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驚爆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名校「開後門」已成心照不宣「傳統」?

美國驚爆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名校「開後門」已成心照不宣「傳統」?

近日,一名中國家長花650萬美元為自己女兒「買」到斯坦福大學錄取資格的新聞驚呆眾人。在吃瓜群眾們感慨「有錢就是能為所欲為」的同時,這則美國名校招生舞弊案持續發酵,揭露了背後更多的黑暗面。

本案中負責將這些富豪子女送進名校的核心人物名叫威廉·辛格(William Rick Singer)。

根據辛格的說法,傳統的美國大學有兩種入學方式,一種是所謂前門,即硬碰硬的考試、競爭,這要靠學生自己。另一種是所謂後門,即公開的、對學校的巨額捐助,例如捐助上千萬美元,或為學校捐贈一棟「教學樓」。

而辛格將自己的賄賂和洗錢體系稱為「一道側門」。

「有一道正門是學生自己的努力,有一道後門是學校的募捐系統,但這些都不能保證他們進得去大學。然後我設計了一道側門,向那些家庭提供保證。」

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德修維茨則稱,他認為這起醜聞所暴露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我要提醒大家,這起醜聞並沒有涉及美國最最富有的人,他們可以直接給大學捐樓,給學校捐上億美元的捐款,這些人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上名校。這起案件涉及的是相對比較富有的人,這些人可能沒有足夠的錢去捐樓給大學,但是卻可以花五六百萬美元去運作。」

甚至不少名校學生也表示,這樣的事情並不新鮮,有錢人花錢進名校的事情一直都存在。

史上最大招生賄賂案

2019年3月12日,美國司法部披露了號稱美國大學「史上最大的招生舞弊案」,共50名涉案人員被起訴,包括2名SAT和ACT(兩者俗稱「美國高考」)考試管理人員、1名監考人員、1名大學行政人員、3名機構組織者、9名大學體育教練和33名家長。

這些涉案家長中有好萊塢明星——因出演《絕望的主婦》而獲艾美獎的菲麗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以及另一個明星洛莉·路格林(Lori Loughlin),私人股權投資家TPG增長基金的創始人比爾·麥克格拉山(Bill McGlashan)以及華爾街知名律師戈登·卡普蘭(Gordon Caplan)等等,涉案學校包括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Stanford)、南加州大學(USC)、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SLA)等諸多名校,涉案家長則總共支付了數千萬美元的賄款。

其中部分家長通過辛格創辦的升學中介機構The Key World Foundation聘請替考人員冒名頂替子女考SAT和ACT,甚至安排被買通的考官「關照」考生,給考生塞答案或替換考卷。

也有人買通大學的招生教練,把自己沒有任何體育經驗的子女包裝成假「體育特長生」。

此後,更多案情曝光,有報道稱一個中國富豪家庭也捲入該案。據傳,國內上市公司步長製藥(603858.sh)董事長趙濤賄賂了650萬美金以讓其女進入斯坦福大學,該涉事學生目前已被斯坦福大學開除。

這並非美國名校第一次被曝出招生受賄之事。

2016年10月14日,路透社報道稱,有一家中國教育公司向多所美國頂尖大學招生人員提供補貼或現金,以幫助學員申請美國學校。

路透社稱,上海狄邦教育管理集團(Dipont Education Management Group,簡稱狄邦) 每年7月在上海開辦為期8天錄取培訓課程,有數百名中國學生報名,課程內容為美國招生人員們向學生介紹學校如何錄取,並指導他們如何寫一份合格的論文及如何面試。

在過去三年,狄邦給美國的招生人員提供了兩種酬勞:1,商務艙機票;2,經濟艙機票外加現金「酬金」。在過去兩年,每位招生人員的酬勞為4500美元;去年,招生人員則是收現金,用100美元面值的美金支付。

在路透社整理的高校名單中,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漢密爾頓學院( Hamilton College),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等共21所高校被涉及。

報道稱狄邦存在造假行為。接受採訪的8名狄邦前員工中有6名表示,狄邦的員工會為學生代寫申請論文。一位前員工說,自己曾篡改老師為學生寫的推薦信;還有前員工表示,有位學生拿到了自己的高中成績單,並抹去了成績不好的科目。

此後,狄邦在其官網上發布聲明,回應稱:

「整篇報道採取預設立場,無視數十位美國大學招生官和教育人士的正面回應,僅憑几名狄邦前員工的片面言論,並且對狄邦高管的採訪斷章取義、虛構情節,將中美教育界人士的正常互訪交流歪曲為狄邦與美國大學招生官之間的不正當交易,企圖將這種莫須有的『腐敗』與中國公立教育系統和美國知名大學進行關聯,製造美國大學已經被中國教育機構所侵蝕這樣荒唐但頗具轟動效應的新聞,達到其嘩眾取寵、抹黑中國基礎教育的目的。」

參加過該項目的大學招生官認為,這一做法並無不妥,狄邦的學生並沒有得到特殊照顧。范德堡大學的招生負責人Douglas Christiansen表示,「培訓課只是和學生交流了真實申請材料的重要性。」

美國大學招生諮詢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主席Louis Hirsh表示,美國的招生人員會為招收美國學生而走訪美國高中,並且允許收取路費,但不允許收受現金。但對於國際學生,這一規定並不適用。

招生中的「合法捐贈」與政治背景

此前,丹尼爾·戈爾登(Daniel Golden)曾爆料,新澤西州房地產開發商查爾斯·庫什納(Charles Kushner)在其子賈里德被哈佛大學錄取前承諾向該校捐款250萬美元。

戈爾登採訪了賈里德所在高中的管理人員,後者稱還記得賈里德是個平庸的學生。

庫什納公司的一位發言人則稱,查爾斯的捐贈和其子被錄取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2011年,英國知名學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因接受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之子賽義夫基金會的捐款而受到抨擊。據悉,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曾於2002至2008年間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最後獲得了博士學位。

