實都是敗於孫臏之手。

第三個是公孫衍,公孫衍是魏國人,商鞅死後,公孫衍被秦惠文王任命為大良造,魏國之所以痛失河西之地,一是商鞅在公元前341年誘俘了魏軍主將公子卬,二是公元前332年開始的雕陰之戰中,公孫衍率秦軍全殲魏軍八萬人並擒獲了魏軍主將龍賈,奪回了秦國丟失了八十年之久的河西之地。

第四個是張儀,魏國人張儀入秦之時魏惠王還在位,當時的秦國已經從魏國手中奪回了河西之地,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軍戰鬥力冠絕列強,這引起了關東六國的警惕,六國聯手合縱攻秦,關鍵時刻張儀遊說各國以連橫破合縱,特別是以六百里地欺詐楚懷王破了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客觀上使得楚國實力一落千丈,張儀對秦國的貢獻不容忽視。

第五個是范雎,這又是一位從魏國流失的頂級人才,范雎出走魏國赴秦完完全全是拜魏國相國魏齊所賜,范雎在秦國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出任相國,他對秦國的貢獻主要有三:一是助秦昭襄王從宣太后手中奪回了王權;二是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為日後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三是長平之戰中以離間計使得趙王臨陣換帥,用趙括換下老將廉頗導致戰敗,趙國四十餘萬精銳被白起坑殺。

第六個是尉繚子,他進一步完善了范雎「遠交近攻」的思想,提出「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為秦王嬴政滅六國指明了方向,同時在尉繚子「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的謀略下,齊國選擇了作壁上觀,趙國相國郭開也被收買最終導致了李牧被殺。

商鞅、孫臏、公孫衍、張儀、范雎、尉繚子,魏國至少是流失了六位當時最頂級的人才,魏惠王一個人就白白放走了四位,只要能留住其中一半,魏國何愁大業不成!

至少有兩點可以預見:第一,如果沒有了商鞅、張儀、范雎三人,秦國不要說統一六國,連東出函谷關都成問題;第二,如果魏惠王能留住其中一兩位,魏國的霸業不說在他手上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至少再維持幾十年不成問題,如此一來戰國格局將會大大不同,笑到最後的可能就是魏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五虎上將的最後一戰:關羽壯志未酬,趙雲寶刀未老,其餘三人呢?
顏良和文丑,為何在呂布逞威時不見蹤影,爭奪玉璽時卻突然出現?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