英國高級法官哈里·沃夫勛爵在自己的報告中引用了大量學校教師的評價,稱賽義夫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很差,根本無法畢業,而他最後取得博士學位,可能是靠巨額捐款「買」來的。

被指與卡扎菲家族有關聯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Howard Davies)爵士此後辭去院長職務。在他的辭職信中,他承認個人犯了錯誤,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聲譽受到損害,他必須為學校的聲譽負責。

伊利諾斯大學也被指控招收有政治關係的學生,而不是更有資格入學的優秀學生。

該校被曝光有一個「影響力名單」,背後有「靠山」的學生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被錄取。該校前招生副主任蒙托亞(Abel Montoya)在作證時表示,跟有權有勢人士有關係的申請人的文件將被標記上紅條紋,在該校每年收到的2.5萬多份申請中,可能有150多份帶有紅條紋的申請。

《芝加哥論壇報》也報道稱,官員、富豪和關係戶子女皆納入該名單之列。以2008—2009學年為例,進入「影子名單」的學生中有77%被錄取,而全校的申請錄取率是69%,這些特殊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都低於均值。

這一醜聞導致該校校長約瑟夫·懷特(Joseph B. White)辭職。他否認自己偏愛有政治影響力的申請人。

美國《華爾街日報》芝加哥分社副社長戈爾登也曾形象地說,美國中學生SAT考試滿分是1600分,而有背景的至少抵得上300分。哈佛、普林斯頓和布朗等所謂「常青藤」名校也不例外。

比如,美國總統布希的侄女勞倫儘管SAT成績低於普林斯頓大學入學標準卻仍被錄取;前副總統戈爾的兩個兒子成績平平,但分別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好萊塢女星簡·芳達向布朗大學捐款75萬美元,她女兒萬妮莎就被「無條件錄取」。

偏袒「自己人」?

有錢家長們不止會向名校捐款以換取子女們的入學機會,有時學校本身也會對校友或其他有錢有勢人士的子女表示出好感。

哈佛大學就曾被指控在招生時偏袒校友的子女。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14年至2019年的哈佛學生中,每年約有50至60名「Z名單」(Z-list)上的學生被錄取,但需要推遲一年入學。

在一起針對哈佛大學的訴訟中,原告表示,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都是「校友子女」,即他們的父母曾就讀於哈佛大學。若非如此,他們可能根本無法被哈佛錄取。

2010年發表在Harvard Crimson上的一篇文章稱,在接受採訪的28名Z名單上的學生中,有18人的父母曾就讀於哈佛大學,24人沒有接受過哈佛大學的經濟資助(據報道,大約70%的哈佛學生都獲得了助學金)。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再設計實驗室(Education Redesign Lab)的負責人雷維爾稱:「在哈佛,我們錄取的學生中有14%是校友子女。這是一種特權。」

哈佛大學的招生人員則表示,Z名單並不是錄取校友子女的一種方式。

招生歧視

2014年,著名常春藤學校哈佛大學被非營利機構「學生公平入學組織」告上法庭。四年來,波士頓聯邦法院多次舉辦聽證會,「學生公平入學組織」和哈佛大學前前後後也交換了超過九萬份文件。

「學生公平入學組織」指控哈佛大學招生過程不夠公開透明。根據提交的報告,在哈佛大學的招生錄取過程中,由40人組成的哈佛大學招生委員會就課業成績、課外活動、體育特長和個人特質四項給申請人單項打分,並且另外再打一個綜合分數。

其中,在個人特質一欄中,招生委員會對報考學生的個人魅力、勇氣和善良等「特質」打分,亞裔學生得到的分數遠遠低於其他族裔。亞裔學生申請者被描述成「標準性強」,也就是缺少特色。

據報道,原告方列舉了哈佛大學2013年一份內部報告稱,哈佛大學早就知道亞裔學生在錄取過程中遭遇不公平對待。

那份報告顯示,如果正常評估亞裔學生的課業成績,再加上課外活動、家族成員是哈佛畢業生等加分項,亞裔學生在錄取新生中的比例應該達到26%。

哈佛大學否認這一指控,稱為創建一個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學校有權將膚色作為招生時的一項考量因素,"哈佛的做法既合法又公平"。

公平與否?

富人花錢為自己的子女買學歷,是否公平?在美國名校大多屬於私立、沒有國家財政資助只能以私人捐助為收入來源的背景下,有不少人認為,錄取一位有背景的學生所獲得的巨額捐贈資金可以增加學校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優秀的平民孩子入學,無可厚非。

而近年來美國頂尖大學持續下降的招生錄取率也可能是「幫凶」之一。就斯坦福大學而言,該校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全美錄取率最低的大學。2018年斯坦福在47450名申請者中只錄取了2040名秋季入學本科生,錄取率4.29%創歷史新低。

哈佛大學的雷維爾(Reville)對近日的「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表示憂慮,他稱,這起醜聞揭示了「一直存在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特權」。

「有優勢的人總是能找到一種方法來進一步造福他們的孩子,」Reville說,「這種情況一直在發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玩弄這個系統,擁有大量社會資本和優勢的人總是知道這一點,並盡其所能。」

Reville擔心最近關於大學錄取過程中不平等現象的大量報道會對未來的大學生產生持久的不利影響。

他說:「我們向渴望上大學的年輕人傳達的信息可能是整件事情中最糟糕的一部分,我們正在讓他們認為作弊沒什麼大不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人類與太空垃圾鬥爭的又一新型廉價「武器」:OSCaR立方體衛星
NASA繼續進行載貨龍飛船任務:三天前的測試異常只與這個東西有關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